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昆虫有关,齐读课题——蜜蜂。 (2)书写指导: 蜜蜂是一种昆虫,这两个字都有“虫字旁”,但却有不同的地方,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蜜”上中下3部分同宽,结构紧凑;卧钩写在横中线上,撇略长伸。“蜂”右上的折文要舒展,三横长短不等。 2.初识作者 (1)本文的作者是法布尔,轻声读读资料袋,你了解了什么?(P出示资料袋) 资料袋介绍了作者的身份和代表作,法布尔是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写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光在中国就有上千种版本,你们也读过吧!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蜜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检查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任务单上的词语会读了吗?大声地读一读。 辨认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沿途 陌生 大概 超常 确确实实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辨”字有几个形近字朋友,有没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呢?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小儿歌: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 这样是不是不容易混淆啦! 2.初读课文 通过了词语关,请大家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交流: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是的,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关于蜜蜂的实验,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P出示: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4.你能根据这三个板块给课文分段吗?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此次实验的目的。2-7自然段,写的是实验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实验结论。 (三)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实验步骤 1.学习实验目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目的,谁来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去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老师有个疑问,法布尔早就“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P红出:听说) 是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法布尔只是听说,所以他不轻易下结论。 2.学习实验过程——做法布尔的小助手 (1)实验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来做一回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边读边理一理,法布尔为了完成实验,做了哪些事情?(1分钟) 很多同学找到了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读读这一句话,圈一圈,法布尔做了几件事? 不错,你们抓住了关键词语,一下子找到了法布尔的步骤。能不能用几个字把这个步骤说得更简洁一些吗? 预设:捉蜜蜂放纸袋 小结:在长长的句子中找到关键词语,进行提炼,就能概括法布尔所做的事情。 用这样的方法读读第二句话,先圈一圈,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法布尔还做了什么?写在学习任务单上(生思考、填写) (3)都写好了吗?我们来讨论一下。 P出示关键词语,预设:叫女儿窝旁等、带着蜂走远路、标记号放蜜蜂 等蜂回做统计 现在能不能就看着这几个小标题,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连起来讲清楚。老师送给大家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先、再、接着、然后、最后”,可以合理选用,有条理地说一说。自己练练看。(30秒) 预设:法布尔先捉了一些蜜蜂放进纸袋里,再让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接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然后打开纸袋,给蜜蜂做了白色记号,把蜜蜂放了出来。最后回家等待蜜蜂回来,统计有多少只蜜蜂飞回来了。 你们看,抓住关键语句,就能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说得清楚、有条理。 感受语言表达,凸显人物形象 过渡:法布尔先介绍了实验目的,再具体叙述了实验过程,最后得出了实验结论。整个实验应该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课文还写了这几句话呢?究竟写了什么? 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作者还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学写所见所思 (1)默读这几句话,用“——”画出法布尔观察到的情况,用“~~~~~”画出他当时内心的想法。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蜜蜂向四面飞散,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内心的想法: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小结;不错,先写观察的现象,再写由现象产生的思考,观察到的情况与内心的想法相结合,我们读起来就更明白了。 (2)体会表达 ①法布尔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是用哪些词引出的? 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法布尔用“好像”、“大概”引出自己的猜测,或者直接说“我想”。 ②去掉“好像”“大概”这样的词语,行不行呢? 是的,不能去掉,因为这只是作者当时的猜想,这样表达反而更准确了。 ③这篇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请找一找。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④你还知道这样表示猜测、不确定想法的词语吗?可能、也许、似乎、仿佛、估计、上下…… 小结: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有时表示对数量的估计,有时表示作者的猜测、推测,在我们无法精准统计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类词语。 (3)法布尔的思考 法布尔无时不刻都在思考,这些实验步骤的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挑选一个步骤,说说看,法布尔为什么这么做呢? P出示: 法布尔为什么要捉了蜜蜂放在纸袋里,不放在透明的塑料袋或瓶子里呢? 法布尔为什么叫小女儿在窝旁等着? 法布尔为什么要走四公里路? 法布尔为什么要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 预设:捉蜜蜂放纸袋——可能蜜蜂是通过视觉来记得返回的路,这样放进纸袋里的蜜蜂就看不见返回的路啦,就能证明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 叫女儿窝旁等—— 蜜蜂如果飞回来了,也许会比法布尔走得快,所以他让小女儿在家等着,方便统计。 带着蜂走远路——蜜蜂不是无论飞到哪里都能飞回来吗?法布尔把蜜蜂放得远远的,估计这样它就没办法找到回来的路了。 做记号放蜜蜂——我猜测法布尔把这些蜜蜂做好记号,更便于和其他蜜蜂区分,这样他就可以统计到底有多少蜜蜂回来啦。 看来,这些实验步骤缺一不可!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考虑全面、安排周到!正如他说的——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一段话中找到关键句,然后提炼关键词,再把这些关键词串起来,概括出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同时品味了法布尔用词的准确。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深入走进虫子的世界。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