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鲁迅自传》教学课件(1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鲁迅自传》教学课件(1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4 17: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5张PPT。鲁迅自传第二单元第四课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身材矮小却形象高大的人,广大人民称他为“民族魂”。他以匕首投枪般的文字准确剖析社会,他以“同志”般的关怀指引革命青年。他是谁呢?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民族魂”鲁迅课堂导入 理清鲁迅先生的生平踪迹。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
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阅读传记类文章的方
法,写浅显的传记类文章。学习目标少年鲁迅作者作品老年鲁迅鲁迅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彷徨》(包括《祝福》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解释经文的著作。如:经
传/《左传》《经传释词》 传记:列传/别传/外传/自
传。如:《史记?屈原列传》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
为小说)。如:《水浒传》
《阿Q正传》传的知识鲁迅父亲周伯宜传篇幅长短立传人物大传小传自传评传鲁迅母亲鲁瑞传的知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臧克家《有的人》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阅读“单元提示”,勾画出“传记”的知识点 1.传记的定义
2.传记的分类
3.传记的内容
4.传记的区别
5.写传记的要求
要说自传, 传记的一种。传记是一种专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载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 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鲁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经过、著述情况。简介自传及作品:你(我)所知道的鲁迅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著作。
2、学习运用朴素平实而又蕴含深情的语言来写作。
3、学习传记文体把握人物精神实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传记文体高度的概括性。走近鲁迅
浙江绍兴府鲁迅故居鲁迅的父亲母亲鲁迅家乡 鲁迅回国后所任教的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及当时的照片鲁迅任教过的绍兴中学堂及在该校的办公室。鲁迅任职的北洋教育部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鲁迅曾任职的厦门大学鲁迅曾任职的中山大学定居上海后的鲁迅及其故居《呐 喊》《彷 徨》小说集散文集 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1881—193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6、鲁迅自传乐至县童家镇初级中学 罗荣 少年鲁迅 1903在日本东京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 1904在日本东京 1912在南京 1926在厦门 1927年在广州 1930年在上海 鲁迅全家福 1930年在上海妻子: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 百 草 园 三 味 书 屋 周伯宜 和 鲁瑞 鲁迅和寿镜吾你所知道的鲁迅?说一说:你眼中的鲁迅是个
的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 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 的方向。”请同学听课文朗读,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
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
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给下列词语注音:
筹办( ) 衰落( )
学籍( ) 学力( )
乞食者( ) 生计( )
呐喊( ) 彷徨( )
chóu bàn shuāi luò xué jí xué lìq? shí zhě shēng jì nà h?npáng huáng百草园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概括各段大意。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2、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自述外出学;
第3段写工作经历; 第4段写著述概况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筹办:
2、衰落:
3、学籍:
4、乞食者:
5、呐喊:
6、彷徨: 明确: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筹划办理。(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要饭的人。乞:乞讨。大声喊叫助威。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三味书屋活动一:朗读课文,划出时间线索,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追寻伟人足迹鲁迅和寿镜吾一、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从哪四个方面对鲁迅进行了介绍 ?概括各段的段意.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活动二:鲁迅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文学创作上有哪些重大成果?标出先生对自己作品介绍的词句,说说你如何评价先生对自己作品的介绍? 创作成果1904在东京留学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坟》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野草》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留学日本创作成果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
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课文阅读活动三:再读课文,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然后小组合作,列表梳理鲁迅1881年—1930年间的生平经历。 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追寻伟人足迹二、合作探究1、归纳梳理鲁迅先生的人生足迹,探寻、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填写下列表格,完成鲁迅的履历表。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姓周的家里。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入江南水师学堂。到日本留学。终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改入矿路学堂学开矿。决意学医,进仙台医专学习。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躲避政府迫害,到厦门大学做教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迁北京。在中山大学做教授。辞职。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走出,想做书店编译员,被拒绝。兼做北大、北师大、女师大国文讲师 。 一般传记都以时间为序记述人物生平,因此我们可以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来了解鲁迅的经历。
一九八一年(出生绍兴、父母)、幼小时候(有四五十亩水田)、十三岁(家遭变故、寄居亲戚)、(父病)三年多去世、十八岁(水师学堂)、过了半年(矿路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学了两年(医专)、这时(弃医从文)、二十九岁(回国做教员)、第二年(教务长)、第三年(走出)、绍兴光复后(校长)、革命政府成立(部员)、后来(北大等讲师)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住上海)、一九一八年(做小说)、现在(小说集等)。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反映了鲁迅的生活轨迹,我们可以归纳他的经历:
出生时间、地点
第一段 家庭状况: 父母简况、家庭
(少年时代) 变故、寄居亲戚
父病重三年去世
?
18岁考入水师学堂
第二段 求学过程 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后日本留学
仙台医专两年
弃医从文
?
杭州执教、绍兴教务长
第三段 工作简历 师范校长、教育部员
北大讲师、厦门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往上海 第四段 创作成果救国救民奋斗一生从经历中发现作者的性情品格、人生态度 ①家中变故,寄人篱下,“决心回家”, 表现作者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
②读水师学堂、矿路学堂,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③学医,是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想走医学救国的道路。
④弃医从文,想走文学救国的道路。
由此可以归纳:鲁迅具有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和救国救民奋斗一生的精神。 12/1/20181分析课文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动手做一做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1881年出 生1893年13岁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1898年18岁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
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学开矿一九0三年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
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
大的助力同年待到
在东京预
备学校毕
业决意学医
进了仙台
医学专门
学校两年后弃了学籍,再
到东京,和几
个朋友立了些
小计划,提倡
新文艺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
国人因(在日俄战区争中)
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
觉得在中国医好个人也无
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
动1904年
1906年
1909年
29岁 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
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刚)
回国在浙江的两级
师范学堂做化
学和生理教员 第二年
(1911)到绍兴中学
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
后(1912)做绍兴师范
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
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做部员
兼做北京大学、师范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
的国文系讲师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
政府通缉1912年
1926年
12月到广东做了
中山大学教
授1927年
4月辞去中山大学
教授1927年
9月出广东,定居
在上海1918年开始从事文学
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
的劝告
本文,鲁迅采用了什么顺序来为自己立传呢?时间顺序出生到18岁18到29岁29到50岁对自己成长和思想变化有重要影响的三个阶段,其中又抓住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去写选材精当,详略得体少年家境青年求学中年工作文学创作思考:鲁迅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分别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弃医从文,
文学救国1898年18岁
大约半年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
改进矿路学堂学开矿思想进步,
寻求实业救国之路一九0三年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决意学医进了仙台
医学专门学校了解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
新有很大的助力,
决心学医救国两年后放弃学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提倡新 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
国人因做战争中的侦探而
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
国医好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3、说说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见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选择学医,是因为“我确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弃医从文,是因为“我偶然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广大的运动?????先提昌新文艺。 从中可 看出,鲁迅是一个时刻以国家为已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揣摩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拓展: 1、我们还学过鲁迅哪些作品?2、还知道鲁迅哪些事情?3、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比较本文与〈老舍自传〉的语言运用方面的不同。《老舍自传》文言味较浓,本文系流畅的白话文。
《老舍自传》中大量运用了骈偶句,本文则用的是错落不齐的散文句。
《老舍自传》语言诙谐:本文语言庄重。3、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快速阅读课文第4段)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坟》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野草》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还有译注精读分析 一:思考以下问题 鲁迅幼年家世怎样?童年过得如何?
家中遭遇什么变故?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周伯宜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
鲁迅的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1.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学医?3.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鲁迅所就读的学校名称,并思考回答一下问题:第二阶段:求学阶段(18——29岁)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弃医从文———1.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学医? 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 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3.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用第一人称。有详有略,选择反映性格
和思想倾向的内容详写。以时间为顺序。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
主要成就。自传特点12/1/20181找一找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
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她生于咸丰年间。受封建社会影响,她没有上过学,凭着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够读书的程度。她读过不少书,有弹词、演义、章回小说等。她是个很有胆识的女子,对鲁迅三兄弟充满了温柔了的母爱。她每年回娘家,总把鲁迅带去。鲁迅的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鲁迅18岁那年决定离家到南京求学时,家里虽然十分贫困,她还是想尽办法筹措了八块银元给鲁迅作路费。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黯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1902年1月,鲁迅毕业于南京矿物铁路学堂,4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学时,鲁迅毅然剪掉发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寿裳。小结: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鲁迅回国后所任教的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及当时的照片
鲁迅任教过的绍兴中学堂及在该校的办公室。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 ——这就是鲁迅觉得“乌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
江南水师堂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这就是先生学习了三年之久的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
百 草 园 周伯宜 和 鲁瑞 三 味 书 屋 鲁迅和寿镜吾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及鲁迅的老师滕野严九郎 少年鲁迅 1903在日本东京 1904在日本东京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 1912在南京 1926在厦门 1927年在广州 鲁迅全家福 1930年在上海妻子: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课堂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末的括号里:
1、母亲姓鲁,乡下有,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
学历。 ( )
2、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
须学费的学校去。 ( )
3、我便弃了学藉,再到东京。 ( )
4、这是我乡哀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
路。 ( )力需籍衰2、从此文可以看出,自传有何特点?大致写法如何?(1)、篇幅不宜过长;
(2)、用第一人称来写;
(3)、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其词;
(4)、语言要朴实。 主要写自己的生
平与贡献。
特点:写法:小组讨论:鲁迅是一个 人。自强、自立、强烈爱国求实的精神作业:
模仿本文,为自己写一篇传记,让你的朋友对你多一份了解。
作业布置1、将今天所不学的词语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2、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鲁迅在一八八一年至一九三0年的
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