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1原子结构(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1原子结构(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31 17: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课 时 1 ) 原 子 结 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温故知新】
原子结构:
观察图片,想到了什么?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
负电荷;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原子的构成
(中性原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粒子种类 质 量 相对质量
质子 1.6726×10-27 kg   1.007
中子 1.6749×10-27 kg 1.008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1/1836
原子的质量 ≈ 质子的质量 + 中子的质量
注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
2、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X
A
Z
—— 元素符号
质量数 ———
质子数 ———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A表示。
原子的表示方法:
质量数:
a
b
e
+d
X
c+
a、b、c、d各代表什么?
3、
(2)电性关系。
①电中性微粒(原子或分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带电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具体如下表:
阳离子(Rm+)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m
阴离子(Rm-)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m
(1)质量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整合:
A
D
10电子和18电子常见微粒总结
(1)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0电子微粒):
补充:
(2)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8电子微粒):
200m
原子大型体育场
蚂蚁 2mm
原子核蚂蚁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一个氧原子
原子核
电子
所以,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运动)层,也称作电子层。
1、电子层
(1)概念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能量高低:
符 号:
离核距离:




该电子层模型称为洋葱式结构)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的结果,人们得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那么,核外电子是怎样进行排布的呢?
Rn
+86
2 8 18 32 18 8
最外层不超过8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
2x42
2x22
2x12
2x32
K
L
M
N
O
P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⑶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⑷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电子数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排布的上述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
记住:一低四不超
数量规律:
能量规律:
⑴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能量最低原理)。
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19 2 8 9
+12 2 10
+3 1 2
+54 2 8 18 20 6
思考:
Ca
K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为:
作业:
1、课时作业(二十二)
2、大本P62-64:牛刀小试、典例、题组训练、03检测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