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学期 春季
课题 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阻力、检查、大概”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词语,能区分出形近字,如:辨 辫 辩 瓣,书写会写字 。 2.简单了解作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 1.个别生字的写法,如“辨”。 2.实验步骤分清楚,能借助顺序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把实验过程说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程建红老师,很高兴咱们来一起学习新的课程,据说蜜蜂放到几公里外能回到家,即便是遇到阴雨狂风的天气,它依然不会迷路,这是真的吗?这节课让我们学习由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带来的《蜜蜂》,一探究竟。 一、激趣导入: 1.请大家读这段话,提取关键词,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读)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1)通过这段话,法布尔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2)我们听听学习伙伴怎么说。 a.学生:我知道了法布尔是个认真观察的人。 b.学生:我知道了法布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c.学生:我知道了法布尔是个热爱研究的人。 二、整体感知: 1.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法布尔,认识一下他,快来读读资料袋的内容吧。 (生读)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2.再次提取信息,有学生很善于观察,发现了红色的字是重要的信息,对呀,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蜜蜂》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提几个问题,敢挑战吗? (1)请同学们看挑战一: 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概括(gài kài) 陌生(mò bái) 中途(tú yú) 逆向(ní nì) 超强(chāo cāo) 推测(cè chè) (2)谁来应战?我们来听听。(生读答案 )概括的概选第一个读音gài,陌生的陌选第一个读音mò,中途的途选第一个读音tú,逆向的逆选第二个读音nì,超强的超选第一个读音chāo,是翘舌音,推测的测选第一个读音cè,是平舌音。他们回答问题声音不仅响亮!而且读得准确无误,最后两个词语的平翘舌音再次做了强调,很好!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最后两个字的读音。超强的超chāo,推测的测cè。 (3)把字放到句子里,你们还能读对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红色的词语。 a.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b.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c.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4)你们是怎么理解词语的呢? a.学生:推测就是猜测的意思。 b.学生:准确无误:就是一点儿错误也没有。 c.学生:超常:超出一般。 d.学生:本能:本领。 (5)老师:了不起,他们都能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请看词语在字典中的意思。自己读一读吧。 a.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b.准确无误: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没有一点错误。 c.超常:超出寻常,不一般。 d.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6)老师:除了上面提到理解词语的方法外,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a.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b.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c.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会理解词语的孩子就更不怕挑战,挑战升级了,请看挑战二: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哪位小伙伴来告诉大家呢! 学生: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 大约)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学生:在(大概 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 学生: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 临近)两点钟。 (7)老师:你们可真棒!大家挑战都成功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闯关,游戏共三关,请看第一关,找朋友,将上边一行字与下边一行字搭配成词语好朋友,跟着小伙伴一起读读。 大 阻 推 沿 检 超 辨 力 查 概 途 测 认 常 (8)老师:第一关闯关顺利成功,我们找到了朋友,第二关:认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再来跟着小伙伴读一读吧。 概 阻 推 括 途 检 查 蜜 辨 陌 超 确 误 逆 (9)老师:第二关闯关成功,认识了好多的新朋友,我们太高兴了。第三关:记朋友。从结构上区分这些字,它们都有哪些结构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听听小伙伴的回答。 a.学生:我知道左右结构的字有:蜂、阻、跨、括、检、确、误、陌。 b.学生:我知道写检字时,它的右上一横不要忘了。 c.学生:我知道左中右结构的字有:辨,在写“辨”字时中间的点、撇不要忘了,左边辛的竖写成竖撇。 d.学生:我知道辨的好朋友有辩论的辩,中间是言字旁,辫子的辫中间是绞丝旁,花瓣的瓣中间是瓜。 e.学生:我会给辨组词:分辨 辨别 辨认 (10)老师:提醒同学们在写左右结构的字时,一定要注意左窄右宽。我们轻松的游戏结束了,大家集中精力,我们来写一写最容易出错的“辨”字,写字要注意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写字还要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哟!我们来跟着小伙伴一起写一写 (11)老师:怎么样?写完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同学的书写吧,你能夸夸她或给她提个小小的建议吗? a.学生:第一个同学写得“辨”字,我要给他三颗星,正确星、整洁星和规范星。 b.学生:第二个同学写得字,大小不均匀,我要给她正确星和整洁星。 c.学生:第三个同学第二个辨字,中间的竖撇没有占在竖中线上,我给她正确星和整洁星。 4.你发现这些问题了吗?你看,在大家的帮助下,你的字是否做到了正确、整洁、规范,如果你也做到了,就把对应的星星奖励给自己吧。字词大家掌握好了,接下来请默读课文,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能力这样的一个实验呢? 学生:他是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听别人说,不一定是真的,法布尔想自己亲自验证一下,这就是法布尔的实验原因,也是实验的目的。 5.老师:你们做过实验吗?你们在介绍一项实验时,也可以先介绍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要想把实验记录清楚,除了实验目的,还需要什么呢? 对,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论,分别对应课文第几自然段呢?你能概括一下段意吗?请完成下面的图表,听听小伙伴答案。 a.学生:课文的第2-7自然段是写实验过程。写捉蜜蜂,放纸袋,带蜜蜂到四公里做好记录放蜜蜂,记好蜜蜂数和时间。 b.学生:课文的第8自然段是实验结论。写蜜蜂辨认方向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6.老师:实验过程的内容比较多,步骤复杂,哪位同学有好方法记住实验过程,来试着说说。 a.学生:可以提取关键词。 b.学生:我们可以借助顺序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7.老师:太棒了,你们都能边学边用了。谁能借助顺序词语:首先......然后......接着...... 最后......把实验过程和结论连起来说一说呢。 学生:我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首先我捉了一些蜜蜂,(放进纸袋) ;然后带着蜜蜂到四公里,(做好记录放飞蜜蜂) ;接着记录(飞回的蜜蜂数和时间 )。最后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8.老师:这么长的课文,我们边读边想,就初步弄懂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让这篇课文的内容变得这么清晰。把掌声送给课堂上表现最棒的自己吧! 三、课堂小结: 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法布尔做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学习。不过不要忘了去我们的作业食堂里看一看哟,主食是米,必须要做的,菜可以任选其一。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