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22: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深入学习本课生字词,准确掌握“蓬、稚、棱、尔、银、匙”的准确读音,并优雅地书写“稚、盆、拿、银、玻、璃、碎”等字,使字迹如诗如画。
2. 流畅自如、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古诗《稚子弄冰》铭记于心,既能娴熟背诵,又能默写无误,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
3. 深入感受儿童的天真活泼,细细品味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让这份纯真与喜悦在心中永存。
教学重点
深情地朗读课文,全面把握其中的深邃意境;通过反复熟读,直至成诵,让你的语言储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深情厚意,感受童年的纯真无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 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段充满幸福与无忧的时光,其中的点点滴滴,如天真烂漫的笑脸、活泼好动的身影,都如同珍珠般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能否与大家分享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童年趣事?请用最简短的话语,勾勒出你童年的欢乐瞬间。(学生自由抒发)
2. 唤起深情。
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南宋大儒杨万里的诗歌世界,感受他笔下《稚子弄冰》的童趣与哲理。请大家自主阅读这首诗,品味其中的韵味,提出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3. 板书课题,明意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生自己的童年趣事,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确保字音准确,诗句流畅。
2. 自主学习阶段,请同学们独立学习生词生字,老师将巡回指导。
特别注意:“稚”和“凝”的准确读音,以及“拿”、“脱”、“银”的书写方式。
小组内分享自学的收获与困惑。
3. 老师将点名几位同学朗读课文,期间将指导大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如声母的轻读、韵母的长读,平声的缓慢与仄声的短促。请大家多次朗读,力求准确传达诗意。
4. 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读了这首诗,你们有哪些疑惑或发现?例如:“稚子”这个词的含义,或者“脱”、“拿”、“银”、“锤”、“任”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以及诗句的具体含义等。
5. 课堂小测验:同学们互相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以及课文的朗读表现。
【设计意图】这首诗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挑战,因此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来帮助大家熟悉诗句、掌握字音。同时,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提问与解答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深入细节,精细解读课文
1. 细细品味诗句“稚童舞彩银”。鼓励学生自由畅谈诗句所勾画的画面,同时相机引导他们理解“稚”所蕴含的稚嫩与无邪,“彩”所描绘的五彩斑斓,以及“舞”字所展现的活泼跃动。这句诗的含义跃然纸上,生动描绘了儿童的纯真与快乐。特别要指出,“疑”在此处作为通假字,与“凝”的读音及含义相通,赋予了诗句更深的意义。我们将通过范读、圈点勾画等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使其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和诗句的音韵之美。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脱冰作戏”的情景,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2. 细细品味诗句“忽作玻璃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体验童年的欢乐与诗人刹那间的惊喜。我们将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玻璃”是玩具还是易碎品这一问题,我们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理解和想象“忽作玻璃碎”的情景。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脱冰后孩童的心情,以及他们可能会说的细节,进一步品味童真童趣的魅力。
3. 诗句“笑拍手叫好”中蕴含着无尽的乐趣和纯真。我们邀请学生们自由分享他们读后的体会和感受,并试着结合自己童年的趣事,描述那些让人忍不住“拍手相庆”的美好瞬间。我们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笑”、“叫”、“好”等词语的深刻含义,以及如何恰到好处地强调它们的重音。同时,我们也会积累并拓展训练与“拍手叫好”相似的表达,如“拍案叫绝”、“欢呼雀跃”、“喜不自胜”等,鼓励学生们运用这些词语构建生动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我们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魅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导学生们进行质疑探究,如“稚童为何而叫好?”,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体验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我们还将启发学生们深入思考:“稚童的这种快乐和纯真究竟来源于何处?”我们期待他们能体会到这种快乐和纯真是源于儿童本身的天真活泼,以及诗人所描绘的儿童在“严冬斗妍之资”面前所展现的“自然天机”的激发。最后,我们将总结并板书:“儿童的天性——快乐的源泉(活泼、纯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我们相信,这样的品读课文过程将不仅是一个深入探究和内化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自我、理解生活、感悟人生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启航新课
1. 指定学生优雅地朗读课文,随后教师予以精彩点评。
2. 追溯上节课的学习之旅,轻松导入本节课的全新学习旅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深入挖掘,细腻品读课文
1. 细心品读那如画的诗句:“敲成玉磬穿林响”。邀请学生自由分享这句诗在他们心中所勾勒出的景象,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理解“磬”的深刻含义及整句诗的内涵。我们将重点关注“穿”字的发音及其深层含义,运用范读和“圈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诗,深刻感受儿童的纯真无邪以及诗句那悠扬的音韵之美。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对“稚童敲冰”可能引发的各种情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推测,结合生活实际或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敲冰不得”的无奈与失落。我们进一步邀请学生细腻描绘敲冰后孩童的内心情感及可能的言语,从而更深入地品味那份童年的纯真与欢乐。
2. 接着,让我们一同感受那句诗:“忽作玻璃碎地声”。我们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解读,体验诗人在听到那“玻璃碎地声”时内心的震撼与情感波动。我们将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我们进一步提出问题:“稚童为何而笑?”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童年的欢乐与纯真。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思考:“这种童年的欢乐与纯真究竟从何而来?”引导学生理解,这源于儿童本身的天真活泼,以及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儿童在面对“严冬斗妍之资”时,所展现出的那份“自然天机”的童趣。我们将以“快乐的源泉——天性的自然流露”为主题进行板书,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
三、拓展与深化,回顾全文精华
1. 邀请同学朗读课文,并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首充满童趣的诗。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品味,也是对学生复述能力的一次锻炼。
2. 回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精妙地描绘了儿童在弄冰时展现出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和旺盛的好奇心。诗人杨万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儿童的活泼好动、好奇探索、充满想象力的天性跃然纸上。整首诗充满了清新的生活气息,令人读后不禁怀念起那段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不仅仅是对童年生活的赞美,更是对我们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纯真和好奇心的一次深刻启示。
3. 拓展与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谈谈他们的感受和体会。这是一个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表达自我、珍视童年记忆的环节。我们期待听到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看到他们独特的个性展现,以及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提升。
4. 教师总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至极的儿童形象,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快乐。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童年生活,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再次感受那份属于童年的美好与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诗句、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等环节,我们希望能够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珍视童年的每一刻。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童年生活,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收获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