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必考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必考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31 21: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C.图丙: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了杂乱无章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D.图丁: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4、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环保部门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环保部门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轻”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_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__(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3、如图所示,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种声波的频率范围为_________;“B超”检测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5、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发声,当车走到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43.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3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
3、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4、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 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 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威海。
5、学完声速知识后,小雨和小凯在课余时间一起估测了声音在某金属管道中的传播速度。两人先选取长为510m的长管道,小雨站在管道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管道,小凯站在管道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根据如表中的声速,你认为该金属管道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如果管道里充满水,则小凯将听到几次敲击声?请你将它们到达小凯耳朵的时间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出来。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15oC) 340 铝 5000
铜 3750 铁 5100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______。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说明_______。
2、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______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_ 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_____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_______ (选填“强”或“弱”);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_______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_______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_______ 有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A.图甲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不正确,B符合题意;
C.图丙中,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此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以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图丁中,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声波通过骨、听觉神经传到达大脑,可以让部分失去听觉的人重新感知声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使结石运动被振碎,然后排出体外,故C错误;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影响响度的大小的因素有:(1)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距离发声体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与声音的发散程度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改变了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了响度,故A正确;
B.不同水量,敲击时水柱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时,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 声源处 响度
【详解】
[1]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轻”是指声音的响度。
2、 空气柱 向上推
【详解】
[1]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引起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振动发声。
[2]用嘴吹管时,向上推活塞,塑料管内空气柱减小,空气柱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3、 超声波 大于20000Hz 信息
【详解】
[1]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2]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的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所以B超这种声波的频率范围为大于20000Hz。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利用的“B超”可以得知胎儿的发育情况这种信息,那么“B超”检测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4、 振动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
5、 振动 音色 信息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2][3]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三、计算题
1、6300
【详解】
解:已知,, 根据可得,超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距离为
则海洋中该处深度是
答:海洋中该处深度是6300m。
2、(1)528m;(2)492m
【详解】
解:(1)火车速度
v=43.2km/h=12m/s
根据题意可知,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
答:(1)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为528m;
(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492m。
3、3062m
【详解】
解:4s时间内,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为
s=vt=1531m/s×4s=6124m
则海水深度为
答:此处海底的深度为3062m。
4、(1)68m;(2)0.75h
【详解】
解:(1)根据公式 可得,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2)由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到威海的距离是45km,该路段限速为60km/h,根据公式 可得,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时
答:(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68m;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0.75h才能到达威海。
5、(1)1.5s;(2)铁;(3)三次;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详解】
解:(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小凯站在管道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则通过金属管道的传播的时间为
该金属管道传播速度为
故该金属管道可能是铁。
(3)如果管道里充满水,则通过水传播的时间为
只要两个声音间隔0.1s,才会区分出两次不同的声音,故可以通到三次声音,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1.5s;
(2)根据如表中的声速,你认为该金属管道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3)三次;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四、实验探究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可以得到发声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的方法是转换法,故选D。
(2)[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 快 高 振动的快慢 小 弱 快慢 幅度 听者离声源的距离或听者自身耳朵的灵敏度
【详解】
(1)[1][2][3]由实验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由此我们可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4]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5]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3)[6][7][8]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幅度,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听者离声源的距离或听者自身耳朵的灵敏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