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性质活泼的氧气
1.(2014.牡丹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不能用来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2.(2014.盐城)下列变化过程中有白烟产生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露置在空气中
3.(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4.(2014.鞍山)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5.(2014.贺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C.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D.液态氧和固态氧气都是淡蓝色
7.(2015.鄂州)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8.(2014.泰安)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铝粉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火会发生爆炸,生成氧化铝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0.下列有关氧气和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氢气不能
B.密度都比空气大
C.都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11.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红色物质可能是 ( )
A.红色油漆 B.红磷 C.氧化铁 D.高锰酸钾
12.以下是几个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③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防止 ( )
A.水倒流 B.温度过高
C.容器破裂 D.反应过慢
13.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不同的化学反应可能有相同的催化剂
14.(2014.成都)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15.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I、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工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16.(2015.厦门)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14.鞍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在用足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氧气产生的速率逐渐减慢,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BD组合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装置F,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8.(2014.葫芦岛)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
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1)小明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小红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小玉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D 7.C 8.D 9.A 10.B 11.B 12.C 13.D 14.C
15.(1)因为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火焰在火柴的上方,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2)铁丝绕成螺旋状,使接触氧气的铁丝长度变大,也就增加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加充分
16.(1)2KMnO4 △ K2MnO4+MnO2+O2↑(2)A E (3)丙
(4)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17.(1)长颈漏斗 集气瓶 (2)A 2KMnO4K2MnO4+MnO2+O2↑
微移酒精灯,使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较多的部位 (3)氧气、二氧化碳等 a
18.【实验验证】(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有蓝色(絮状)沉淀 【拓展应用】密封存放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