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积累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教诲huǐ 执zhí笔 调tiáo和 承蜩chóu
B、禅chán师 亵xiè渎 皱zhòu眉 诸zhù君
C、骈pián进 不适shì 名僧sēnɡ 厌恶è
D、强聒ɡuō 妥tuǒ当 解剖pōu 儒rú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预备 羡暮 妄想 烦闷
B、省却 精微 容敕 趣味
C、旁鹜 圆满 直截 圣贤
D、秘诀 确切 淘神 哭丧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忠实 终于 宗旨 钟声
B、禅师 蚕桑 缠绕 眼馋
C、蛀米 注射 铸石 驻足
D、蜩翼 苗条 挑选 调解
4、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你知道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俗语吗?
5、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如果能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就能出成绩,见成效。
C、自从八十年代开始,年年方兴未艾。
D、全场都情不自禁地应主持人要求唱起歌来。
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的登陆成功,标志着太空的人类探索进入一个新阶段。
B、这次一些国家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的是病禽的粪便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C、进入高三,功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高,正因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
D、为解决眼前木材短缺的问题而一味乱砍滥伐,这无疑是慌不择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阅读训练
课内语段(一)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截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的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学上发出来就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作者所说的“人生合理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2、为什么说“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3、这两段论述了三个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说的“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这种状态,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恰当?
5、“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请用简要的语言陈述。
课内语段(二)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三)课外美文阅读
时 间
沈从文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致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声音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
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一下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样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面跳跃。
1、为什么说“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
2、聪明人和愚蠢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产生不同点的焦点是什么?
3、第五自然作者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人与人之间对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
4、这篇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这一观点的?
5、结尾段的“他们”指代哪一类人?
6、文章花大量笔墨写“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为什么以“时间”为题?
7、读了此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参考答案:
5、敬业与乐业
一、基础积累:
1、D
2、D
3、C
4、这山望着那山高
5、B
二、阅读训练
课内语段(一)
1、“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并实实在在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即有一种“职业的神圣”。
2、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3、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
4、心无旁骛
5、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如从劳动是人生的必要手段表示赞成;从人类劳动是为了更好的休闲、娱乐表示反对。
课内语段(二)
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象,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三)课外美文阅读
1、因为时间能证明一切
2、相同点:都是肯定生活; 不同点:聪明人要理解生活,认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愚蠢人要习惯生活,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
焦点是:对“生活得失取舍”的态度
3、第一方面:择业相同,成就却不同;第二方面:择业不同。
4、一切存在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首先从“肯定生活”方面论述生命意义和价值,枉度了几十年的时间,然后从两种人“有了分歧”的态度,论述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接下来从生命不大受时间限制的角度,论述“生命的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最后从否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的角度,论述事物都要时间证明。
7、略
5、《敬业与乐业》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梁启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与他有直接的关系。他的文章、演讲作为其鼓吹变法改良的利器,信笔所至,汪洋恣肆,激情澎湃,异常感人。比他年轻一代的鲁迅、胡适、郭沫若以至毛泽东等人都曾深受其影响。早在1922年,胡适作《谁是中国今日的十二个大人物》,便将梁启超列入“影响近二十年的全国青年思想的人”之中。《敬业与乐业》一文即是他的一篇演讲稿。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背景简介: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文体常识:
1、表达方式:议 论
2、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②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典型事例。
②道理论证: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3、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五、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旁骛( wù ) 惟其( wéi ) 衔着( xián)
佝偻( ɡōu)( lóu) 骈进( pián) 亵渎( xiè)( dú )
2、理解下列词语。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无旁骛: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强聒不舍: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言不及义:说不上正经事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六、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整理文章脉络: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内容,并在文中划出能体现本段中心的重点句。
3、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揭示中心观点:“敬业乐业”。(1)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8)分析问题
2—5:论述“有业”的重要。
6、7:论述“敬业”的重要。
8: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勉励人敬业乐业,即责任心、趣味。(9)
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从中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反面) -------- 事例论证
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正面)-------- 事例论证
小结:强调“有业”的必要性
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
正反道理对比论证(有业、无业) ---------比喻论证
小结: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
3、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分析“敬业”的必要性的?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什么是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小结:道理论证,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2)为什么敬业?
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
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
(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
小结: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
(3)怎样敬业?
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孔子名言----- 道理论证
木匠---政治家;挑粪工人—军人 ----- 事例论证
小结: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4、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道理论证)
(2)两种人生 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事例论证)
小结: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3)怎样“乐业?
从四个方面阐述:身入其中,最为有味;奋斗前去,加增快乐;比较骈进,竞胜而乐;杜绝妄想,省却闲愁。
小结: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5、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二、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作者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
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语言特色:
内容论证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四、课堂拓展:
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一段劝告他的话。
我们现在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和生活打基础的。因为只有现在刻苦学习,才能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善于从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本来也许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会渐渐变得趣味无穷。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六、作业: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 型 :
句 子:
出 处:
课件23张PPT。梁启超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5、敬业与乐业5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提起梁启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与他有直接关系。他的文章、演讲作为其鼓吹变法改良的利器,信笔所至,汪洋恣肆,激情澎湃,异常感人。比他年轻一代的鲁迅、胡适、郭沫若以至毛泽东等人都曾深受其影响。早在1922年,胡适作《谁是中国今日的十二个大人物》,便将梁启超列入“影响近二十年的全国青年思想的人”之中。《敬业与乐业》一文即是他的一篇演讲稿。导入新课: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1、表达方式:
2、三要素:
(1)论点:
(2)论据:
(3)论证:议 论论 点、论 据、论 证。作者的见解和主张。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文体常识: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3、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典型事例。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打比方。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文体常识: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旁骛(???? )??? 惟其(??? )衔着(???? )??? 佝偻(?????? )( )骈进(???? )??? 亵渎(?????? )( )wù wéi xián ɡōu lóu pián xiè dú 预习检测: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断章取义: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强聒不舍: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说不上正经事上。言不及义: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敬业乐群: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言行相顾:言行一致。2、理解下列词语。预习检测:一、听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整理文章脉络: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内容,并在文中划出能体现本段中心的重点句。整体感知:一:揭示中心观点:“敬业乐业”。(1)二: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8)三:勉励人敬业乐业,即责任心、趣味。(9)2—5:论述“有业”的重要。6、7:论述“敬业”的重要。8:论述“乐业”的重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总整体感知:5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1、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引出中心论点整体感知: 论述“有业”的必要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事例论证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事例论证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正反道理对比论证(有业、无业) 、比喻论证强调“有业”的必要性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2、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整体感知:(反面)(正面)(1)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道理论证 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2)为什么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3、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分析“敬业”的必要性的?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整体感知:敬业(3)怎样“敬业”?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孔子名言道理论证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事例论证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整体感知:(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道理论证(2)两种人生 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事例论证(3)怎样“乐业”从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身入其中,最为有味奋斗前去,加增快乐比较骈进,竞胜而乐杜绝妄想,省却闲愁4、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整体感知: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第三部分:总结全文(9)敬业乐业即是责任心趣味得
出
结
论整体感知:5、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作者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课文小结:内容论证方面:(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演讲语言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口语特色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语言特色: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一段劝告他的话。我们现在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和生活打基础的。因为只有现在刻苦学习,才能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善于从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本来也许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会渐渐变得趣味无穷。课堂拓展:有业敬业乐业 敬
业
与
乐
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责
任
心
乐
趣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四个理由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 型 :
句 子:
出 处: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