第六单元自我评估
(满分:120分 作答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鲲鹏(kūn) 濠梁(háo) 兑命(yuè) 食马者(sì)
B.布衾(qīn) 两鬓(bìn) 大庇(pì) 沉塘坳(ào)
C.修睦(mù) 尽粟(lì) 突兀(wù) 学学半(xiào)
D.骈死(pián) 槽枥(lì) 相马(xiāng) 辗冰辙(niǎn)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虽有至道
D.讲信修睦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子之不知鱼之乐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策之不以其道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此书。
B.《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又名《小戴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德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6.根据提示默写。(8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自身出发,表达诗人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
(6)韩愈的《马说》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乌克兰人民保卫苏维埃政权和战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广阔图景。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二、综合性学习(8分)
8.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小成同学搜集到了下列两则材料。请你从中提取与“和”有关的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材料二】“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首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2)班级将围绕“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举行演讲比赛,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4分)
三、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10题。(6分)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3分)
10.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为什么又“心忧炭贱愿天寒”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矛盾心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B.志怪者也/处处志之
C.化而为鸟/为坻,为屿
D.天之苍苍/两鬓苍苍十指黑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3.庄子之文善用比喻,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如比喻仕途得意,可用出自本文的成语“ ”来表达;比喻前程远大,可用出自本文的成语“ ”来表达。(2分)
14.庄子的作品往往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17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②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骥:良马名。②啖:吃。③比:等到。④示骏:显示出骏马的品质。⑤褫:脱去,解除。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是马也 是:
(2)执策而临之 临:
(3)其初若不甚疾 疾:
(4)自午至酉 至: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7.【甲】【乙】两文同为论马,但观点却不同,具体有何不同 请用文中的话作答。(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20题。(8分)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同“悦”,愉悦。一说同“脱”,脱离。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故君子之教喻也 故:
(2)师逸而功倍 逸:
1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20.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3题。(8分)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②,子知之乎 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节选自《惠子相梁》)
【注】①相:做宰相。②鹓刍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③止:栖息。④练实:竹子所结的果实。⑤醴泉:甜美的泉水。⑥鸱:猫头鹰。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是鱼之乐也 是:
(2)或谓惠子曰 或:
2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庄子曰:“请循其本。”
23.这两个语段分别体现了庄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4~25题。(8分)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24.语段(一)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分)
25.根据两个语段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4分)
四、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40分)
天才少年,用青春增彩江山,古有王希孟倾心描画千里江山,今有苏翊鸣奥运一战为国扬威;热血少年,用生命守护江山,古有岳飞怒发冲冠抗金,今有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采,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它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奋斗吧,少年!前进吧,少年!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以“少年正是奋进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B.“庇”应读bì;C.“粟”应读sù;D.“相”应读xiàng。
2.D 【解析】A.竭尽/尽头。B.正确方法/说。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即使/即使。
3.D 【解析】A.“怒”的意思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为“愤怒”。B.“或”意思是“有时”,今义为“或者”。C.“虽”的意思是“即使”,今义为“虽然”。D.“睦”的古今义都是“和睦”。
4.A 【解析】A.“知”是“知道”的意思,没有词类活用。B.“亲”是名词作动词,“把……当亲人”。C.“策”是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D.“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
5.C 【解析】《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故选C。
6.(1)落日故人情
(2)曲径通幽处
(3)只有香如故
(4)教然后知困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7.保尔·柯察金 朱赫来
8.(1)①中华文明优秀特征之一是中和观念。②“和为贵”的要义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字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齐家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战国时候,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上演了一场流芳百世的“将相和”。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故事数不胜数,今天我们班将举行“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下面有请各位选手上台展示风采。
9.示例:本句对卖炭翁进行了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烧炭的艰辛、生活的困苦和容颜的衰老。
10.卖炭翁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指望“卖炭得钱”,才能换回“身上衣裳口中食”,结果却被两个宫人明买暗抢,只得“半匹红纱一丈绫”,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暗示了卖炭翁悲惨的结局,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深切的同情。
11.C 【解析】A.用/凭借。B.记载/做记号。C.成为/成为。D.湛蓝/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故选C。
12.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13.扶摇而上 鹏程万里
1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是有所凭借的(或“万物皆有所待”)。
15.(1)这样 (2)面对 (3)快 (4)到
16.(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脱去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
17.【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的观点是“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乙】文参考译文:
把好马叫作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惊奇。它们每天吃几斗豆子,喝一斛泉水,然而如果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水),那么它们宁肯饿死也不吃喝。给马披挂鞍甲奔驰,马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品质,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跑二百里;脱去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
18.(1)所以 (2)闲适,轻松
19.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善于思考。
20.先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做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甲】文参考译文:
君子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又明白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在教育学生道理的时候,引导他但是不要牵制他,劝勉他但是不要压制他,讲解时在于启发但是不要把全部说尽。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善于思考。能做到这三点,就可称得上是善于教育了。
【乙】文参考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学效果却双倍,并且把功劳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勤而教学效果却只有一半,并且还怨恨老师。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而把较硬的节疤留在后面,时间一久,那些节疤也就脱落分解了;不善于提问的人则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21.(1)这 (2)有人
22.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23.语段(一)体现了庄子是一个自由快乐,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人(或“善于智辩的人”)。语段(二)体现了庄子是一个志向高洁的人(或“淡薄功名利禄的人、鄙视功名利禄的人”),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善于用比喻说理的人(或“善于言辞的人”)。
语段(二)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担心(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庄子)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刍鸟,你知道它吗 那鹓刍鸟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刍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说:“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
24.示例: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与人和睦相处(或“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5.示例: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语段(二)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德的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 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 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的害。”
26.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