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A D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12分)
(1) 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2分)
背景:明清易代,政治动荡;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对传统理学思想和君主专制的批判。(6分)
(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变化,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阶级局限性。(4分)
18.(14分)
(1) 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中国“官督商办”企业创办资金来源于政府和民间商人;英国早期企业资金主要来自海外贸易。
产生时代背景不同:中国“官督商办”企业产生于晚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英国早期企业产生于近代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企业独立性不同:晚清政府控制“官督商办”企业,为维护政府统治服务;英国早期企业在旧的组织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后又摆脱了国家的控制,独立性更强。
作用不同:中国“官督商办”企业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双重压迫,发展艰难;英国早期企业助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每点3分,共6分,答出2点即可,答案须紧密围绕对比项,把中、英两国企业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若有其他答案且符合题目要求亦可给分)
(2)(8分)
示例:赞成该学者的观点。(1分)
阐述: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洋务派为挽救危机和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创办了“官督商办”企业,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严重脱节,管理方式落后,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最终走向失败。(3分)
近代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兴起,英国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掠夺丰厚利润,开拓广阔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近代意义企业的诞生培育了成长的沃土。(3分)
总结:中国“官督商办”企业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兴起,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消亡。英国早期企业兴起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为英国社会成功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1分,直接抄观点不给分)
19.(14分)
(1) 原因:社会历史传统的限制;缺乏政治变革的基本经济基础;政治条件尚不具备;国民素质总体不高。(1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
(2) 特色:各党派和阶层参政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三三制”政府领导体制的独创性;民主选举制度的普遍性与直接性。(1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影响: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广泛的民主权利,团结了开明地主和人士,巩固和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巩固了根据地政权,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2分)
【示例】
论题:文明的交流合作有利于美好社会的建立。
阐述:唐代,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遣唐使来 中国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遣唐使、留学生等把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如,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仿效唐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二官八省制、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些改革举措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美人之美”,善于发现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各美其美”,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上建立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社会。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在商朝人的观念中,“天帝”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神佑王权。周公继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观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赐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据统治者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保佑他。这一观念的转变有利于( )
A.巩固宗法分封制度 B.强化君权神授
C.规范统治者的行为 D.塑造华夏认同
2.439年北魏灭北凉,河陇士族大量迁往京师平城,河陇学术随之日渐衰落,陇右与河西地区经学、史学、文学等全面繁荣的学术局面和“两翼齐飞”的学术格局不复存在。据此推知,该时期河陇学术的衰落( )
A.反映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南移 B.表明边塞环境制约文化发展
C.削弱了河陇士族门阀的力量 D.推动了学在民间局面的形成
3.下表为五代时期的部分诏令与敕令。
晋天福二年 (937年) 诏:“禁一切铜器,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周广顺元年 (951年) 敕:“铜法,今后官中更不禁断,一任兴贩,所在一色即不得销铸为铜器货卖,如有犯者,有人纠告捉获,所犯人不计多少斤两,并处死。其地分所由节级,徒一年,邻保人十七放,其告事人给与赏钱一百贯。”
表中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兼营商品生产 B.乡里邻保制具有经济功能
C.政府注重对工商业管理 D.唐末政府面临财政困难
4.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宋孝宗(1162—1189年)就先后三次组织专业人员,将不断增设的路、州、县纳入新版“全国地图”,并将县以下新出现市镇的人口、物产、风俗、地形等详细录入《经济要纂》。该做法侧面反映了南宋( )
A.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 B.国家治理的效能日益低下
C.政府以职业定户籍来稳定财政 D.统治者重视行政版图规划
5.黄宗羲将“为故国存信史”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宗旨,相较于考订史实的传统,他更注重于“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乾隆年间有学者对其史著《明儒学案》作出评价:“论学最为详备,窥其意旨,取扶植名教、砥砺风节者多。”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史学研究( )
A.践行经世致用精神 B.注重还原历史真实
C.服务现实政治需要 D.过度强调文献史料
6.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和君民共主之制的优良,并认为“英、意诸国君民共主之政”与孟子的“民贵君轻”学说类似。据此可知,他试图( )
A.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B.用变法行动呼应时代需求
C.让国人接受西学中源思想 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明
7.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称: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这反映出( )
A.中央政府威权下降的现实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国人捍卫共和政体的决心 D.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
8.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城市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1941年,成都城市人口较1939年增加了13.6%,1942年年初又较1941年增加了6.4%。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周边农民大量涌入城里 B.东部人口和工厂内迁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成都城市出生率上升
9.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
A.有利于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程 B.进一步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巩固
C.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推进 D.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10.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蓝天牙膏广告,该行为引领了媒体刊登商业广告的风潮。这一年,一批报道国内广告业复兴进展的文章相继出现。据此可知(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C.企业的市场意识有所增强 D.媒体行业率先进行改革
11.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12.下面所示为847年法兰克王国颁布的《莫尔森法令》的部分内容。这表明法兰克( )
我们希望你们了解,我们要授予我们忠诚的臣属以权利,我们不希望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样我们告诫你们和其他忠诚的臣属,你们也要授权你们的人,也不要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时,我们希望属于我们的人,不论他是哪个王国的人,都要跟随自己的领主进攻敌人,或满足领主其他方面的需要,除非他自己的王国遭到攻击,而全体人民都要进行抗击。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封君封臣制渗透契约理念
C.国王成为领主的最高统治者 D.有限王权思想被广泛接受
13.1787年宪法起草人之一约翰·杰公然宣称:普通平民过于愚昧无知,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作坊师博和工人的位置,就是在车床旁边,而农民的位置,就是在犁耙后面;国家的事务应该由有钱的和高尚的人们来管理。上述观点(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强调社会多个阶层的义务
C.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D.力图维护资产阶级的特权
14.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的出现( )
A.推动工厂制度趋于完善 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
C.直接引发欧洲工人运动 D.迫使政府调整城市规划
15.列宁在俄共十一大(1922年)上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他们中间有些人看见我们在退却,竟很不应该地像小孩子那样大哭起来。”他们“大哭”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 )
A.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B.承认商品货币关系
C.实施了余粮收集制 D.鼓励经营家庭副业
16.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争端发生的变化情况表,这些变化反映了( )
事项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80年代后
争端领域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
争端内容 削减关税壁垒 消除非关税壁垒
争端主体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A.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各国间贸易冲突激烈 D.区域经济集团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社会方案的原因。(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晚清中国出现了大量“官督商办”企业,这些企业名为“商办”,实由官府控制。现代股份制企业要求以严格、科学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否则,企业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运作。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腐败性是它们适应不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原因。其结果引起了“官督商办”企业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分化与转化。
——摘编自(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等
材料二
随着贸易半径的扩大,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商人在继承了旧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最终开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股份公司。到17世纪末,英国商人不再用获得特许状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企业,摆脱了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具备了私人企业的性质。
——摘编自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早期企业的不同。(6分)
(2)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中英两国早期企业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8分。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指出,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根据地规定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一般地主,均可参加抗日政权。各地按照“三三制”的人员结构比例进行选举,“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精神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得到了认真实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选举制度。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并简析其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人类总体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往来,协作是经常的,且是历史的系统的,但是矛盾冲突也是不免的。只要大家不采取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容忍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不悖,群体间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并为进入融合一致的美好社会准备条件。“美好社会”的内涵是各群体从不同客观条件下取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在世世代代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不同的群体对“美好社会”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各是其是,各美其美”是各群体社会生活所赖以维持的价值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根据材料,围绕费孝通先生对“美好社会”的思考,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