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河北雄安新区,这一进程可以用来佐证( )
A.我国迈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
2.深圳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5年的1790元提升至2022年的44739元。随着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深圳居民家庭越来越注重当下生活品质和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占消费支出比重提升。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经济特区的建立( )
A.使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 B.使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C.加速了经济结构深刻调整 D.推动了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3.如表“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如下图所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木质小槌,又被称为“入世槌”。2001年,随着“入世槌”一锤定音,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故事由此展开。这柄“入世槌”见证了( )
A.中国外交进入新时期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邓小平文选》中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有企业的改革
6.“57%的被访者认为2001年的这一机遇,增强了中国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49%的被访者认为,这一机遇对外资、私营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这一机遇”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7.下图为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变化图。这反映出( )
A.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B.国内人们消费水平和能力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D.深度开放释放了非国有企业外贸活力
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解放战争 D.改革开放
9.1979—1999年,珠海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4.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934万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2.86亿美元,年均增长35.6%。珠海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十年浩劫结束社会稳定发展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0.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要求报考的职工需要有初等英语基础。这反映出当时( )
A.中美建交推动我国贸易发展 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C.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D.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较为重要
11.1984年,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目及协议金额,相当于1983年前5年的总和。材料表明( )
A.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 B.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12.如下图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
13.2001年12月,我国取得的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成就是( )
A.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举办亚信峰会
14.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们国家(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
C.开放了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5.为履行2001年加入某国际组织的承诺,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二十国集团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6.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犹如惊蛰春雷,船声醇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忙碌的人西装革履金发碧眼,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到此打拼奋斗。当年的蛇口见证了深圳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到今天的世界级大湾区。与深圳巨变相关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崛起 B.国企改革的深化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浦东新区的开发
17.王建国是贵州省铜仁市某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世纪80年代初,他家五口分到8亩土地,第二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了几年,他和几个同乡一起去广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赚钱以后,回家盖了新房子。王建国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得益于国家推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建立农业合作社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C.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8.高楼犬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并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 )
A.1984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19.楹联,又称对联、门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楹联,人们可以表达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下列楹联中可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是( )
A.独立自主安家邦,开国大典红旗扬
B.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联产承包千家福,经济特区开伟业
D.两制一国终汇聚,一统九域万千年
20.中国政府积极申请,终于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因为此举( )
A.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B.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有力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D.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 改革初期,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均围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要精神展开,进而衍生出该时期农村政策的基本目标,即变革现有农村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央出台了土地政策、农户经营政策为核心的多项具体政策,实践表明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摘编自张立梅《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演变及历史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中央制定农村改革政策的出发点。材料中的“变革现有农村经济体制”最终确立了哪一项制度?
材料三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国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3)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2.某校开展以“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重温党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会址之行】
材料一
图1中共一大会址 图2遵义会议会址 图3中共七大会址
(1)材料一中的三次会议有什么共同影响?
【古都之游】
材料二
图4 天安门城楼老照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两个天安门分别指代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分别有什么意义?
【场馆之旅】
材料三
图5小岗村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大包干纪念馆) 图6 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博物馆)
包产到户以前的安徽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包产到户以后的安徽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
(3)根据材料三图5和文字,两个顺口溜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图6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研学之思】
(5)通过参加以上研学活动,联系现实,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如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4)根据材料四提示信息,写出A、B处的正确内容,并据此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论述题
24.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后)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2001年后)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加坡媒体概括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举出五例史实(每个阶段至少举出一例)加以论述,并写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以及你对中国对外开放的认识: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200字左下。
材料二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2)依据材料,中国的“全面开放”包括哪些方面?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河北雄安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问题,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雄安新区,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深圳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5年的1790元提升至2022年的44739元”“深圳居民家庭越来越注重当下生活品质和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占消费支出比重提升”,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使深圳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A项正确;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B项;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推动了社会事业繁荣发展”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不断深化,D项正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排除A项;1953年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进入新时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B项正确;1984年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排除A项;1992年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1984年开始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57%的被访者认为2001年的这一机遇,增强了中国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49%的被访者认为,这一机遇对外资、私营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外资、私营企业的发展,C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排除A项;1992年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1984年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
根据材料“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变化图”和所学可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大幅增加,说明深度开放释放了非国有企业外贸活力,D项正确;我国仍然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国内人们消费水平和能力提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深度开放的影响,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图片中涉及的“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都是改革开放时期开放的经济开放区,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事件,与图片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与图片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图片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1999年,珠海利用外资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说法片面,排除A项;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珠海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发展,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要求报考的职工需要有初等英语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缺乏缺乏技术人才,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D项正确;中美建交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初步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项;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目及协议金额,相当于1983年前5年的总和。”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了沿海开放城市的快速发展。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促进经济发展,B项正确;1984年10月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城市推进,不是沿海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基本建立,不是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农业方面的改革,不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与2001年相比,20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明显增长,这是因为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乡镇企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建立经济特区在198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这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B项正确;1990年,党和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排除A项;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排除C项;第四次亚信峰会于2014年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1984年我国开放了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为履行2001年加入某国际组织的承诺,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并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次降低关税,有利推动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联合国是政治组织,与降低关税无关,而且中国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排除A项;中国是在2008年加入二十国集团,排除B项;中国并没有加入欧盟,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深圳巨变有关的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C项正确;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A项;国企改革的深化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后来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排除B项;浦东新区的开发是在1990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20世纪80年代初,他家五口分到8亩土地,第二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他和几个同乡一起去广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D项正确;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建立农业合作社时间是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时间在1950年冬到1953年春,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D项正确;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排除A项;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B项;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联产承包千家福,经济特区开伟业,反映的是改革开放,C项正确;独立自主安家邦,开国大典红旗扬,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排除B项;两制一国终汇聚,一统九域万千年,反映的是一国两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积极努力使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因为此举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同时,这也迫使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A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并非主要是因为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排除B项;世贸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非直接解决国内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了,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1.(1)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至少答出两点)
(2)出发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经济。原因: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资金和技术;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详解】(1)理由:根据所学知识,由“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出发点:根据所学知识,由“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均围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要精神展开,进而衍生出该时期农村政策的基本目标”可知,中央制定农村改革政策的出发点是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变革现有农村经济体制”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3)思想: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得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可得出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西方国家寻找新的投资场所。
22.(1)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2)①第一个“天安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第二个“天安门”: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3)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①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要坚持党的领导;②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③努力学习,不断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是我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遵义会议在我党生死攸关的重要转折,中共七大确立了战后我党的主要任务,它们共同推进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2)事件及意义:根据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可知,第一个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个天安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3)变化:根据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及所学知识可知,两个顺口溜反映了新政策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作用:根据“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和所学知识,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认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等方面进行作答。例如: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努力学习,不断开拓创新。
23.(1)事件:“文化大革命”。
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重大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具体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深圳。
(4)深圳;世界贸易组织;
特点: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详解】(1) 事件:依据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如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严重失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重大会议:依据材料二“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具体举措:依据材料三“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采取的措施是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是第一扇“窗”。
(4)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A处是深圳,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故B处是世界贸易组织。
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等。
24.(1)题目: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史实论述:
第一阶段: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及其影响;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及其影响。第二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第三阶段: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投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其影响;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及其影响。
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2)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详解】(1)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加坡媒体概括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并开始影响世界。因此可拟题目为开放中国。根据所学对外开放知识展开论述,如第一阶段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第二阶段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第三阶段十八大以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建设自由贸易区等等。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对外开放的地域不断纵深推进,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信息,“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可知,我国的“全面开放”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开放的认识是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开放促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