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六)(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áng。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jù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____”,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áng( ) 啮( )破 诬( )陷 畏jù( )
(2)下列词语的词性类别与“拇指”相同的一项是( )
A.拨动 B.激烈 C.初心 D.庆祝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 》,作者是 ,原名 ,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对《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第二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名时间和旅程。
C.诗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内的山峦起伏,写出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4.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5.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阅读】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吴睿
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一个有着天生幽默与理性思维的老男孩,一个爱“附庸风雅”与“故作深沉”的老爷子,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
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
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能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高考完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8.本文标题具有怎样的特点?(温馨提示:本文标题很有意思,既然教数学,又怎么会是“语文老师”呢?从这点来看,标题的悬念意味已经形成,于是,带着好奇心,读者便会迫不及待地往下阅读)
9.在数学老师老陈出现之前,作者为什么要用“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形容之前的数学老师?(温馨提示:可围绕“衬托”这种写作手法作答)
10.文中数学老师老陈的教学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温馨提示:词语既要高度概括,又要恰如其分)
1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吗?如果有,他(她)留给你深刻印象的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除了语言简洁之外,还要概括出老师的教学方法、特点等)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卖油翁》和《揠苗助长》,按要求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⑥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⑦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⑧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病矣:累极了。⑤趋:跑。⑥槁:枯死。⑦耘:锄草。⑧非徒:不但,不只。徒,只。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微颔之 颔:
(2)苗则槁矣 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4.选择断句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B.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15.请结合这两篇短文中主人公成败的原因,简要分析两则故事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当户织”一句可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为下文写替父从军奠定基础。这样写既可以设置悬念,又能使文章简洁。
B.本诗中木兰当户织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细致入微。
C.本诗对木兰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分简洁,多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来交代。这样写的原因是战争过于残酷,诗人不愿花过多的笔墨去描绘血腥的战争场面。
D.本诗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
17.这首诗的结尾是如何妙用比喻来说事喻理的?请举例说明。
五、名著阅读
祥子明白了,车上的是刘四爷!他轰的一声,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我的女儿呢?”“死了!”祥子呆呆的在那里立着,不晓得是自己还是别人说了这两个字。“什么,死了?”“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祥子忽然找到了自己:“你下来!下来!你太老了,禁不住我揍,下来!”刘四爷的手颤着走下来。“埋在哪了?我问你?”“管不着!”祥子拉起车就走。他走出老远,回头看了看,老头子——一个大黑影似的——还在那儿站着。
18.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
19.刘四爷的女儿是谁? 。
他的女儿是怎么死的? 。
20.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后来是“堕落的、自私的”。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六、作文
21.【写作练】【写法借鉴】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后半部分着重写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富有层次、跌宕起伏,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参考答案:
1.(1) 昂 niè wū 惧
(2)C
(3)示例: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难道不是老鼠跳梁的世界吗?
(4) 狗·猫·鼠 鲁迅 周树人 隐鼠
2.D 3.示例:诗人在渔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能的马路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海里。
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5.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6.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7.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8.新颖而独特,且具有悬念意味,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将之前的数学老师与老陈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全面衬托出老陈老师的与众不同。 10.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风趣幽默,寓教于乐。 11.示例:有;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语文老师王老师,他讲课时风趣幽默,侃侃而谈,讲掌故逸事更是信手拈来,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点头 却 13.(1)于是(卖油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手法熟练罢了。”(2)(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4.A 15.卖油翁因为长期卖油,时时练习,所以手法熟练,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宋人不遵循庄稼生长的客观规律,拔苗害苗。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成功;反之会失败。
16.C 17.示例:诗人结尾用双兔为喻,用雄兔和雌兔静止不动时容易分辨清楚,但双兔一起行走奔跑时很难分辨出来,来讴歌木兰的谨慎机敏。
18.《骆驼祥子》 19. 虎妞 难产而死 20.我认为是黑暗的旧社会,统治阶级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
21.例文:
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长满了“青春美丽”痘,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教我们语文。
他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担任咱们八年级(1)班的班主——任。”“主”字拉得特别长。我们捂着嘴在偷偷地笑,长得如此“困难”还帅呢,我这样想着,等他把最后一个字说完,我们的笑声像开了闸一样。“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瞧,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老师。
吴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和他在一起我们一点儿也不紧张,我们都喜欢吴老师——我们的帅老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