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代世界的经济多样性与商业贸易和交流——2024届高考历史晨读暮诵
考点1古代世界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1.农业生产与生活
地域 代表 表现
西亚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灌溉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大、小麦,饲养羊、牛等家畜;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灌溉农业发达,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主要种植大、小麦,饲养羊、牛等家畜;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
爱琴海 古希腊 主要种植由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城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美洲 阿兹特克 美洲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花生、辣椒等作物的原产地;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2.手工业生产: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考点2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
(2)古代世界的商业:
①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②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③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
④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⑤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①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②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③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财富象征。
④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
(2)信贷: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④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⑤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3)契约: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②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考点3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村落的产生
(1)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3)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
2.集镇的出现: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形成集镇。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3.城市的产生
(1)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
(2)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约公元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4)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5)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行政中心,是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4.世界各地的民居
(1)各地民居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4)古希腊罗马:建成列柱庭院,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①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是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②3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后来的复合式公寓,是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5)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考点4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公元前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地区。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希腊化时代,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的大约300年的时期。
(4)希腊化的表现
①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欧洲文化起源)为主导,融合埃及文化(非洲)和西亚文化(主要指波斯帝国)。
②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5)希腊化的影响: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①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中心。
②托勒密王朝时期,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的文化典籍。
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表现:a.卡利马库斯等人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b.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c.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等物理学定律;d.埃拉托斯提尼精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e.医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④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了长期的影响甚至留存至今。
2.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三次西征 第一次 成吉思汗亲征,1218-1225年
起因 花刺子模国扣留蒙古商以,杀害蒙古使臣
结果 灭掉花刺子模国,打到黑海北岸
第二次 1235-1242年,又称长子西征或拔都西征
概况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 1251-1259年,旭烈兀西征
概况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灭亡阿拉伯帝国
五大帝国 五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名义上宗主国
三大影响 经济 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文化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从法国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在元朝留居17年,其《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深远;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过耶路撤冷到欧洲访问,到达英、法等国
民族 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