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晨读暮诵清单--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三轮冲刺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晨读暮诵清单--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三轮冲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1 18: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2024届高考历史晨读暮诵
考点1两次鸦片战争
1.背景
对比 中国 世界
政治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资本主又民主政治船
经济 小农经济,科技落后 工业革命,科技先进
军事 武备落后,军队废弛 坚船炮利,军事实力强大
外交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世界霸权,殖民扩张展
综合 社会矛盾,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概况
角度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目的 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 虎门销烟 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双方 清政府与英国 清政府与英、法
结果 (1)1842年《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1)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 《北京条约》 (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特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2)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3.影响
(1)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2)经济:鸦片贸易合法化,协定关税损害中国贸易主权。
(3)思想:地主阶级开始开眼看世界。
(4)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2 开眼看世界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清朝统治阶级高层封闭愚昧与腐朽。
代表
人物 活动 地位
林则徐 办译馆,集信息;译《四洲志》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
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畲 撰成《瀛寰志略》,对欧美各国进行介绍
3.意义: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4.局限: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甚至有误解。
考点3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边疆危机
方位 侵略国家 概况 应对 结果
西北边疆 美国、沙俄 ①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 ②俄国占领伊犁地区。 左宗棠新疆平叛 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建省
西南边疆 英国、法国 ①英国入侵西藏、云南。 ②法国侵略云南、广西。 中法战争 中国不败而战
东南边疆 美国、日本、法国 ①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因高山族人民的抵抗而失败。 ②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后勒索50万两白银撤军。③日本1879年武力吞并琉球,侵略矛头指向台湾。 ④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被击退。 战、和谈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
东北边疆 沙俄、日本 ①1876年开始目本加紧侵略朝鲜。 ②1894年借朝鲜东学党起义,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项目 中法战争(1883-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爆发背景 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1)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 (3)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因与中国有宗藩关系)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战争概况 (1)爆发: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2)东南海战: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被刘铭传多次击退。 (3)西南陆战: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1)爆发: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主要战役:①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②9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③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战争结果 (1)法国内阁倒台。 (2)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承认朝鲜独立。(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影响 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军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义勇军与黑旗军一起重挫了日军。 (4)《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考点4 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于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势力范围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 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和九龙,德国租胶州湾,法国租广州湾
争夺路矿权 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经过
①北方
A.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B.1900年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
②南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考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约9.82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国和经济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 成为“国中之国”(侵华大本营)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3)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