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感受、体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是母亲孕育了我们,生养了我们,扶我们学走路是母亲,教我们学说话还是母亲,我们的母亲是伟大的: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说:“妈,现在时代已不同了。”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他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母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读了这段话有没有感动?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在学案上。小组推荐最好的来读。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二、学习新课《金色花》。
(一)品读《金色花》
范读: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学生练读。
小组互相练读,推荐朗读,推荐理由。
品读:
①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出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
②妈妈:
“孩子,你在哪里啊?”
重音:哪里。 语速:稍快。 语气:寻找孩子时的担心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重音:哪里、坏。 语速:稍快。
“坏”如何理解?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这位母亲在你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这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二)朗读《金色花》。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成的花。 )
2、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
3、 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
4、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
6、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喜爱、赞美。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7、你在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假如你是“金色花”,你愿意帮妈妈什么事呢?
(三)再次朗读《金色花》,体会诗歌情感。
三、新课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诗歌首先通过描绘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可爱,间接表现孩子所受的母爱的沐浴。接着通过抒写孩子回报母亲的几件事,进一步展示母亲对孩子深厚的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把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幼年的事”。
有一次,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你来介绍一下冰心,好吗?
非常好,谢谢你!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回答(无私,很爱孩子,为孩子而骄傲,慈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二、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她的诗文的魅力是那娓娓道来的温婉的调子,是水一样的柔情,是金子般的童心。她是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冰心。将近一个世纪,她用爱心之笔划出了一道最美的人生图线。
三、学习新课《菏叶·母亲》。
(一)朗读《菏叶·母亲》。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 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①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② 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③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 提示:冰心的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是:“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 (《繁星》第159节)。
④ 歌颂母爱:孩子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
⑤ 抒写心中的情与爱: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母亲啊!你是 ,我是 , 。
例如: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二)再次朗读《菏叶·母亲》,体会诗歌情感。
四、小结新课。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