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13.2.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的应用,学会初步利用辅助线来证明命题。 2. 经历探索证明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多角度探索证明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学习几何证明,初步感受推理的严密性、条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逻辑思维、问题思考、组内及组间的交流、动手实践等能力。 3.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验,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 了解辅助线的概念,理解辅助线在解题过程中的用处。 3. 将文字语言表述的证明题改写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的证明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天,三类三角形通过对自身的特点,讲出了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请同学们作为小判官给它们评判一下吧.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堂导学、探索新知 : 知识回顾: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生答: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你学过哪些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生答:用折叠、剪拼或用量角器度量的方法都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剪拼法: 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恰好构成一个平角. 3、思考: 除了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呢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动手、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恰好构成一个平角,教师陈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学生仔细观察、完成。 设计意图: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内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你能用数学的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吗? 下面,就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已知:△ABC,如图. 求证:∠A+∠B+ ∠C = 180°. 分析:之前我们通过剪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不是证明,但是它却能给我们启发。现在我们通过作图来实现这种转化,给出证明。 (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证明(1): 如图,延长BC到D,过点C作CE∥ BA,则 ∠A=∠1 ∠B=∠2 ∵ 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作) ∴ ∠1+∠2+∠ACB=180° (平角的定义) ∴ ∠A+∠B+∠ACB =180° (等量代换) 已知:△ABC,如图. 求证:∠A+∠B+ ∠C = 180°. 证明(2): 过点A作 DE∥ BC 则 ∠1=∠B ∠2=∠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BAC+∠2=180°(平角的定义) ∴ ∠B+∠BAC+∠C=180° (等量代换) 已知:△ABC,如图. 求证:∠A+∠B+ ∠C = 180°. 证明(3): 过点A作 AD∥ BC 则 ∠1=∠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B+∠2+∠C=180° (等量代换) 已知:△ABC,如图. 求证:∠A+∠B+ ∠C = 180° 证明(4): 点D 是 BC边上一点,过点 D 作DE∥ AB,DF∥ AC,分别交AC,AB于点E,点F. ∵ DE∥ AB ∴ ∠B=∠1,∠A=∠2 又 ∵ DF∥ AC, ∴ ∠C=∠3,∠4=∠2 ∴ ∠A=∠4 ∵ ∠3+∠4+∠1=180° ∴ ∠C+∠A+∠B=180°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不同的证明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内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趁热打铁巩固三角形内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整理归纳、总结新知 2、归纳、总结 (1) 模型: (2)思考:多种方法证明的核心是什么? 借助平行线的“移角”的功能,将三个角转化成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 (3)思路总结: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转化成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等, 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作辅助线:在这里,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教师活动:分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老师讲评、并展示对照。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应用新知 : 2. 如图,AB∥CD,AE交CD于C,∠A=34°,∠DEC=90°,则∠D的度数为( C ) A.17° B.34° C.56° D.124° 3. 如图,在△ABC中,∠B=46°,∠ADE=4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C的大小是( C ) A.46° B.66° C.54° D.80° 4. 在△ABC中,已知∠A+∠B=80°,∠C=2∠B,试求∠A,∠B和∠C的度数. 解:由∠A+∠B=80°及∠A+∠B+∠C=180°, 知∠C=100°. 又∵ ∠C=2∠B, ∴ ∠B=50°. ∴ ∠A=80°-∠B=80°-50°=30°. (2021.梧州)在△ABC中,已知∠A=20°, ∠B=4∠C,则∠C等于( ) A 32° B 36° C 40° D 128°. 教师活动:举一反三,不同的题型,同学们要掌握用不同的方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黑板展示,师生共同讲评完成。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巩固新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各种不同证明方法。 学习体会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本节课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归纳并回答。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分享。整理本节内容,畅谈个人体会,互相交流借鉴。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 课本P 71 第1题. 同步分层导学(P 60 第1题.,P 61 第5题.) 2. (选做题)如图,△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 作DE⊥AB于E,交AC于F.已知∠A=30°,∠FCD=80°,求∠D.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独立完成,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