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复习——电与电路(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复习——电与电路(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21: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中考复习——电与电路
一、单选题
1. 在常温下将下面几种物质接到图中A、B两点间,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直尺 C.玻璃棒 D.干木筷子
2.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一定不发光的是(  )
A. B.
C. D.
3.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之后,分别靠近轻质小球甲球与乙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可能不带电 B.乙球可能带正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 D.玻璃棒可能不带电
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4 .8 V,1.2 V B.6 V,1.2 V
C.1.2 V,6 V D.1.2 V,4.8 V
5.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6.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6 V 1.5 V B.7.5 V 1.5 V C.1.5 V 7.5 V D.1.5 V 6 V
7.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8.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
A.4V B.10V C.0.25V D.100V
9.如图所示,将条形磁铁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时,小车不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则下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正确的是(  )
A.a接e、d接f B.a接e、b接f C.c接e、d接f D.c接e、b接f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时,小明把规格不等的两个灯泡接入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分别为IA、IB、IC。关于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A=IB=IC B.IA=IB+IC C.IA>IB=IC D.IA<IB<IC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8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接“0~0.6A”量程,电压表接“0~15V"量程,灯泡上标有“6 V 3 W”字样,灯丝电阻保持恒定不变,要求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两电表的示数都将变大
B.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示数为12V
C.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60Ω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10.8W
12.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整个过程中,定值电阻R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U0、Um、I0均为已知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用U0、Um、I0表达滑片分别在最右端、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U-I关系图像中端点的坐标是(  )
A.(,0)、(I0,Um-U0) B.(I0,Um-U0)、(,0)
C.(,0)、(I0,Um-U0) D.(,0)、(I0,U0)
13.如图所示的通电螺线管已经标出了N、S极,在此基础上,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源的左边为电源的正极 B.小磁针的左边为小磁针的S极
C.图甲磁感线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D.两根磁感线之外也存在有磁场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B.电流表测的是L2的电流
C.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D.两灯泡串联
15.在如图A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M,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到B端,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B,图线中a、b两点对应的电功率均为P1,且c点对应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P2,且P1:P2=3:4,则图线中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
A. B. C.2R0 D.3R0
二、填空题
16.小明发现超市里的手扶式电梯无人站在上面时运动较慢,有人站在上面时运动较快,他据此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一个压敏电阻)。他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R的阻值   ,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工作电路电流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发生    。
18.有一种LED手电筒,它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由5个LED并联组成,每只LED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5毫安,则这种LED手电筒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为   毫安。
19.如图所示,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此时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大小为   安。装置中的虚线框部分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铜片是电源的   极。在其它都不变时,将铁换成更活泼的金属X,产生了更大的电流、则金属X可能是   (选填“锌”、“银”或“铜")
20.观察下面四幅图,将测量结果或示数写在相应空格处.
(1)电阻箱示数   Ω;
(2)测力计示数    N;
(3)木块长度    cm;
(4)如图(4)所示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两容器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21.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图线B是电阻   (填R1或R2)的I﹣U关系图象,该电源电压为   V。
22.如图所示,有一个半径为r 、总电阻为R的均匀导体圆环,环上放置两根平行直导线a,b,直导线电阻不计,直 导线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r。现将直导线a,b在环上自由移动,移动过程中导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距离仍为r,并始终与导体环有良好接触,则a,b间电阻的最小值值   ;最大值为   。
23.小红家买了一台电烤箱,有高、中、低三个档位的发热功率。如图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Rl=R2,开关S1可分别与触点a、b接触。当开关S1置于a端,S2闭合时,电烤箱处于   (填“高温”、 “中温”或“低温”)档位; 该电烤箱高中低三档的功率之比P高∶P中∶P低=   。
24.如图所示的电路总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路消耗总功率为10W,电流表的示数为I1;只断开开关S1,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的示数为U1;只闭合开关S1,滑片P仍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I1:I2=5:3,U1:U2=2:3。则上述三个状态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是   W。
25.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均为绝缘材料,MN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为10V,R1=8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闭合开关S,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F=1N时,R2为2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   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F=   N(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
三、解答题
26.根据要求作图:
(1)如图甲,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乙,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3)如图丙,在虚线框内分别画出开关和灯泡符号,使之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27.如图是水果自动筛选装置,原理如下:传送带上的水果经过检测点时,使压敏电阻R的阻值发生变化,AB间的电压也随之发生改变。当R0两端电压小于6V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较小的水果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已知:电源电压为24伏,R0=40欧姆,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压力(牛) 0 1 2 3 4 5
R的大小(欧) 200 120 86 60 44 40
(1)由上表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   。
(2)当R0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R0的电流为_________A。该装置能够剔除质量小于多少千克的水果?(g取10N/Kg)
(3)不同种类的水果筛选的质量标准是不同的。在水果筛选要求(当R0两端电压小于6V时,机械装置启动)不变时,请你提出对电路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使该装置能够筛选质量大小不同的水果。
28.我市某兴趣小组为了检测空气质量的指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检测电路。R为气敏电阻,其电阻的倒数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6伏保持不变,R0=5欧,当电压表示数为2伏时,求:
(1)通过R0的电流为   安;
(2)10分钟内R0消耗的电能;
(3)此时空气质量指数。
29.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一款可用电流表示数显示拉力大小的测力计模型,电流表示数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模型电路如图甲所示,ab为长10cm、阻值25Ω的电阻丝,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滑片P左端固定在拉杆上,弹簧处于原长时,滑片P位于a端,电源电压恒为6V,弹簧电阻恒为1Ω,R0为4Ω,其余部分电阻不计,电流表量程为0~0.6A。忽略弹簧、拉杆和拉环的重力及滑片与电阻丝的摩擦。
(1)虚线框内接线柱“1”应与   (选填“2”或“3”)连接。
(2)闭合开关,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R0消耗的功率是   。
(3)弹簧的伸长量Δ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最大时显示的拉力多大?(写出计算过程)。
(4)甲图中若去掉电流表,用一只电压表(量程0~3V)与R0并联,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拉力的大小,则与利用电流表相比,电压表所能显示的最大拉力将   (填“提升”、“不变”或“下降”).
30.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航天科研人员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检验“天宫二号”舱体的气密性。将待检验的舱体M置于一个集气空腔N中,如图所示。为了模拟飞船飞行时的环境,先对舱体M充入压强为1.0×105帕的空气。再把集气空腔N抽成真空(集气空腔N不漏气)。若舱体漏气,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气体从舱体M进入集气空腔N中,舱体M中的气压将减小,集气空腔N中的气压将增大。为了测量舱体M和集气空腔N中的气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M、RN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可变电阻,其电阻值会随气体压强大小发生变化。已知舱体舱门的面积是0.6米2,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电路中岛的阻值为10欧,电源电压恒为9伏。可变电阻RM、RN的阻值随气体压强变化关系如表格所示。
可变电阻受到的气压(x105帕)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可变电阻对应的电阻值(欧) 50 40 30 22 15 12 10 8 6 5 4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舱体不漏气,当单刀双掷开关S接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保留2位小数):
(2)若舱体漏气,当开关S接b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不变”):
(3)在检验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当开关S接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伏,当开关S接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8安,此时舱门受到的内外压力差是多少牛 (列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31.某同学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利用电压恒为3伏的电源、标有“20欧,1.5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进行实验。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的实物图连接。
(2)第一次用5欧姆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第二次实验,仅将电阻换成10欧姆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可以发现:I2   1 2I1(填“<”、“=”或“>”)。因此,该同学认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你认为该同学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32.为了探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其导电能力(电阻)的影响,请利用下列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任务。
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有:干电池3节,电流表1个,电压表1个,滑动变阻器1个,小灯泡1个,开关1个,氯化钠溶液导电装置(如图所示,在电路图用“ R ”表示),氯化钠固体若干,蒸馏水若干,天平一架,量筒(200毫升)1个,烧杯(250毫升)若干。
实验步骤要求:
①不必叙述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只需说明配制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建议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在10%~25%之间。②步骤中包括预测实验现象(若是数据,可用字母表示),并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结论。
(1)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按照如下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
(2)小明进一步实验时发现,向同一杯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将装置中的a、b距离变大,则导电能力(电阻)也会随之变化,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这是   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33.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观察到如图箭头所示的现象.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   ;
(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   ,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3)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   种,理由是   ;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4.科学实验小组同学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连成如图1所示电路,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正准备实验时,同学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错误。若在错误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将   (填“正向偏转”“反向偏转”或“不动”)。
(2)排除故障后,当滑片Р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1.6 V,电流表示数如图⒉所示,其读数为   ,则可计算得出未知电阻R的阻值,接下来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后算出R,平均值。
(3)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同组的小蒋和小赵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Ⅰ的图象,如图3、4所示。对于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4是定值电阻的U—I图象,图3是小灯泡的U—I图象
B.由图象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图4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35.小柯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其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1)请按照实物图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电路图    。
(2)小柯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逐渐变暗。你认为小柯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3)实验时小柯发现自己无法准确判断电压表指针是否指向3.8V(如图乙)。于是他做了3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认为电压表示数最接近3.8V。相关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见下表:
实验序号 电流表示数/A 测得灯泡的额定功率/W 测得灯泡额定功率的平均值/W
1 0.30 1.140 P额=(1.140+1.102+1.178)/3=1.140
2 0.29 1.102
3 0.31 1.178
你认为小柯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塑料直尺、玻璃棒、干木筷子是绝缘体,不能使灯泡亮起来,铅笔芯是导体,能使灯泡亮起来;
故选:A.
【分析】(1)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2.【答案】D
【解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银汤匙、铁螺丝钉、铜钥匙都是导体,能使电路形成通路,塑料笔外壳是绝缘体,不能使电路形成通路.
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带电物体能吸引不带电轻小物体,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图可知,甲带正电,与玻璃棒相互排斥的,玻璃棒带同种电荷,所以是正电,玻璃棒能吸引乙球,所以乙球可能负电电也可能不带电。
【解答】A.乙球可能不带电,所以A正确;
B.乙球和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吸引,不可能是同种电荷,所以B错;
C.乙球可能不带电,可能带负电,所以C错;
D.玻璃棒和甲球相互排斥,一定是同种电荷,所以D错
故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解答】如图电路为两个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即两灯泡的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灯泡L2的电压,所以V1的示数大于V2的示数,两电压表的指针位置相同,即V1用的是大量程,读数为6V;V2用的是小量程,读数为1.2V,即L2两端电压为U2=1.2V,由串联分压可得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1.2V=4.8V。
故选A
【分析】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串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5.【答案】D
【解析】【分析】电荷 ,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由图可知,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能够被显示屏吸引,则说明显示屏一定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无法判断显示屏的带电类型;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6.【答案】A
【解析】【分析】由图a可知,电阻R1与R2串联,电压表V2测两电阻串联电压,即电源电压。电压表V1测电阻R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确定电压表量程与分度值,读出电压表示数,然后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2示数应大于电压表V1示数,而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则电压表V2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电压表示数UV1=7.5V;电压表V1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UV2=1.5V;
(2)电阻R2的电压U2=UV1=1.5V,电阻R1的电压U1=UV2-U2=7.5V-1.5V=6V。
故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压表可以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已知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U=IR计算电阻两端的电压。
【解答】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IR=20Ω×5A=100V。
故选D。
9.【答案】A
【解析】【分析】小车开始向左运动,说明螺线管磁场变强,即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变大,据此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方法即可。
【解答】小车开始向左运动,说明螺线管磁场变强,即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变大,那么变阻器的阻值变小,使用的电阻变短。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片左边的部分变短,而右边的部分变长,因此变阻器使用左边的部分,也就是左下角的e接线柱必选,上面的c或d任选一个,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灯泡并联,B点为上面灯泡的电流,C点为下面灯泡的电流,而A点为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IA=IB+IC 。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2)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3)(4)比较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最大功率;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范围。【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2)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灯泡的电阻:,
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IRL=0.4A×12Ω=4.8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滑=U-UL′=18V-4.8V=13.2V,故B错误;
(3)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小=R-RL=36Ω-12Ω=24Ω;
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U-U滑大=18V-15V=3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
即;
解得:R滑大=6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60Ω,故C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大=UI大=18V×0.5A=9W,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则电源电压U总=Um;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定值电阻R1和变阻器串联,
此时R1的电压为U0,通过它的电流为I0;
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2=U总-U1=Um-U0;
此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变=I2=I0;
则此时端点的坐标为:(I0,Um-U0)。
当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
则此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为:I2'=I1'=.
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0,
那么此时端点的坐标为:(,0)。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螺线管的左边是N极,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螺线管中看到的电流方向向上,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回到S极,所以小磁针左边为S极
故选A.
【分析】已经标出的N、S极,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利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确定电源的正负极;已知磁体的两极,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从N极出来回到S极.
14.【答案】A
【解析】【解答】两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灯泡L1的电流,开关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故A正确.
【分析】根据电流流向法,先判断出电路的串并联特点,再确定电流表的测量对象.
15.【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知a点时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滑片P在A端,由电阻的串联和P=I2R,得出电功率为P1的表达式;
由电阻的串联和P=I2R得出P2的表达式,由数学知识可知当当R滑=R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并得出变阻器的最大功率的表达式,根据P1:P2=3:4得出变阻器最大电阻与定值电阻的大小关系,由于b点对应的电流大,据此确定正确答案。【解答】由图知a点时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滑片P在A端,电功率为P1,
P1=()2RM;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
P滑=()2×R滑==;
当R滑=R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为:,
所以P1:P2=()2RM:=3:4,
即,
化简得,(3R0-RM)×(R0-3RM)=0,
解得:RM=3R0或RM=R0,
由前面解答可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定大于R0,
故RM=R0应舍去;
图线中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且RM=3R0-----①
已知此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也为P1,
则有P1=()2RM=()2R------②;
联立①②解得R=3R0或R=R0,
因b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的电流较大,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故R=3R0应舍去,
即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0,只有B正确。
故选B。
16.【答案】变小;变大
【解析】【分析】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梯运动较慢时,说明电动机和电阻R1串联接入,当有人站立时,电梯运动变快,说明工作电路只有电动机工作,即电阻R1断路,衔铁被吸下与2连接,电磁铁的磁性在增强,则压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工作电路由于总电阻减小,则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增大;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
17.【答案】摩擦;放电
【解析】【分析】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不同的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解答】在干燥的天气中脱衣时,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属于摩擦起电,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
故答案为:摩擦 放电
18.【答案】75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为I=5I 1 =5×15mA=75mA;
故答案为:75.
19.【答案】0.1;正;锌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电流表的接线方法判断;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右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A;
(2)电流表的“+”接线柱与正极相连。根据甲图可知,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与铜片相连,因此铜片为正极;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铁的前面,比铁活泼,因此金属X可能是锌。
20.【答案】(1)616
(2)2.8
(3)1.75
(4)电阻
【解析】【分析】(1)电阻箱的读数是看转盘下方黑色三角形所对应的数字,再乘以下方标明的倍数;(2)首先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力的大小;(3)先确定该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看是否从零刻度开始测量,末端到什么刻度结束,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就是物体长度,注意估读值要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研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要控制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
【解答】解:(1)此电阻箱读数为0×1000+6×100+1×10+6×1Ω=616Ω.(2)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3)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木块的长度是6.75cm﹣5.00cm=1.75cm.(4)两电阻丝串联,可以确保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相等,在通电时间一定时,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故答案为:(1)616;(2)2.8;(3)1.75;(4)电阻.
21.【答案】R1;18V
【解析】【分析】(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它两端的电压越大;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解答】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的电压。
当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滑到左端时,R2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因此A是R2的图像;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因此B是R1的图像。
当电流为0.2A时,电压表V1的示数是4V,电压表V2的示数是14V,
那么电源电源为:。
故答案为:R1;18V
22.【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导线的电阻为零可知两导轨外侧的两个弧可以剪掉了,然后分析内侧两弧并联,再判断出两弧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圆周到圆周,最后根据并联总电阻的计算方法即可求出a、b间电阻最小值与最大值。
【解答】当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中间位置及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大,即 圆周,
此时a、b间电阻值最大,即;
当两根导线分别距圆心为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小,即 圆周,
此时a、b间电阻值最小,即。
23.【答案】高温;4:2:1
【解析】【分析】电烤箱的功率最高的是高温档,最小的是低温档。当开关S 2断开,S 1接b时,两个电阻串联;当S 2闭合,S 1接b时,只有电阻R 1工作;当S 2闭合,S 1接a时,两个电阻并联。分别求出它们的总电阻,根据公式 计算出三个功率,比较大小后求出比值即可。
【解答】当开关S2断开,S1接b时,两个电阻串联;
这时电烤箱的功率为: ;
当S2闭合,S1接b时,只有电阻R1工作;
这时电烤箱的功率为: ;
当S2闭合,S1接a时,两个电阻并联;
这时电烤箱的功率为: ;
因为: ;
所以: 当开关S1置于a端,S2闭合时,电烤箱处于 高温状态;
那么P高∶P中∶P低 = 。
故答案为:高温;4:2:1
24.【答案】3.6
【解析】【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作出各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结合题意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间的关系,然后由电功率公式求出电路的最小功率。【解答】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只有R1接入电路,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只断开开关S1,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只闭合开关S1,滑片P仍在最右端时,R1、R2和R3串联接入电路,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电源电压不变,设电源电压为U,
如图1、图2所示,由欧姆定律得:,
则;
如图2、图3所示,由欧姆定律得:

因电源电压不变,
所以,
整理可得,;
电压一定,由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
第三状态电路总功率最小。
如图1、图3所示,由可得:


解得:P3=3.6W。
25.【答案】1;
【解析】【分析】(1)电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首先根据R总=R1+R2计算出总电阻,然后根据计算电流表的示数;
(2)首先根据计算出总电阻,然后R2=R总-R1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为F=1N时,R2为2Ω,所以这时变阻器的阻值是2Ω的多少倍,这时的压力就是1N的多少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1)电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
这时总电阻为:R总=R1+R2=8Ω+2Ω=10Ω;
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
电路的总电阻为:;
这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
这时弹簧受到的压力为:。
故答案为:1;
26.【答案】
【解析】【解答】解:
(1)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即为压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3)火线首先进入开关,然后接到到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到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更换灯泡时更安全.如图所示:
【分析】(1)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先确定压力的作用点,即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作用点在斜面上,然后根据压力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确定压力的方向;物体位于斜面上,压力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均不相同.
(3)开关控制灯泡时和灯泡是串联的.火线过开关入灯座,零线直接入灯座.
27.【答案】(1)减少
(2)0.15A;
解: U1=U-U0=24V-6V=18V;R1=U1/I1=18V/0.15A=120Ω
查图表得F=G=1N ; m=G/g=1N/10N/kg=0.1 kg
所以该装置能够剔除质量小于0.1 kg的水果。
(3)方法一、将R0改为可调电阻,如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方法二、改变电源电压。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变化的规律;
(2)根据公式计算即可。首先根据串联电路U1=U-U0计算出剔除水果时压敏电阻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出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查表得到它受到的压力,也就是水果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水果的最小质量。
(3)如果R0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那么启动时通过电路的总电流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由上表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少。
(2)当R0两端电压为6V时,
通过R0的电流为:;
此时R1两端的电压:U1=U-U0=24V-6V=18V;
此时;
查图表得F=G=1N ;
那么水果的质量;
所以该装置能够剔除质量小于0.1 kg的水果。
(3)如果R0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那么启动时通过电路的总电流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即可。
①根据可知,当总电压不变时,总电阻保持不变。根据R总=R0+R可知,水果质量不同,压力不同,那么R的阻值改变,那么R0也要相应改变,即将其变为可调的电阻;
②根据U=IR可知,当电流不变时,总电阻变化,那么总电压会发生变化,即改变电源电压。
28.【答案】(1)0.4
(2)W=U2/Rt=(2伏)2/5欧×10×60秒=480焦
(3)R=U/I=(6伏-2伏)/0.4安=10欧,1/R=1/(10欧)
查表得:空气质量指数是25
【解析】【分析】(1)已知电压和电阻根据公式计算通过R0的电流;
(2)已知电压电阻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消耗的电能;
(3)首先根据U=U总-U0计算出气敏电阻R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出它的阻值,然后计算出它的倒数,最后通过查表得到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即可。
【解答】电阻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的电压;
(1) 通过R0的电流为;
(2) 10分钟内R0消耗的电能;
(3)气敏电阻的电压为:U=U总-U0=6V-2V=4V;
气敏电阻的阻值;
那么R的倒数:;
此时空气质量指数为25。
29.【答案】(1)3
(2)0.16W
(3)解: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是0.6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U/I- R0=6V/0.6A-5Ω=5Ω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L=10cm-10cm/25Ω×5Ω=8cm
由图可知此时的拉力为400N
(4)提升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示数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化,根据图甲可知拉力增大时滑片移动的方向,然后结合电流表示数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判断虚线框内接线柱“1”应哪与接线柱连接;
(2)闭合开关,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UI=I2R求出R0消耗的功率;
(3)根据电流表量程确定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此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求出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图乙读出电流表示数最大时显示的拉力;
(4)甲图中若去掉电流表,用一只电压表(量程0~3V)与R0并联,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拉力的大小,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拉力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此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求出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图乙读出电流表示数最大时显示的拉力,然后求出与利用电流表相比电压表所能显示的最大拉力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根据公式U=IR可知,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R总=R0+R弹簧+R变可知,此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由图甲可知,拉力增大时,滑片下移,此时滑片P到3之间的电阻变小,因此虚线框内接线柱“1”应与“3”连接;
(2)闭合开关,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即Rab=25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R0消耗的功率:P0=I02R0=(0.2A)2×4Ω=0.16W;
(4)甲图中若去掉电流表,用一只电压表(量程0~3V)与R0并联,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拉力的大小,
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拉力最大,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Pb'=R总''-R0-R弹簧=8Ω-4Ω-1Ω=3Ω,
弹簧的伸长量:,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示数最大时显示的拉力F'=440N,
则与利用电流表相比,电压表所能显示的最大拉力将提升。
30.【答案】(1)0.64A
(2)逐渐变大
(3)解:∵U0=4.5V U总=9V ∴UM=4.5V RM=
R0=10Ω
查表可得 P内=0.6×105Pa
∵ IN=0.18A
U0= IN ×R0=1.8V ∴ UN=7.2V RN= 40Ω 查表可得 P外=0.1×105Pa
△F=△P×S=0.5×105Pa×0.6m2=30000N
【解析】【分析】(1)若舱体不漏气,那么RM受到的压强就是;从表格中找到RM对应的阻值,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电流即可;
(2)如果舱体漏气,那么N舱的气体压强会增大,结合表格判断RN的阻值变化,然后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3)开关S接a时,RM与R0串联,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M的阻值,查表得到M舱的气压值;当开关S接b时,RN与R0串联,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N的阻值,查表得到N舱的气压值;最后根据计算内外压力差即可。
【解答】(1)若舱体不漏气,那么RM受到的压强就是,查表得到这时RM阻值4Ω;
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
(2)若舱体漏气,那么N舱的气体压强会增大,N舱里面RN的阻值变小;因为RN与外面的R0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RN的电压会减小,而电压表的示数会增大。
(3)当开关S接a时,RM与R0串联,
通过电路的电流:
这时RM的阻值为:,
查表得到:。
当开关S接b时,RN与R0串联,
电路的总电阻:;
这时RN的阻值为:,
查表得到:。
内外压力差:
故答案为:(1)0.64A;(2)逐渐变大;(3)30000N
31.【答案】(1)
(2)>;没有控制R两端电压相同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各个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确定电表的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以及变阻器的接线情况,然后对乙图进行补充即可。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10Ω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前后两个电流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而改变电阻的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除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0~3V。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3”接线柱连接在R的左端;再将电流表的“-”接线柱与R的左端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设电压表的实数为U,原来接的是5Ω的电阻,那么通过它的电流:
。换成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的实数肯定会增大,即现在的电流
。后面的式子与前面的式子相除得到:
,即

该同学认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我认为该同学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没有控制R两端电压相同。
32.【答案】(1)①按照如下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15%、20%和25%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10%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导电装置,接入电路中的 处,读出电流表示数Ⅰ与电压表的示数U1,计算电阻值R1a并记录,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 测量得出R1b、R1c, 计算出平均值R1;
④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分别装入导电装置,重复步骤③,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R2、R3、R4;
⑤比较R1、R2、R3和R4,若R1>R2>R3>R4,则可得出结论: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其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
说明:①对比实验3组或以上;
②电路中观测对象电流表、电压表、灯泡三者只取其一,结果定性判断逻辑合理也可;
(2)导体长度
【解析】【分析】(1)①要测量电阻,必须先连接好电路,而连接电路前事先要设计好电路图:根据可知,测量电阻其实就是测量电压和电流,因此电源、开关、电流表和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与电阻并联,为了获得多组数据,需要串联变阻器。
②因为要测的是氯化钠溶液的电阻,所以闭合开关前要事先配置好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③将其中一种溶液接入电路,并不断改变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记下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
④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公正,换用其它溶液重复实验;
⑤分析结论: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其中离子的浓度有关,质量分数越大,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据此分析。
(2)影响电阻的因素分别为: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3.【答案】(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
(2)导体
(3)两;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或“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排斥或者吸引时,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3)通过观察,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a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b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c一个有机玻璃棒和一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吸引;理由是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导体;(3)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4.【答案】(1)反向偏转
(2)0.16 A
(3)B;C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图2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据此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1可知,电流表的“-”接线柱与电源正极相连,而“+”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连,那么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反向偏转。
(2)根据图2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16A。
(3)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则它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因此图3为定值电阻的图像,图4为灯泡的图像,故A错误,B正确;
根据图4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快,这说明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灯泡的电阻会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多测测量也没有意义,故D错误。
故选BC。
35.【答案】(1)
(2)闭合开关前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
(3)合理
【解析】【分析】
(1)分析清楚实物电路图的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小灯泡逐渐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逐渐变大,说明在闭合开关前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
(3)为能准确地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可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分别测出三组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求平均值。
【解答】
(1)由图知,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路如图所示:
(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逐渐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逐渐变大,所以在闭合开关前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
(3)要正确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分别测出三组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求平均值。
因为电压表无法准确显示3.8V的刻度,所以可通过小柯的方法求平均值,这样比较合理。
故答案为:(1)见上图;(2)闭合开关前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3)合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