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1 22: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艰辛超乎想象。邓稼先及其团队硬是利用手摇计算机、算盘等简陋的计算工具,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彭桓武说,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使我的祖国强盛起来,不再受人欺负。以上材料彰显了中国人( )
A.开放包容、兼容并蓄 B.以诚相待、相互关爱
C.自立自强、艰苦奋斗 D.谦虚谨慎、英勇果敢
2.“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袁隆平之所以受到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他( )
A.发现了能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B.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C.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D.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3.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时说:“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这样,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4.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干惊天动地事”指的是( )
A.研制“两弹一星” B.实现太空行走
C.培育杂交水稻 D.发现青蒿素
5.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于21日顺利返回内蒙古着陆场。这次发射( )
A.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B.在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领导下完成
C.打破了当时苏联和美国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D.意味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6.从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A.我国的“两弹一星”取得巨大成就
B.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形成
C.我国国防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D.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7.下列关于下图中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物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
B.两人推动“两弹一星”的实现
C.图2人物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
D.两人是新时代杰出的代表人物
8.下面两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的事件共同点是( )
牛胰岛素的合成实验 屠呦呦在实验室
A.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 B.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C.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D.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9.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次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由以上材料可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A.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B.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速了中国军事装备的现代化
10.下图出自《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 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该图所示数据说明( )
A.妇女权益得到多国关注 B.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
C.妇女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 D.男女平等得到实现
11.我国物理工程师罗健夫研制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许多光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两人均被授为全国劳动模范。以下的劳模精神与两位科学家最相吻合的是( )
A.崇尚劳动 B.敬业守信 C.敢于创新 D.艰苦奋斗
12.2021年12月9日,我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拉开我国航天事业序幕的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的成功实验
C.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D.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13.据统计,2013年—2023年:全球网民从27.3亿增长到51.6亿人,增长89%;中国网民从6.18增长到10.79亿,增长75%,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这些数据反映了( )
A.沉迷网络危害成长 B.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网络安全问题凸显 D.“信息时代”高速发展
14.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这一成就表明中国( )
A.空间技术已超越世界所有国家 B.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
C.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 D.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做出的贡献是( )
A.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6.“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但即便如此,我国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依旧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坚持工作,取得了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成果不包括( )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致使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延期开学、各企业延期复工,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线上教学、线上办公等活动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目前能进行线上活动主要得益于( )
A.大众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B.生态环境的改善
C.人口增长 D.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8.2022年4月16日,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与之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
C.籼型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2023年5月30日,我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着神舟十六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首次有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参与的载人飞行任务。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C.1973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
D.2012年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20.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农业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材料一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就多次向他的士兵表达决心:“若有不测之事,发誓与日舰共沉。”邓世昌通过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誓言。在自身舰体严重受创的情况下邓世昌对官兵说:“我们从军卫国,早已经把生和死置之度外,今天我们为国而战,死亡对我们算什么!虽然我们牺牲了,但海军的声威却不至于堕落,这也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所在。”邓世昌的爱国气节极大地振奋了在舰官兵的士气,他们个个顽强奋战,在舰上炮弹用尽的情况下纷纷用步枪向敌舰还击。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不停地高喊奋勇杀敌的口号。
——摘编自刘正《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献身精神》
材料二 1940年1月6日,杨靖宇率部与敌人激战后,将部队化整为零,与敌人穿梭苦战周旋50多天,战斗30多次,杨靖宇所率领的警卫队遭受很大损失,身边战士相继牺牲。2月23日,受伤多处的杨靖宇发现自己深陷敌围,他毫无惧色地倚着大树,双手开枪,顽强射击。敌人一直妄想活捉杨靖宇,诱劝他“归顺”,不断向杨靖宇喊话,但回答他们的只有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在蜂拥而上的日伪军面前,杨靖宇镇定自若,毫不动摇。敌人意识到要想让杨靖宇放下武器投降是不可能的,于是,开枪射击。杨靖宇左腕中弹负伤,坚持右手继续还击,最后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杨靖宇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摘编自子墨《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材料三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以“不能后退一步”的血性胆气,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材料四 爱国不是口头上的自我标榜,而是见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奋斗是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步伐走得“很坚实”,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爱国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热土,奋斗的精神扎根在亿万人民心中。 我们不仅赞叹“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凛然,也钦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壮举,同时也为那些“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的奋斗故事点赞。正因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才成就了爱国主义的万紫千红,也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国方式。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民族英雄对抗的共同敌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敌人在近代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不少于3例)
(2)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位英雄人物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对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上述敌人产生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概括志愿军将士的精神“气”。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爱国发挥了怎样的“力量”。
(5)请写出你的爱国方式。(至少答出三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表一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表二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x)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些工业成就得益于主要我国实施了哪一重大举措?
(3)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请举出代表性成就一例。
2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又反过来指导革命战争的实践,并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取得发展。
发展阶段 时期
基本产生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
形成时期 1935年遵义会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全面丰富和发展 1945年—20世纪70年代,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基本产生”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一阶段 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2)抗日战争时期,为驳斥国民党内的“速胜论”和“亡国论”,毛泽东发表了哪一文献 该文献对抗战有何影响
(3)在“全面丰富和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队,发展尖端国防科技和全民皆兵的思想。其中“发展尖端国防科技”的成果有哪些
三、论述题
24.论述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英雄模范(部分)
请围绕“英雄模范”,结合上述材料,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材料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邓稼先及其团队硬是利用手摇计算机、算盘等简陋的计算工具,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彭桓武说,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使我的祖国强盛起来,不再受人欺负。”可知,以上材料彰显了中国人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彰显的中国人的精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和所学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B项正确;屠呦呦发现了能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A项;邓稼先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排除C项;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和所学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后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排除A项;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研制“两弹一星”,壮大我国的国防力量,A项正确;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属于航天事业,排除B项;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排除C项;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属于生物科技,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依据材料“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可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A项正确;邓稼先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排除B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苏联和美国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排除C项;“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东方红一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取得巨大成就,A项正确;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B项;我国国防军队改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取得巨大成就,没有体现出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们在导弹、原子弹和卫星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两弹一星”的实现,B项正确;图1中人物是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主要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原子弹研究,排除A项;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而非航天领域,排除C项;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中国20世纪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的贡献和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而非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题干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1972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两件事都属于医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新中国医学工作者对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B项正确;A描述的是袁隆平的成就,排除A项;图片两件事都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C项;D项是我国国防军事科技发展成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说明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中“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说明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不是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排除A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维护世界和平无关,排除B项;“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知没有涉及中国军事装备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比例柱状图”数据可以看出,接受专科教育的女生认识比例逐年增加,这反映出妇女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C项正确;妇女权益得到多国关注未在图示出反映出来,排除A项;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图示数据不能直接反映,排除B项;男女平等得到实现图示数据不能直接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物理工程师罗健夫研制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许多光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可知,我国两位科学家的科技成就,都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具有开创性,体现了他们的敢于创新的精神,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敢于创新的精神,而非崇尚劳动,排除A项;敬业守信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期的时代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A项正确;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可知,2011年至2021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从273亿增长到516亿,增长率达到88%,中国互联网用户从618亿增长到10.11亿,增长率达到75%,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这些数据反映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D项正确;这些数据反映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没有体现“沉迷网络危害成长”,排除A项;这些数据反映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没有体现“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排除B项;这些数据反映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没有体现“网络安全问题凸显”,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可知,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据“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可知,这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重大提升,离实现载人航天又近了一步;据“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可知,这体现了中国人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航天成就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D项正确;题干只是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没有体现“超越世界所有国家”,排除A项;根据“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与神舟一号、神舟三号不符,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排除B项;“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C项正确;屠呦呦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属于医学成就,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焦裕禄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属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了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成果不包括”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2003年,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70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题干“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致使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延期开学、各企业延期复工,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线上教学、线上办公等活动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知,人们目前能进行线上活动主要得益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到20世纪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等,D项正确;大众教育的普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口增长与发展与“线上教学、线上办公等活动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这种教育形式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2022年4月16日,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国防领域,排除A项;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的成就,排除C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医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我国空间站天都属于航天领域,B项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原子能领域,排除A项;“1973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领域,排除C项;“2012年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属于军事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因此材料中的“他”是袁隆平,B项正确;屠呦呦是医学家,排除A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是航天员,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共同敌人:日本。
灾难: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到1901年日本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艰苦抗战;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
(2)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意义:鼓舞和振奋人心的意义。
(3)不能后退一步的血性胆气;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 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气节。
(4)凝聚了中国力量,赢得国家获得了独立,国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5)学有所长报效国家;传承中国文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增强国家创新发展;不做有辱国家和人民的事。
【详解】(1)共同敌人:根据材料一“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就多次向他的士兵表达决心:若有不测之事,发誓与日舰共沉。”可知,邓世昌对抗的敌人是日本;根据材料二“1940年1月6日,杨靖宇率部与敌人激战后,将部队化整为零,与敌人穿梭苦战周旋50天,战斗30多次,杨靖宇所率领的警卫队遭受很大损失,身边战士相继牺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杨靖宇对抗的敌人也是日本。
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到1901年日本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艰苦抗战。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等等。
(2)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一“邓世昌的爱国气节极大地振奋了在舰官兵的士气”和材料二“受伤多处的杨靖宇发现自己深陷敌围,他毫无惧色地倚着大树,双手开枪,顽强射击。敌人一直妄想活捉杨靖宇,诱劝他‘归顺’,不断向杨靖宇喊话,但回答他们的只有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在蜂拥而上的日伪军面前,杨靖宇镇定自若,毫不动摇。”可知,邓世昌和杨靖宇山上共同的精神品质有:爱国主义、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意义:根据材料一“邓世昌的爱国气节极大地振奋了在舰官兵的士气,他们个个顽强奋战,在舰上炮弹用尽的情况下纷纷用步枪向敌舰还击。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不停地高喊奋勇杀敌的口号。”和材料二“在蜂拥而上的日伪军面前,杨靖宇镇定自若,毫不动摇。杨靖宇左腕中弹负伤,坚持右手继续还击,最后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杨靖宇壮烈殉国。”可知,两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对中华民族最终战胜日本产生了鼓舞和振奋人心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3)精神气:根据材料三“以不能后退一步的血性胆气,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可以归纳出志愿军将士的精神“气”有:不能后退一步的血性胆气;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气节等,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材料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和材料四“爱国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热土,奋斗的精神扎根在亿万人民心中。”“正因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才成就了爱国主义的万紫千红,也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国方式。”可知,在近代史上爱国凝聚了中国力量,促使国家获得了独立,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现代以来,爱国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爱国方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学有所长报效国家;传承中国文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增强国家创新发展;不做有辱国家和人民的事等等。
22.(1)特点:增长速度快;重工业增速迅猛。
原因: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2)弯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举措: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秋原子弹爆炸成功。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从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增长速度快;从材料中钢、煤炭的数据可得出重工业增速迅猛。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等角度概括。
(2)弯路:根据“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提到的“弯路”是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的错误。举措:结合所学,我国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3)例子:根据所学可得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3.(1)阶段: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对立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
成果: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任意两点即可)
(2)文献:《论持久战》
影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的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任意一点即可)
(3)成果: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回答其中2点即可。)
【详解】(1)阶段:根据材料“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基本产生”阶段处于1927年之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对立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
成果:根据所学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成果包括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任意两点即可)
(2)文献: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驳斥国民党内的“速胜论”和“亡国论”,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的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任意一点即可)
(3)成果:根据题干“1945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在此期间取得的“发展尖端国防科技”成果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回答其中2点即可。)
24.【示例】观点:英雄模范于战争中保卫祖国,于建设中引领科技创新。
论述: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安全,抗美援朝,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为了给冲锋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英雄模范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保家卫国坚强战士,在国家建设时刻,又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材料所反映的人物与国家建设有关,因此可得出英雄模范于战争中保卫祖国,于建设中引领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具体阐述,可结合各位人物的事迹进行概括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具体论述如下:
观点:英雄模范于战争中保卫祖国,于建设中引领科技创新。
论述: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安全,抗美援朝,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为了给冲锋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英雄模范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保家卫国坚强战士,在国家建设时刻,又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