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1 21: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包产到户 C.对外开放 D.国企改革
2.下面表格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三次改革的整理,甲乙丙分别是( )
改革 产生的影响
甲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乙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
丙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
3.202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中“可感可及的实事”的是( )
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公私合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D.进行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 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C.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 D.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
5.下表是“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成就对比表”。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成就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7.8% 12%
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 10.6% 19.5%
年出口额占世界商品贸易比重 1.6% 3%
A.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施 B.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6.1984年,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了石家庄造纸厂,成为“国企承包第一人”。他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制度,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使这家连年亏损的造纸厂在承包后当年便实现利润140万元,之后经济效益连年攀升,这家曾经的亏损企业也一度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 B.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企业活力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增强了企业活力
C.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D.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下图是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
A.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B.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C.农村改革的目标实现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10.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40年起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他的日记内容可以作为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史料的是( )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
C.“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
D.“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
11.如表所示为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款÷主营业务收入额错误100%)。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年度平均
2004 3.2% 4.07% 2.71% 3.33%
2005 3.48% 4.41% 2.82% 3.57%
2006 3.65% 4.61% 3.06% 3.77%
A.国有企业收入呈减少趋势 B.外资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
C.经济改革释放了发展活力 D.所有制结构发生彻底变革
12.到1983年,中国农村社队企业职工人数达到3235万人,总产值1019亿元,获得利润和应交税金总和达17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4.4%、97.9%和60.9%。这表明( )
A.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B.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C.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D.对外开放已在全国推行
13.中国经济中的周期性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通过下面的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曾几次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后重新高速增长。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1990—1993年)的原因是(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B.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C.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4.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下列史实符合此观点的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编制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5.“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据此,我们应该( )
A.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
B.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C.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完善发展市场经济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
16.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5.7%,企业亏损面达三分之一,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已达500多万。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企出现“三铁”问题:干部制度上的“铁交椅”,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铁工资”。那么解决“三铁”问题的关键是( )
A.彻底否定计划经济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D.全面放开国内市场
17.1982年至1984年,党中央连续发出三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地方一年即见成效,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个大样。到1987年,全国98%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摆脱了停滞的困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党中央领导新一轮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C.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D.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下面思维导图的标题应为( )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分析出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0 133.6
1988年 3666.9 544.9
1990年 7662.1 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20.1983年1月,石家庄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同一年,大包干在河北省走向普及。当年,尽管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特大干旱,全省粮食总产量还是达到1899.9万吨,比1978年增长12.6%。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 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D.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
二、综合题
21.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说说这一政策调整的直接目的
(2)图二事件反映农村土地政策调整后,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影响
(4)图四反映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和以往相比,这种政策有何不同
(5)综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观察图片,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成就示图
材料二 淮南市公私合营发票
材料三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1979年秋小岗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图中A(长春)、B(沈阳)、C(武汉)三地中的一处,列举其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并简述一五计划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并谈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3)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的两例失误。
(5)根据材料四,指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开创了我国农业上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哪些积极影响?
(6)综上所述,党和政府在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史料解释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二十五日
定附日本邮船会社“博爱丸”东行。自丙成会试报罢,即谓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因先事农桑,竭八年辩论抵持争进之力,仅成一海门蚕业。甲午后,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经划纺厂,又五年而后著效,比时即拟东游考察。
——摘编自《张謇日记)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1982年7月19日
人里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在斯家岭。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互助组、农业社,再到公社化,走过了一条多么长的路啊!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摘编自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思想主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此次东游考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的“变乱”指的是什么 这位乡村知识分子对“变乱”后的变化的态度反映了什么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包干”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日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三、论述题
24.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新中国的农村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下表为该小组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农村经济政策(部分)一览表。
时间 政策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 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定》
1958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请结合该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任选两个事例,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D项正确;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题意,排除A项;包产到户是1978年底在农村实行改革的伟大创造,与城市改革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与“打破大锅饭”的城市改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结合所学可知,甲对应的是土地改革;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乙对应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所学可知,丙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中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对应的改革分别是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正确;ABD项对应关系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中“可感可及的实事”,D项正确;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公私合营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领域,不属于农业,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据题干“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可知,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的改革使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这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A项正确;题干材料介绍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能说明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不能体现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也不能体现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D项正确;改革开放1978年已经提出与实践,排除A项;经济特区1980年已经建立,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84年”和“国企承包第一人”“率先在国有企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这家曾经的亏损企业也一度成为全国明星企业”等信息可知,材料描写的是1984年以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故可以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企业活力的佐证,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展开,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土地改革是1950年~1952年底;②项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③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开始,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③,C项正确;ABD顺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表格信息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所有制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公有制的占比下降,非公有制的占比上升,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的变化,而不是对外开放的规模,排除A项;农村改革主要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因此“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符合题意,D项正确;“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体现的是从1950年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体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项;“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体现的是人民公社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释放了发展活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国企收入呈增加趋势,排除A项;据表格数据可知,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外资企业仍具有竞争优势,排除B项;D项中的“彻底变革”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分别比1978年增长14.4%、97.9%和60.9%”和结合所学知识,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B项正确;2021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排除A项;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排除C项;题干表述的是中国的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排除B项;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故编制实施“一五”计划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排除B项;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损失,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们应该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形式,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与构建宏观调控新机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内部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无关,排除C项;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三铁”问题可知,当时的国有企业在干部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上没有自主权,政企不分,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政企分开,给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自身活力,B项正确;彻底否定计划经济观点过于绝对,排除A项;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是解决其中“一铁”问题,不能全面解决,排除C项;“国内市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党中央领导新一轮土地改革,排除A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乡镇的企业,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21世纪初,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根据思维导图中“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到“扩大自主权”,“按劳分配”到“积极性提高”可知,1985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50年,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1978年、1988年和1990年的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输入大幅度增加。它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C项正确;到956年底,我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1983年1月,石家庄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大包干在河北省走向普及”“全省粮食总产量还是达到1899.9万吨,比1978年增长12.6%”等材料分析可知,1973年河北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12.6%,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农业的发展,未涉及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农业的发展,未涉及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项;反映农业的发展,未涉及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排除D项。故选A项。
21.(1)事件:土地改革。
目的: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变化:农村的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4)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5)原则: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基本国情;政策的制定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土地改革,由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食其力,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身,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
(2)变化: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二是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由“人民公社食堂”可知,该事件为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大办人民公社的过程,实际上成为大刮“共产风”的过程,这些所谓不断增加“公有”成分的错误做法,完全违反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其结果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4)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图四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不同: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改革中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5)原则:根据所学知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基本国情;政策的制定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训整在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2.(1)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飞机制造厂或沈阳第一机床厂;C:武汉长江大桥。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3)农业合作化;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6)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应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详解】(1)成就:观察“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成就示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所以,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飞机制造厂或沈阳第一机床厂;C: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行业:由题干材料“公私合营”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创举: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实质: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调整及变化:根据材料“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当时存在问题,国家对农业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政策;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变化是由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失误:由材料“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5)制度:根据材料“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6)启示:由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应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23.(1)变化:由主张发展实业到强调实业与教育并重。
时代背景: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靠危机空前严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等。(答出两点即可)
(2)变乱:辛亥革命。
说明;封建顽固势力抵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自由思想影响范围有限等。(答出一点即可)
(3)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4)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等方面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言之有理也给分)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即谓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因先事农桑,竭八年辩论抵持争进之力,仅成一海门蚕业。甲午后,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可知,张謇思想主张由主张发展实业到强调实业与教育并重。
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二十五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靠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仅成一海门蚕业”“经划纺厂,又五年而后著效,比时即拟东游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等。
(2)变乱:根据材料“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清宣统五年是紫禁城里用的年号,1909年是宣统元年,宣统五年是1913年。材料二中的“变乱”指的是辛亥革命。材料二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变化。
说明:根据材料“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顽固势力抵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自由思想影响范围有限等。
(3)影响:根据材料“1982年7月19日”“人里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在斯家岭。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互助组、农业社,再到公社化,走过了一条多么长的路啊!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4)认识: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日记史料价值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如: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等方面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24.例如选: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观点:正确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论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78年小岗村包田到户,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颁布的农业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综上可知,正确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可选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影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影响可确定观点为:正确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这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解读。论述:根据U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78年小岗村包田到户,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颁布的农业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综上可知,正确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