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课件 教案 学案 测试题 湘教版(打包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课件 教案 学案 测试题 湘教版(打包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04 13:41:45

文档简介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 重、难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三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知识梳理
一、两极地区的资源
??? 读课本P60、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南极地区有??????? 、???????? ,北极地区有???????? 、?????????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 ,总体来讲,两极地区动物种类???? ?,数量?????。
?2、植物: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 、???????? 、??????????。
?3、矿产:南极洲????? 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还有丰富的????????? 和????????? 资源。
?4、淡水:?????? 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 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二、极地科学考察
??? 读图2-29、2-31,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回答课本P64活动问题,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知识链接
1. 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
2. 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三)课前练习
1. 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鲸 C.企鹅 D.磷虾
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12年,“泰坦尼克”号被来自南极地区的冰山撞沉
B.北极点位于厚厚的冰层上,该处海拔2 000多米
C.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矿产资源极其贫乏
D.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属黄色人种
3.地球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阿蒙森一斯科特站 C.东方站 D.和平站
4.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 )
A.格陵兰岛 B.俄罗斯北地群岛 C.冰岛 D.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5.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答案:1.C 2.D 3.B 4.D 5.A
四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3)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二)展示提升(师生合作)
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
(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参考答案:
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
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探究活动三:
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图上,找出中国“四站”的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参考答案:
在图中找出即可。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
(三)课堂小结

淡水资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北 生物资源






区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四)课堂练习
1.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2.根据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判断全球最难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极洲
“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是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前肢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回答3—4题。
3.材料中的“我”是()
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D.企鹅
4.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 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5.旨在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该协议规定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联合履行减排义务。减排温室气体是为了防止()
A.极冰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   B.全球气温下降
C.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 D.全球降水增多
读生活在极地地区的两种代表性动物图片,回答问题。
鹅比北极熊生活的地区更寒冷,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是大陆,而北极地区是海洋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大
C.纬度更高
D.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
7.下列动物中,被视作南极象征的是( )
A.棕熊????????? B.企鹅??????????
C.鳞虾???????? ?D.海豹
8.极地地区的环境要加以保护,下列行为中可取的是( )
A.去南极海域大规模捕杀鲸鱼????????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在冰层中埋藏废弃物???????????D.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
答案:1.A 2.D 3.D 4.D 5.A 6.A 7.B 8.D
五 课后反思
课件28张PPT。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七章了解地区第2课时新课导入代表性动物探险与科考学习环节课堂练习新课导入探究活动自然资源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3.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独特的野生动物(一)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企鹅磷虾(二)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北极狐海象 海豹 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的大陆沿岸、浮冰区和岛屿周围海域,擅长游泳和潜水。活动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苔藓地衣海藻极地植被在南极从没有人使用DDT农药,但是在南极的企鹅体内发现了DDT。
在南极没有工厂和家庭制冷设备释放出能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气体,但南极上空的大气臭氧层却出现空洞。
生物学家研究认为北极地区原来也像南极一样有企鹅,但现在却没有了企鹅的踪迹,是人类的捕杀剥夺了它们在北半球的生存机会。
南极附近的鲸和磷虾的数量,因人类过度捕杀和捕捞而逐渐减少。阅读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一)极地探险 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
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阅读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
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
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
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
千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
等遗物。
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
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
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
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二)极地探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
目前,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2009年昆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读图,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阅读黄河站黄河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活动(1)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课堂练习1.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
A. 亚洲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2.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
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
DA3. 去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 12—2月 B. 3—4月
C. 11—12月 D. 6—8月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是 ( )
A. 昆仑站 B. 黄河站
C. 长城站 D. 中山站
AB5.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略图。黄河站②(1)A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________。
(2)南极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
(3)当我国昆仑站成立时,北极地区有________现象,我国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4)下图中的动物,在A地可见到的是________,在中山站可见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东南西北极夜长城站①(3)下列属于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D谢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的丰富资源,认识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2.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难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一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组动物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景观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同时PPT呈现。
教师: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同样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或科考视频导入,PPT播放关于两极地区动物或科考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请猜一猜片中展现的动物是哪儿的?
学生:南极、北极。
教师:对!这里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我们的地球有两个极。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两地地区的动物和科学考察。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本节课学习内容。
探究活动1
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承转)教师:了解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后,我们想南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两极地区的动物”,加以了解。
探究活动2
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
(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参考答案:
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
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承转:极地地区,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大量的植物,极地地区有哪些植物呢?
PPT展示极地植物的图片:
承转:两极地区的情况,人类是怎样知道的呢?显然,这是人类不断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结果。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4《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阅读教材P.64材料《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所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及所在的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并提出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三:
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图上,找出中国“四站”的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参考答案:
在图中找出即可。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那么,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情况如何呢?
教师: 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可以看出极地地区有着很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储存着一笔很丰富的财富,也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选择题?
1.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
A. 亚洲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2.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
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
3. 去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 12—2月 B. 3—4月
C. 11—12月 D. 6—8月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是 ( )
A. 昆仑站 B. 黄河站
C. 长城站 D. 中山站
5.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
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略图。
1)A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________。
(2)南极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
(3)当我国昆仑站成立时,北极地区有________现象,我国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4)下图中的动物,在A地可见到的是________,在中山站可见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D 2. A 3.A 4.B
5. (1)黄河站
(2)东南 西北
(3)极夜 长城站
(4) ① ②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生物资源
二、极地科学考察
思考题
你能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吗?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 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对南极的考察只限于( )
A.旅游目的 B.科学目的 C.和平目的 D.经济目的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3.科学家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 )
A.八月 B.七月 C.二月 D.一月
4.我国建立的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 )
A.东方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长城站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科考站,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三个科考站。读“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_______(高、低),所以太阳光照少,气候严寒。 (2)??北极地区以_______洋为中心,三面被三大洲包围。 (3)??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举1例)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南极小主人”的动物是_______。 2009年1月17日,我国成功建立了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此时,该科考站出现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B 2.A 3.C 4.B
(1)高??????(2)北冰??????(3)煤,铁,石油(举一例即可)、企鹅 (4)极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高,所以太阳光照少,气候严寒;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三面被三大洲包围;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南极小主人”的动物是企鹅;2009年1月17日,我国成功建立了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此时,该科考站出现极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