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每题2.5分)
读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 )
A. 非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欧洲
2. 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B. 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 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D. 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即白色柱高度不超30%,主要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三个,而这三个洲里,非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灰色柱)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指的是从海岸往内陆200km的陆地占洲总面积的比重,需沿海陆地面积大即海岸线漫长曲折,洲总面积小的地区比重就大。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多半岛和峡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湾凹进陆地,使得距海岸地区陆地面积大,而且欧洲总面积相对较小,故200km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A正确;山地和平原均位于陆地,与海岸线无关,所以山地少,平原占比高与陆地面积比重无关,B错误;纬度跨度大,面积广,沿海陆地面积不一定大,而且总面积变大,比重有可能降低,C错误;人口密集,填海造陆,人口密度与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大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①一般海岸线曲折,四面环海则,海岸线漫长,沿海陆地比重高,比如欧洲、大洋洲。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和政治等。
元阳县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县之一,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平均899.5毫米。元阳梯田位于该县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红河哈尼梯田是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的农业文明奇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3. 制约元阳县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 C. 气候资源 D. 森林资源
4. 未来一段时间内元阳县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 接纳大量海外移民
C. 开垦荒地,发展山地农业 D.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哀牢山南部,地势起伏大,可用耕地资源数量少,限制了其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因此气候资源和水资源并不是限制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B、C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该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且森林资源对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可能会导致当地人口数量激增超过环境承受能力,A错误;元阳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吸引海外移民到此定居,且当地环境承载力较低,难以接纳大量移民,B错误;当地地势起伏较大,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C错误;当地有独特的梯田风光,发展生态旅游既具备一定的优势,又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能促进人口良性发展,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下图为武汉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 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
C. 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 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
6. 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 )
A. 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 B. 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C. 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 D. 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
7.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
A. 热岛效应减弱 B. 内涝频率下降 C. 地下水位下降 D. 生物数量增加
【答案】5. B 6. A 7. C
【解析】
【5题详解】
据材料“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可知,湖泊环绕,生态环境良好;有高速、高铁及水运等交通运输便利,B正确;长江新城开发程度低,科技力量、产业基础、基础设施薄弱,AD错误;高效高新产业需要高素质劳动力,C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武汉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明确,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A正确;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对于城市等级、职能没有影响,可以扩大服务范围,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ABD错误;城市硬化地面增多,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有污染的工业一般布局在城区外围,同时遵循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或垂直风向的郊外,并设置隔离带的原则;由图可知,该地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北部和西部。西部工业区规模小、与居民区距离近、无隔离带,可知该工业区可能基本不产生污染,所以判断对于风向没有影响;北部工业区规模较大、与居住区之间有河流隔离,说明该工业区可能产生的污染较重,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北面为下风或垂直风向郊外,所以该城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商业区以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枢纽处;③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附近,交通便捷,人流量大,所以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交通干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发达,人流量大;住宅区一般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靠近交通干线,同时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遵循: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下风或垂直风向的郊外原则;规模较小且无污染可以适当布局在城区或居民区。
10. 下图“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
A. 社会知名度更高 B. 宗教活动中心 C. 环境质量更好 D. 交通更为便捷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bcd四个区域的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由于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四地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很明显主要因素不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因此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交通通达性较高,形成次一级商业中心因此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和宗教活动、社会知名度与环境质量关系较小,ABC错误。故选D。
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多由石块堆积而成,通常上面会竖起木格子,并挂上五彩绸子、经幡等。在茫茫草原,敖包能起到路标作用。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祭祀敖包蒙古习俗”列入了需要紧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敖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敖包在草原上能起到路标的作用,反映了当地( )
A. 地形坦荡辽阔,景观单一 B. 气候温暖湿润,牛羊遍地
C. 河流蜿蜒密布,水草丰美 D. 土壤深厚肥沃,农牧交织
12. 随着社会发展,敖包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 )
①承载历史文化②促进牧业发展③优化土地利用④开发旅游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于内蒙古草原地形坦荡辽阔,草场景观单一,因此挂上五彩绸子、经幡等且高度不高的敖包显得特别醒目,从而可以起到路标的作用,A符合题意;敖包在草原上能起到路标的作用,与气候温暖湿润、牛羊遍地,河流蜿蜒密布、水草丰美,土壤深厚肥沃、农牧交织等等无关,且内蒙古草原为半干旱气候为主,气候并不湿润,河流并不密布、不属于农牧交织地区,排除BCD。故选A。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敖包曾经主要用来祭祀、作为标志,随着社会发展,敖包价值将更多体现在承载历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①④符合题意;敖包并不能直接促进牧业发展,也不能优化土地利用,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敖包是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 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下图为2015—2020年我国省际热点流入地人口迁移情况,横轴表示我国主要热点流入地,纵轴表示流入人口热点流入地排名前5的省份流动人数。完成下面小题。
13. 人口热点流入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 经济发达 B. 临近海洋 C. 以第二产业为主 D. 人口总量少
14. 广东流入人口主要来自( )
A. 东部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中部地区 D. 西部地区
15. 安徽省流入上海、江浙地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入北京的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 空间距离 B. 工资水平 C. 环境质量 D. 土地价格
【答案】13. A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人口热点流入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A正确;北京不临海,B错误;北京、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五省(市)均人口总量较大,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流入广东的人口主要来自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其中湖南、湖北、江西、河南这四个省都是中部地区的省份,故选C。
【15题详解】
安徽离上海、江浙比离北京空间距离更近,流动成本更低、风俗习惯更相近,A正确;上海、江浙和北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土地价格都比较高,环境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工资水平、环境质量、土地价格并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以及居住地的舒适性。社会经济因素。涉及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状况、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家庭状况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推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力量,交通的发展减少了地区间的距离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的变化等。政策的变化、战争的破坏以及政治中心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人口迁移。
学者通过研究人口普查数据,按照2000—2020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化趋势,将不同地区的人口增减状况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 持续增长型地区主要是( )
①资源枯竭型城市②内陆省会城市群③城市群外围城市④东部沿海城市群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7. 贵州、成渝等西部地区近年来人口止降回增得益于( )
A. 优美的自然环境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优惠的国家政策 D. 发达的科学技术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枯竭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或者收入水平较低,大量人口外迁,成为持续收缩型城市,排除①;城市群外围城市吸引力较弱,也不可能成为持续增长型城市,排除③;东部沿海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对外吸引力强,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属于持续增长型地区,④正确;内陆省会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中心,吸引力也较强,成为持续增长型城市,②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贵州、成渝等西部地区近年来人口止降回增主要受国家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吸引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口迁移的吸引力,C正确;优美的自然环境一直都存在,交通条件、科技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薄弱,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发生居住地的改变。一般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开放程度,农业,工业,交通等因素。目前来讲,吸引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经济因素,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影响因素会发生明显改变。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读泰国人口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泰国人口分布特征表达正确的是( )
A. 空间差异小 B. 集中在曼谷附近 C. 总体东多西少 D. 内陆多沿海少
19. 影响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宗教
20. 和曼谷相比,清迈人口分布的优势条件是( )
A.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C. 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D. 历史悠久,高度文明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曼谷附近,B正确;该国中部和东部人口分布较密集,并没有呈现出总体东多西少的特征;该国人口分布密集区位于曼谷附近的沿海地区,并不是内陆多沿海少,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有利于各种人类活动开展,人口稠密;而北部地势高,起伏大,人口相对于湄南河三角洲来说较为稀少,因此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泰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国范围内气候差异相对较小,B错误;虽然该国人口密集区多临河分布,但是由于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大,故水源不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泰国佛教信徒较多,但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宗教影响该国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炎热,但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经济发达,交通便利,AB错误;而从图中可以看出,清迈位于河流上游,多山地分布,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凉爽,C正确。两城市都是该国的重要城市,历史都较为悠久,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状况);开发历史长短。
环境承载力相对制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要素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
EBC(万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
21. 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
A. ECQ不变 B. ECC 降低 C. EBC 降低 D. EBC增加
22. 成都( )
A.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9万人
B. 经济人口总量为826 万人
C. 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 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23. 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 30 年前有所增加。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 )
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 ②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
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 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1. C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的环境承载量,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ECQ变大,A错误;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据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A错误;依此类推,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的差值,B错误;一般而言,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C错误;因森林资源是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要素,所以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都会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30年间,自然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②错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人口容量。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
读下面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图中地域景观与其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御外凝内 B. ②-中西融合 C. ③-顺应自然 D. ④-江南文化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④桂林象鼻山是自然景观,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①福建土楼、②安徽宏村、③巴黎卢浮宫都是人文景观,能够反映人文地域文化。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我国福建土楼聚族而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A正确;安徽宏村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B错误;巴黎卢浮宫体现了西方外在、开放的地域文化,不体现人类顺应自然的文化,C错误;桂林象鼻山是广西的自然景观,不属于江南文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15分钟阅读图”,即通过城区城市书房和图书流通点的布局,让市民以骑车或步行方式花 15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共阅读点。建设“15分钟阅读图”,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的有效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26. 当实施“15 分钟阅读圈”计划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当首要保证阅读设施地块的( )
A. 土地价格状况 B. 社会经济活动密度
C. 服务覆盖面积 D. 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27. 评价“15分钟阅读圈”规划效果的关键指标是( )
A. 阅读点空间分布数量和形态 B. 阅读点的图书资源数字化状况
C. 阅读点与居住地之间的交通通达度 D. 居民对阅读点的实际使用频率
【答案】26. C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建设“15 分钟阅读圈”是让市民以骑车或步行方式花15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共阅读点,这样的设定是让尽可能多的市民在居住区周边就近就能找到公共阅读点,这需要土地利用规划时首要考虑到服务覆盖面积,让更多的市民能就近找到城市书房或图书流通点,C正确;“15 分钟阅读圈”主要是为了更方便的让市民就近阅读,与土地价格、社会经济活动密度、功能性和灵活性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15 分钟阅读圈”主要是为了更方便的让市民就近阅读,评价“15 分钟阅读圈”规划效果就是看城市书房或图书流通点的具体使用量,居民对阅读点的实际使用频率越高越能证明“15 分钟阅读圈”规划效果越好,D正确;阅读点的空间分布数量和形态、阅读点的图书资源数字化状况、阅读点与居住地之间的交通通达度等均不能反映市民实际的具体使用量,无法直观体现“15 分钟阅读圈”规划效果,ABC错误。故选D。
【点睛】“15 分钟阅读圈”根据常住人口和需求情况,统筹设置公共阅读设施,打破了行政规划界限,拉近了市民与阅读的距离。
纽约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某疾病严重期间,“逃离”纽约的当地人更倾向于迁往“阳光地带”。与此同时,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迁入的人口数量要远高于迁出的数量。下图示意疾病严重期间纽约人口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影响纽约人口迁往“阳光地带”的主要因素有( )
①迁移距离 ②病情状况 ③气候环境 ④交通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 疾病严重期间,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近,饮食文化相似 B. 工业发展早,生产水平高
C. 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 D. 开放性高,移民政策便利
30. 疾病严重期间,大量人口迁入纽约产生的最直接有利影响是( )
A.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B. 弥补大量劳动力的缺失
C.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D. 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答案】28. B 29. C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纽约因当地疾病严重,致使大量人口迁出,病情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②对;相比于纽约,南部“阳光地带”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气候环境是吸引人口迁出的重要因素,③对;一般情况下,迁移距离近利于人口迁移,纽约与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距离很远,不利于人口迁移,纽约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与交通方式关系不大,①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迁入纽约的人口主要来自美国西部较为欠发达地区和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遥远,文化差异大,A错误;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这是纽约疾病严重情况下仍吸引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的根本原因,C正确;纽约工业发展早,生产水平高,开放性高,移民政策便利有利于外来人口迁入,但是相比于经济因素,这些不是根本原因,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疾病严重期间,纽约当地大量人口迁出,造成劳动力短缺,而大量人口迁入直接弥补了当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B正确;人口的迁入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并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但属于长期而缓慢的影响,AC错误;迁入纽约的人群多从事于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二、综合题(共25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____,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____。
(2)请在A、B、C、D四地中最适合建中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并分析理由____。
(3)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人选择从市中心迁到郊区,请简述此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案】(1) ①. A>B>C##C(2) ①. D ②.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处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3)市中心人口过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房价过高等社会问题;市中心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郊区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郊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人选择从市中心迁到郊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城镇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一般市中心地价最高,并向外递减,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据图可知,A位于市中心,且有公路与火车站相连接,交通便利,地租最高;C距市中心最远,且交通不便,地租最低;B距市中心较近,位于公路和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地租较高,所以A、B、C三地地租由高到低依次是A>B>C。
【小问2详解】
中高级住宅区主要考虑环境和交通因素。据图可知,D地靠近文化教育中心,文化氛围好;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地带和靠近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环境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且地势较高。所以D地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人选择从市中心迁到郊区,其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从城市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因素来分析。城市的推力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人口过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房价过高等社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郊区的拉力因素:与市中心比,郊区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郊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人选择从市中心迁到郊区。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指出2000年以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2)指出2017年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甲半岛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
【答案】(1)特点:先降低后增加,人口增长缓慢。
影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养老负担重等。
(2)分布特征: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自然原因:甲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水较少;河流结冰期长;沼泽广布,多冻土;生物多样性少,植被生长期短等。
【解析】
【分析】该题以俄罗斯人口变化情况、人口密度分布等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了人口增长特点及影响、环境承载力、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整体上人口增长缓慢,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人口增长缓慢会造成劳动力短缺,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会使市场萎缩,购买力下降,投资减少,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问题。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绝大部分中东部及北部地区人口密度为0到6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太平洋沿岸的南部人口密度稍大,西南部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因此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的特点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甲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气候环境不适宜;全年降水较少,且温度低河流结冰期长,水环境不适宜;沼泽广布,多冻土,土壤环境较差;生物多样性少,植被生长期短,生物环境不适宜,因此环境承载力低。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每题2.5分)
读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 )
A. 非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欧洲
2. 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B. 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 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D. 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元阳县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县之一,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平均899.5毫米。元阳梯田位于该县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红河哈尼梯田是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的农业文明奇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3. 制约元阳县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 C. 气候资源 D. 森林资源
4. 未来一段时间内元阳县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 接纳大量海外移民
C. 开垦荒地,发展山地农业 D.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砚,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下图为武汉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 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
C. 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 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
6. 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 )
A. 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 B. 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C. 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 D. 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
7.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
A. 热岛效应减弱 B. 内涝频率下降 C. 地下水位下降 D. 生物数量增加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
A. 社会知名度更高 B. 宗教活动中心 C. 环境质量更好 D. 交通更为便捷
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多由石块堆积而成,通常上面会竖起木格子,并挂上五彩绸子、经幡等。在茫茫草原,敖包能起到路标作用。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祭祀敖包蒙古习俗”列入了需要紧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敖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敖包在草原上能起到路标的作用,反映了当地( )
A. 地形坦荡辽阔,景观单一 B. 气候温暖湿润,牛羊遍地
C. 河流蜿蜒密布,水草丰美 D. 土壤深厚肥沃,农牧交织
12. 随着社会发展,敖包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 )
①承载历史文化②促进牧业发展③优化土地利用④开发旅游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2015—2020年我国省际热点流入地人口迁移情况,横轴表示我国主要热点流入地,纵轴表示流入人口热点流入地排名前5的省份流动人数。完成下面小题。
13. 人口热点流入地共同地理特征是( )
A. 经济发达 B. 临近海洋 C. 以第二产业为主 D. 人口总量少
14. 广东的流入人口主要来自( )
A. 东部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中部地区 D. 西部地区
15. 安徽省流入上海、江浙地区人口远高于流入北京的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 空间距离 B. 工资水平 C. 环境质量 D. 土地价格
学者通过研究人口普查数据,按照2000—2020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化趋势,将不同地区的人口增减状况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 持续增长型地区主要是( )
①资源枯竭型城市②内陆省会城市群③城市群外围城市④东部沿海城市群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7. 贵州、成渝等西部地区近年来人口止降回增得益于( )
A. 优美自然环境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优惠的国家政策 D. 发达的科学技术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读泰国人口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泰国人口分布特征表达正确的是( )
A. 空间差异小 B. 集中在曼谷附近 C. 总体东多西少 D. 内陆多沿海少
19. 影响泰国人口分布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宗教
20. 和曼谷相比,清迈人口分布的优势条件是( )
A.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C. 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D. 历史悠久,高度文明
环境承载力相对制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要素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
EBC(万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
21. 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
A. ECQ不变 B. ECC 降低 C. EBC 降低 D. EBC增加
22. 成都( )
A.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9万人
B. 经济人口总量为826 万人
C. 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 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23. 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 30 年前有所增加。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 )
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 ②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
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 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下面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图中地域景观与其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御外凝内 B. ②-中西融合 C. ③-顺应自然 D. ④-江南文化
“15分钟阅读图”,即通过城区城市书房和图书流通点的布局,让市民以骑车或步行方式花 15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共阅读点。建设“15分钟阅读图”,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的有效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26. 当实施“15 分钟阅读圈”计划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当首要保证阅读设施地块的( )
A. 土地价格状况 B. 社会经济活动密度
C. 服务覆盖面积 D. 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27. 评价“15分钟阅读圈”规划效果的关键指标是( )
A. 阅读点空间分布数量和形态 B. 阅读点的图书资源数字化状况
C. 阅读点与居住地之间的交通通达度 D. 居民对阅读点的实际使用频率
纽约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某疾病严重期间,“逃离”纽约的当地人更倾向于迁往“阳光地带”。与此同时,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迁入的人口数量要远高于迁出的数量。下图示意疾病严重期间纽约人口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影响纽约人口迁往“阳光地带”的主要因素有( )
①迁移距离 ②病情状况 ③气候环境 ④交通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 疾病严重期间,仍有大量人口不断迁入纽约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近,饮食文化相似 B. 工业发展早,生产水平高
C. 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 D. 开放性高,移民政策便利
30. 疾病严重期间,大量人口迁入纽约产生的最直接有利影响是( )
A.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B. 弥补大量劳动力的缺失
C.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D. 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共25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____,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____。
(2)请在A、B、C、D四地中最适合建中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并分析理由____。
(3)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人选择从市中心迁到郊区,请简述此现象发生的原因。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指出2000年以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2)指出2017年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甲半岛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