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朗读《画》这首诗,并能背诵。
(2)理解诗中描绘的画面内容,并能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画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并描述诗中的意象。
(2)学生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尝试创作简单的诗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简单的诗句。
三、教学准备:
1.《画》的课文插图。
2.诗歌录音或视频资料。
3.创作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画》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
3. 引出课题《画》,并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绘这幅画的诗。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画》。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吧。
(展示《画》的课文插图)
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插图,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尽量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学生A:我看到图上有山、水、花和鸟。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B:我觉得这幅画很美,因为山上的颜色很丰富,水也很清澈,花儿和鸟儿都很生动。
老师:没错,这幅画确实很美。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要一起学习这首描绘这幅画的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看看诗人是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这幅画的美的。
(开始教授《画》这首诗)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跟读)
老师:好,现在请大家自己试着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
(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这首诗的第一句“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C:我觉得这句话是说从远处看山,可以看到山的颜色很丰富。
老师: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那么第二句“近听水无声”呢?
学生D:这句话是说走近了听水,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老师:没错,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诗人通过远和近、有声和无声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幅画的美。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后两句,看看诗人又是如何描绘花和鸟的。
(二)新课学习
1. 教师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节奏。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歌。首先,我会朗读这首诗,你们要注意听,特别是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准备好了!
教师(开始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此处为诗歌内容)
教师:好的,现在你们来跟读。记住,要模仿我的发音和节奏。
学生(跟读):……(此处为诗歌内容)
教师:很好,你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一遍,这次我会更慢一些,让你们更好地模仿。
学生(再次跟读):……(此处为诗歌内容)
教师:非常好!你们已经掌握了这首诗的发音和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此处为讨论内容)
教师:很好,大家的讨论很热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体会,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段来讲解它的内容,看看我们能从中理解到哪些深刻的含义。
3.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1)“远看山有色”引导学生想象远处的山峦和它们的颜色。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这一句“远看山有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远处的山峦,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是翠绿的山林,还是白雪皑皑的山峰?
学生:我看到的山是绿色的,上面长满了树木,很有生机。
教师:很好,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远处的山峦,随着季节的变化,会有不同的颜色。春天是嫩绿的,夏天是深绿的,秋天可能是五彩斑斓的,冬天则可能是银装素裹的。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多彩。
(2)“近听水无声”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模拟水流的声音,感受静谧的美。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一句“近听水无声”。请大家闭上眼睛,我将模拟水流的声音,你们感受一下这种静谧的美。
(教师模拟水流声)
学生:我听到了水流的声音,虽然很小,但很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教师:对,这就是近听水无声的意境。水流虽然细微,但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告诉我们,即使生活中有很多喧嚣和纷扰,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3)“春去花还在”谈论春天的短暂和花的美丽,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
教师:再看这一句“春去花还在”。春天虽然短暂,但花儿却能在四季中绽放。它们的美丽是如此的短暂,但又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美好呢?
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错过任何一次欣赏大自然的机会。
教师:你说得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无论是春天的花朵,还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人来鸟不惊”讨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这一句“人来鸟不惊”。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鸟儿不会因为人的到来而感到惊慌呢?
学生:可能是因为人类和鸟儿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鸟儿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
教师:你说得很对。这一句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我们作为人类,有责任保护自然环境,让动植物们能够安心地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周围的大自然。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句进行绘画创作,表现诗中的意境。
2.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鼓励学生的创意和表现。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诗歌绘画创作。每组选择一句诗,用你们的画笔来表现出这句诗中的意境。希望大家能够发挥创意,展现出自己的风格。
学生1:老师,我们组选择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我们觉得这句诗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想要通过绘画来展现这种美景。
老师:非常好,这句诗确实充满了画面感。你们在绘画时可以注意一下色彩的搭配和画面的构图,让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学生2:我们组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我们想表达的是诗人那种闲适自在的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
老师:这个想法很棒,这句诗中的意境非常深远。在绘画时,你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细节来表现出诗人的心境,比如通过描绘采菊的动作、展现东篱下的环境等。
学生3:我们组选择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我们想画出那种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以及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老师:这个选择也很有创意。在绘画时,你们可以注意一下光影的处理,让月光和地上的霜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展示学生作品)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首先是第一组,他们选择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画面非常壮观,色彩搭配也很和谐,展现出了诗句中的意境。
学生4:谢谢老师的点评,我们在绘画时特意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和画面的层次感,希望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这句诗中的美景。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创意和表现都非常出色。接下来是第二组,他们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画面非常宁静,细节处理也很到位,展现出了诗人那种闲适自在的心境。
学生5:谢谢老师的肯定,我们在绘画时注重了细节的处理,希望能够通过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老师:很好,你们的作品非常有感染力。最后是第三组,他们选择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画面非常神秘而宁静,光影的处理也非常到位。
学生6:谢谢老师的夸奖,我们在绘画时特意加强了光影的对比和营造氛围的处理,希望能够让观者感受到诗句中的神秘和宁静。
老师:你们的作品都非常棒,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现。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给出几个自然景物的词语(如:月亮、星星、河流、森林等),让学生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简单的诗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创作一些简单的诗句。首先,我会给出一些自然景物的词语,比如月亮、星星、河流、森林等等。你们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尝试用这些词语创作出一些有意境的诗句。好的,我们开始!
教师:第一个词语是“月亮”。谁能尝试创作一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学生A:月亮高悬夜空,照亮我回家的路。
教师:很好,A同学用了“高悬”和“照亮”这两个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象和作用。那么,下一个词语是“星星”。
学生B:星星闪烁在黑夜,如同梦中的眼睛。
教师:B同学用“闪烁”和“眼睛”这两个词,把星星描绘得非常有生命力和神秘感。下一个词语是“河流”。
学生C:河流静静流淌,带走岁月的忧伤。
教师:C同学用了“静静流淌”和“带走忧伤”这两个词,表达了河流的宁静和治愈力量。最后一个词语是“森林”。
学生D:森林茂密深邃,藏着生命的秘密。
教师:D同学用“茂密深邃”和“藏着秘密”这两个词,把森林的神秘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句,并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非常好,大家都做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来互相评价一下。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E:我喜欢B同学的句子,因为它让我感觉星星就像是有生命的存在,好像它们正在注视着我们一样。
教师:非常好的评价,E同学注意到了B同学用词的生动和形象。
学生F:我喜欢C同学的句子,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我常常在河边玩耍,感觉河流就像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
教师:F同学的感受非常深刻,他能够从C同学的句子中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这说明C同学的句子非常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教师:今天的创作练习非常成功,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你们一定能够运用更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强调诗中表达的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惜。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美丽的诗歌,你们觉得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自然的美景,比如绿树、蓝天、花朵等等,还有诗人对这些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老师:非常棒!你总结得很准确。这首诗的确是在赞美自然的美,并呼吁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那么,你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了。它让我意识到自然的美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
2.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诗歌和创作的诗句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老师:非常好!这也是诗歌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将这首诗歌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主意。我可以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珍贵。
老师:非常好!这也是我想鼓励大家去做的。与家人分享你们学到的诗歌和创作的诗句,不仅能让你们与家人更加亲近,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然的美和珍贵。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为保护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画》这首诗。
2. 选择一个自然景物,创作一幅画,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