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1 21:4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北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适应了土地改革的需要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推动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有力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2.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28.5%,钢产量增长近3倍。这说明“一五”计划(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完成得益于苏联的援建
C.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施“一五”计划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4.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称,“中国在不能制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较多的时间”。这说明我国( )
A.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性 B.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尚不成熟
C.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艰巨性
5.曾经当了九届人大代表的申纪兰,仍然对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景记忆犹新:“除了领导人物之外,基本上都是来自工农兵三个领域的底层人民,这其中,农民占很大比例:大家的文化知识水平都不高、甚至还有好多人不识字、或者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真正含义,但他们依然非常激动,因为他们能见到毛主席了。”申纪兰参加的这次人大会议( )
A.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选举毛泽东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6.下表是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统计表(单位:万吨),其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钢 原煤 原油 纯碱 水泥
1952年 135 6649 44 19 286
1957年 535 13000 146 51 686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7.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C.“一五”计划期间,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D.“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8.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人民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
C.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9.会后,《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六亿人民,一个心愿》,描述了在会场上代表们“选毛主席当咱们的引路人”的心情,称这次选举“又一次地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嘱托,完善地表现了六亿人民的心愿”。这次选举发生在(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0.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历史,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①阶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阶段国家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④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1.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③这部宪法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如图是我国1964年的第三套贰角(二角)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武汉长江大桥。它的入选( )
A.说明我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B.凸显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C.受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影响 D.适应“大跃进”的时代需要
13.如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画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反映工人参与土地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决心
14.下图是1956年9月中国第一机械工会重庆市委员会颁发给重庆机床厂全体职工的奖旗。该奖旗反映的历史事件( )
奖旗 重庆机床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你们庄严地实现了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保证,对我国工业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志们,不要忘记为取得更大的成就继续努力! 中国第一机械工会重庆市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九月
A.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B.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体现了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5.下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6.对于“人身自由”的表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所不同(如下)。由此可知,我国1954年颁布的宪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人身……的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A.保障并完善了公民权利 B.体现了过渡时期的要求
C.借鉴了他国的宪法经验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17.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
A.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包头、武汉两大钢铁基地
19.下面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成为工业化强国
20.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我国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计划”主要任务。
材料三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各举1例)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22.回顾中国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李老师据此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根据图文信息,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梳理时空—见证重要时刻】
任务二【识读图片—感悟辉煌成就】
(1)上面年代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事件。请从不同角度简述①②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2)依据上面图片,指出工业成就的特点和地域分布特点。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民生·幸福”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合作化运动
23.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三: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出了中国军队100多年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
材料四:1954年,北京展览馆工地竖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后来,青年突击队这面鲜红的旗帜,从展览馆插遍了全国所有的建设工地。李瑞环青年突击队在人民大会堂建设任务中,巧妙利用计算数字下料,省去放大样工序,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原料。至1956年春,在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领域有了1万多个青年先进班组和青年突击队。他们常常超额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
——摘编自《“一五”建设:年轻人奋斗的身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个“梦想”和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根据材料,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青年先进班组和青年突击队”起到的作用。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先进青年团体的时代背景。
(5)我们在国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华丽转身”后,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论述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北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大量人口流入东三省,为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城市职工人数增加,与农业集体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据材料“……到1957年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28.5%,钢产量增长近3倍”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同1952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28.5%,钢产量增长近3倍,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未涉及成就取得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强调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28.5%,钢产量增长近3倍,未涉及工业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但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题目中毛泽东的感慨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成功制造了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现代化工业产品,实现了工业领域的突破,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与题干中强调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并无直接关,排除B项;工作重心转移指的是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之后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中国在不能制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较多的时间。”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较多的时间,这说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艰巨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实现工业化需付出巨大的努力,而非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在不能制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较多的时间,而非条件不成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农联盟,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大代表申纪兰见证了这一点,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1949年全国第一届政协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一届人大召开,选举刘少奇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52年—1957年,我国的钢、原煤、原油、纯碱、水泥等都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是1958年,排除A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属于对一五计划的评价与认识,A项正确;BCD项都属于历史叙述,没有评价的成分,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可知,1953年进行基层选举,选举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这说明人民对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B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我国初步建立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49年,排除C项;1953年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选毛主席当咱们的引路人”“又一次地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嘱托,完善地表现了六亿人民的心愿”和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上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筹建新中国,排除A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1949年10月1日当天,与开国大典有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内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时期(1953到1957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C项正确;1958年我国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的错误,排除A项;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66到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所学知识可知,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①符合题意;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②符合题意;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BCD项都包含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有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正确;1964年我国工业化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科学与思想的关系,排除C项;大跃进是1958年,与大桥建成的时间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据题干“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一五”计划有关。1953-1957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正确;土地改革于1952年基本完成,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AC项;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一五计划”“中国第一机械工会重庆市委员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发展的重工业企业,因此材料体现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排除B项;一五计划尚未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和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及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据材料可知,对于“人身自由”的表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人身……的自由权”;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所不同的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这表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并完善了公民权利,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属于过渡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借鉴他国的宪法经验,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据题干“1954年9月,……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盛事”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共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项正确;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时间上不相符,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到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问题,排除B项;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进行,而不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的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B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一五”计划成果不符,排除A项;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与“一五”计划成果不符,排除C项;1957-1966年间,建设大中型项目500多个,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与“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显示的数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B项正确;工业项目均衡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五计划只是迈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能说成为工业化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这些成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实行,A项正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21.(1)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苏联的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劳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写出其中3点即可)
【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一“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所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原因:根据材料三“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因此,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的重工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分别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作答即可。如国际方面看,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苏联的帮助;从国内方面看,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劳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等。
22.(1)①事件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②事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工业成就的特点:集中于重工业领域。地域分布的特点:重工业项自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交通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
(3)示例:民生·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土改完成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也将继续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详解】(1)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事件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工业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主要集中于重工业领域。地域分布的特点:结合图片和所学可知,工业项自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交通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民生·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土改完成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也将继续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23.(1)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
(2)第一个“梦想”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第二个“梦想”标志: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3)战争:抗美援朝
伟大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 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4)作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背景:一五计划的实行。
(5)没有过时
看法:这句歌词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尤其是歌词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会过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应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
【详解】(1)主题:依据材料一 “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
(2)第一个“梦想”标志:依据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可知第一个“梦想”实现指的是一个新中国的成立。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个“梦想”标志:由材料二“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由此可知,第二个“梦想” 是提高农民的地位。结合课本所学,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战争:根据材料“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可知,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
伟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 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4)作用:根据材料“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原料……他们常常超额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概括得出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背景:根据材料“1954年……至1956年春”及所学知识可知,青年突击队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五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5)看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表明看法,歌词并未过时。然后,从当今世界局势分析,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应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且歌词体现了民族精神,所以歌词仍具有现实意义。
24.示例一: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详解】示例一:根据表格内容可选择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可围绕观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学生根据题干,也可以选择其它两个历史事件,提出相关的观点,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