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课件(8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课件(8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4 17: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7张PPT。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 斯诺
(美国记者 作家)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2. 体会语言特色。
3.学习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时间:第3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请讲给大家听。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呢? 导入新课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1936年6月,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下,他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他首先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临时首府保安(今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长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最后于当年11月回到北平。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导,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于1937年10月首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这是第一本由西方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后来,一些留在上海租界内的抗日救亡人士,把该书翻译成中文,为了便于掩护,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的书名。
毛泽东故居——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一代伟人毛泽东钟山风雨起猖狂,
百万雄师过大江。
宜将乘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1919年春,毛泽东与与母亲文氏、弟弟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在长沙合影。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毛泽东辞世 埃德加·斯诺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41年,他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导,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三次来华访问,同毛泽东、周恩来会面。1972年2月病逝,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 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认识吗? 攒( )积 慷慨( )
恫吓( ) 耸( )听
怒不可遏( ) 施舍( )
分歧( ) 间( )接 懒惰( )
把柄( ) 衙( )门 沮( )丧
zǎnkāng kǎidòng hèsǒngèshěqíjiàn duòbǐngyájǔ字词检测 多音字挨挨打挨着áiāi吓恫吓吓唬hèxià禁禁书禁不住jìnjīn
逮逮住逮捕dǎidài差出差参差不齐差不多差距chāicīchàchā克勤克俭
慷慨
引经据典
指摘
恫吓
晓谕
耸听
怒不可遏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大方,不吝啬。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挑出错误,加以批评。吓唬明白的告诉,告知。使听的人吃惊。怒气冲冲,难以抑制。遏,阻止。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篇幅长短立传人物大传小传自传他传人物小传的特点:1.短小精悍2.不铺陈细节3.语言简洁凝练介绍人物生平的主要事件传记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按照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按照立传人物可以分为自传和他传。 本文应属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小传他传辨别文体传: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鲁迅自传》并与本课对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的不同点。理解传记的取材范围:可以是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①《鲁迅自传》:1881年到1930年鲁迅大约50年的主要经历。 ②《毛泽东的少年时代》:1893年到1909年毛泽东1至16岁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2、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基础,你认为影响鲁迅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么? ①鲁迅:弃医从文,认识到用文化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和命运。 ②毛泽东:阅读大量书籍,吸收很多先进的革命思想。朗读课文1~3段,并说说都写了哪些内容?家庭情况出生地点 父母情况 土地收成 自由朗读课文4~21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交代年龄的词。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时间顺序:八岁 、十三岁 、十六岁 完成本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 段) 简介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 段) 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3421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
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
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如饥似渴地读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
毛泽东少年时
代的主要经历合作探究1、十岁时,反对老师打学生,取得效果2、十三岁时,公开反对父亲的专制,取得胜利3、在学堂和家里如饥似渴的读书4、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5、十六岁时,去新式学堂,学习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阅读附文并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说说少年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富有反抗精神志向远大、
刻苦修身、酷爱读书、
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自学课文,结合文章所述,以时间为顺序简要说说少年毛泽东的事迹。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十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
如饥似渴的读“禁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六岁的时候: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等新学科。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毛泽东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父母情况和当时的家境. 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开头简单介绍,然后转入对人物经历的详细介绍。这是写“传”的一般写法。第二部分:第一层 (4-8)写毛泽东10岁到13岁的经历第二层 (9-19)写毛泽东13岁到16岁的经历
第三层 (20、21)写毛泽东16岁的经历
1946年与儿子毛岸英在延安王家坪分析少年毛泽东的性格阅读4-8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
2、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
——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1919年11月,与父亲毛贻昌(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阅读9-19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3-16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2、如饥似渴地读书
3、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思考1、少年毛泽东用什么方法反对父亲的专制?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由此可看出毛泽东的哪些品质?
“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长帐”
——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1947年3月转战陕北前夕1949年与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3、少年毛泽东为什么喜欢“反抗”?这种反抗是无理取闹吗?
毛泽东的反抗是有缘由的,是不堪教师、父亲的无理打骂、侮辱,这种反抗是合理的,是捍卫自己权利的方式,是对当时封建专制的反抗,这种反抗是本能的,是朴素、善良的平等意识的表现。 在毛泽东反抗意识和政治思想形成过程
中,哪些书籍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精忠传》《隋唐》《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 4、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类书,不喜欢哪类书?
喜欢:中国旧小说、时论、新书、小册子、《盛世危言》、除经书外凡能找到的一切书
5、你还能从哪些事看出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同情造反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思考
钦佩激进派老师,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
“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堂里的先生和毛泽东的父亲喜欢让毛泽东读什么书?各有什么目的?? 经书。先生是为了让他接受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封建统治的维护者;父亲为了让他光耀门楣,替自己打赢官司。 少年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他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他非常喜欢读《盛世危言》这本书,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这本书还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见解,这一点在本层中也有体现,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的? 一是同情造反的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地思考;二是“钦佩、赞成”那位“激进派”教师,表现出他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的性格;三是写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的含义的?? 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
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1962年春,毛泽东和毛岸青等在中南海家中。左起:毛岸青、张少林、毛泽东、刘松林、邵华、杨茂之。6、是什么促使毛泽东政治觉悟的提高? 通过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是政治之类的书籍,受当时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认识到国家局势的危难,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促使他原有的反抗意识进一步升华为救国救民的民主意识。阅读20、21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
——大胆接受新生事物,迎 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1920年,毛泽东(左四)与进步团体“辅社”同人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敢于反抗旧思想、旧势力的人。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 请同学们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示例: 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水浒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这篇传记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些精彩片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少年毛泽东的形象,我们从伟人的足迹中寻求到精神的鼓舞,同时也受到启示:
胸怀远大的志向是积极追求的前提。小结 少年毛泽东在16岁进新式学堂求学之前,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拓展延伸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赏析五古 一九O六年秋 (13岁)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六盘山东方红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事情,通过了解他的这些经历,你觉得少年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课外阅读推荐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如:《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影响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1、阅读15、16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两个语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 反馈练习 (2)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是怎样看的?他的大多数同学是怎样看的?由此可见他少年时便具有怎样的精神? 少年毛泽东对“造反”同情且不平;大多数同学只是同情;具有反抗精神,善于作深刻的思考。2、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从少年毛泽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从小要立下远大的志向、要刻苦学习、要善于思考问题等等。 分组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找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选取典型事例,为中年毛泽东立传,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传记《毛泽东的中年时代》。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