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江上》《林中》。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 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语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画面,复习导入 二、学习《江上》 (一)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自读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个“?” (二)理解“像刚下水的鸭群——你拨我溅笑哈哈” 1. 初步感知鸭群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谁像“鸭群” 2. 进一步感受孩子们像鸭群一样快乐 (1)播放视频,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 (三)理解“两排银牙”,进一步感受孩子的快乐 1.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 2.有感情朗读诗句 (四)感受“钻”“水葫芦”的新鲜感 1.体会“钻”“水葫芦”的画面感,新鲜感。 2.引导学生要在有安全防护的地方游泳。 (五)男女生合作读,再次整体感知画面 男生读一群孩子们戏水的画面,女生读特写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孩子们江上戏水 的快乐。 三、学习《林中》 (一)四人小组合作自学诗歌 (二)交流自学成果 1. 第一句 联系上下文读懂了松林里刚下过雨,空气清新舒爽。 2.第二句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蘑菇写活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蘑菇比作朵朵山花,写出 了小蘑菇的漂亮、可爱。 3.理解两个“斗笠”,学习第三句 诗中将“斗笠”和“蘑菇”互作比喻,妙趣横生,让整个林中的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就更能感受到诗中的美景。 (四)小结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咱们读懂了江上、林中两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又感受到了孩 子们戏水、采蘑菇的快乐。 四、自学《街头》《花前》《树下》 1. 联系上下文读懂《街头》《花前》 2. 联系生活实际读懂《树下》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三个上下结构的“葫、蘑、菇”,注意关键笔画。 草字头的横要长,两竖要短,位置让出来留给下半部分。 2.出示左右结构的“拨、浪” 注意书写时左窄右宽。 3.出示对称结构的“爽”,关注笔顺。 六、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