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昆虫备忘录》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昆虫备忘录》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20: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4*昆虫备忘录
你认识这些昆虫吗?
汪曾祺 (1920年到1997年)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和民间文学也有颇深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戏剧本《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等。
课前导读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自读课文:
课前导读
霸王
fán
shǔ


膜翅
咯咯作响

kuǎn

chóu


bān
tài
xiā

字词学习
备忘录
款款
瞎点
褐色
掌握
形态
黑斑
蚂蚱
黑绸
马铃薯
距离
凡是
课文中有哪些词比较难理解?
我会认


形旁,表义。
声旁,表音。
薄膜 车膜 角膜
蚂 mǎ 蚂蚁 觉 jué 感觉
mà 蚂蚱 jiào 睡觉
课文中哪几种昆虫?
蜻蜓
瓢虫
独角仙
蚂蚱
学习“复眼”部分。
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复眼是什么意思?
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人长了复眼,同时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这一对眼睛看书,那一对眼睛就可以看电影,如果这一对眼睛累了,就用另一对眼睛,人就没有近视眼了……但是也可能遇到麻烦,比如上课没有专心听讲,眼睛发呆,眼前就会出现很多老师批评我的脸,那就麻烦了。
想象: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你能想象写出人长了一对复眼后的景象吗?试一试。
积累:
“复眼”是( )
A. 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B.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
C. 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D. 是一种昆虫的名字。
A B C
瓢虫:
别名:花大姐
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介绍花大姐的特点。最后用反问句,显得幽默风趣。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从“款款地落”“折好”这些动作写出了“花大姐”的飞行特点。
花大姐
花大姐
  款款
折好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介绍花大姐的特点。最后用反问句,显得幽默风趣。
独角仙:
个头大,壳较硬,
头部尖端有角,
力气很大。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
“呜——扑”拟声词看出独角仙的鲁莽特点,加之后面“摔晕了”让人忍俊不禁。
这家伙,是昆虫的霸王。
个头大、甲壳硬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
可能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引用传说,增加了趣味性,易于引发大家探究的兴趣。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蚂蚱
介绍了蚂蚱的特点、分类等。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课文主旨
表式备忘录
4*昆虫备忘录
板书
文字备忘录
写清楚
佳句备忘录
影像备忘录
E
C 
D 
A 
B
读句子,选序号填空。
A.花大姐  B.挂大扁儿  C.独角仙  D.尖头蚂蚱  E.土蚂蚱
(1)(   )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2)(   )是昆虫里的霸王。
(3)国画家很喜欢画(   )。
(4)北京人把瓢虫叫作(   )。
(5)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   )。
用你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吧!
作业
模板字体因恐涉及版权问题一律不嵌入,请您自主下载适配字体安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