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十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十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十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为此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华华同学在此次活动中写的开场白,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A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了一段学习之旅。在旅途中,欣赏《济南的冬天》,我们看到了镶上银边的山尖,看到了贮蓄绿色的水藻;聆听《雨的四季》,我们听出了夏雨的热烈粗犷,听出了秋雨的高邈、深远;走近《植树的牧羊人》,我们见到了坍塌的钟楼,见到了干hé的不毛之地;品味《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待工作要热忱,不能拈轻怕重、见异思迁;徜徉《动物笑谈》,我们见识了怪诞不经的科学实验方法,认识了神采奕奕的大鹦鹉可可;B走进《皇帝的新装》,我们遇到了喜欢随声附和的滑稽可笑的一群大臣,虚伪的皇帝竟然封骗子为“御聘织师”……C自然风物、人情百态犹如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D语文学习,让我们流连忘返。
1.读上文开场白,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干hé( ) (2)御聘 ( )
2.以上开场白文段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1)神采奕奕 (2)热忱
4.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要一副宣传对联,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上下联顺序正确并适合悬挂的对联,把它誊抄在横线上。
①一心只读圣贤书 ②勤学铺就人生路 ③读书养成好习惯 ④苦读铸成高尚魂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B.走进《皇帝的新装》,我们遇到了喜欢随声附和的滑稽可笑的一群大臣。
C.自然风物、人情百态犹如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D.语文学习,让我们流连忘返。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班级要举办一次“名著阅读分享会”。请完成下列任务:
(1)班委拟出了此次活动宣传标语的上半句,请写出下半句(要求:字数相同,符合语境)。
读书点亮生活, 。
(2)一位同学分享《西游记》精彩片段: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A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B,过火焰山一用。”那人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
其中A指 (人物),B为 (物)。
(3)在《朝花夕拾》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如质朴方正的寿镜吾先生、善良热心的保姆阿长、严谨慈爱的藤野先生等,请另选一个人,具体分析鲁迅对他(她)怀着怎样的感情。
(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阅读的形式也趋向多样化。从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中,归纳概括新阅读平台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写出三点)
【链接材料】
“樊登读书”APP是一款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的讲书听书软件,讲读书籍内容涵盖家庭、职场、学习、管理、生活、心灵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精品课程、学习社群等知识服务。每周深度提炼解读1本精选书籍,书友们可用更少的时间从精选书中获得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智慧、心灵的滋养。
2013年,樊登和三位好友在西安共同发起线下“樊登读书会”,书友们常交流学习,互通有无,也成为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樊登老师会根据书本内容重新组合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压缩精简再呈现一番精彩的解读,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随时读书学习,享受书本“精华”。樊登读书会的口号是:每年一起读52本书!
至今樊登读书APP注册用户正式突破6000万大关,累计收听超过12亿人次,累计收听时长已超过600亿分钟;它在全球设立线下授权机构超过4200家,累计举办线下读书分享活动10万余场,已在全国建立了超过100家爱心图书室。作为一个以书籍为核心,并通过多种新阅读方式覆盖全年龄层的新阅读平台,樊登读书自创立以来热度持续不减。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纪念白求恩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粘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思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简要归纳出①②③④段的内容要点。
① 。
② 。
③ 。
④ 。
10.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写白求恩同志对待技术工作时,为什么还要写“一班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请简要回答。
11.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2.A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3.A段中作者主要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句进行分析。
14.指出A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5.B段中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有何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①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②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③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是:这。②焉:哪里。③会:会面,会见。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太丘舍去( )
②相委而去( )
③入门不顾( )
④天雨(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②乃往,身自罢之。
18.甲文中“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行( )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③去后乃至( )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1.翻译下面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2.请用原文中关键词回答元方“入门不顾”的理由是什么,并简单回答你从本文得到的启示。
六、名著阅读
23.杨利伟乘神舟上“九天揽月”是探险,尼摩船长驾潜艇下“五洋捉整”也是探险。请阅读下面关于“快速阅读·探险”的对话,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老师:快速阅读的关键在于,“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如何快速获取信息?有效的方法是“善用题目,善于提问”,比如快速阅读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片段,我们可以先界定“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的问题,再把“为什么”分解为“我要牺牲的感受是什么”和“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快速阅读时,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很快就能捕捉到关键信息“持续26秒的共振让人难受得要死”,“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学习委员:确实如此,我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读每一章,我都会围绕题目提问,以帮助自己快速阅读时获取故事的主要信息。比如我读上卷的第七章《不知种属的鲸鱼》,我就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请完成)帮助我阅读;(1) ?
(2) ?(3)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反复的阅读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标题提问法”快速阅读非常有效。
语文老师:读整本书确实要讲究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进行快速阅读实践,快速阅读上卷的第二十二章“尼摩艇长的闪电”,请简要概述故事;(4) 。
语文老师:读小说不仅要读故事,更要读人物。尼摩艇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尼摩艇长这个人物形象;(5) 。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是遇见。当温暖遇见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季,便有了岁月;当天空遇见地面,便有了永恒;当男人遇见女人,便有了爱。生命中总有一些遇见是难以忘怀的。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 涸 pìn 2.不毛之地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随声附和 神采奕奕 怪诞不经 无时无刻 流连忘返 (任写3个即可) 3.(1)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2)热情。 4.上联:勤学铺就人生路 下联:苦读铸成高尚魂 5.B
6.(1)示例:经典启迪人生
(2) 罗刹(铁扇公主) 芭蕉扇
(3)示例一:寿镜吾先生,质朴方正,严格但不严厉,鲁迅非常尊敬和欣赏这位老师。然而,他的教育方法可能过于陈旧。 总的来说,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感情是复杂的。他尊敬和欣赏老师的慈祥和热爱读书的精神,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持保留意见。
示例二:阿长是一个善良、淳朴、关心小孩的普通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身上带有旧社会愚昧迷信的思想,阿长作为底层劳动人民,虽然在思想上存在局限,依旧存在着美好善良的部分。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和怀念之情。
示例三: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细致、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没有民族偏见,鲁迅对藤藤野先生是充满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4)①讲读书籍内容覆盖范围广,为用户提供多种知识服务,书友们可用更少的时间从精选书中获得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智慧、心灵的滋养。
②根据书本内容重新组合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压缩精简再呈现一番精彩的解读,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随时读书学习,享受书本“精华”。
③以书籍为核心,采用多种新阅读方式,覆盖全年龄层的读者。
7.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8.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言之成理即可)
9.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0.文章第②段把“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与“不少人的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与“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通过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有力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11.先叙述后议论(先叙后议); 先叙述了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接着进一步论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对白求恩高风亮节的精神作出评价。
12.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用略写与详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中心。 13.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从听觉上来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来写的。 14.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百草园中的动物带给“我”的无限趣味。 15.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
16. 舍弃 舍弃 回头看 下雨 17.(1)和别人约好一起去,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
(2)于是前往,亲自跟他说取消酒宴(喝酒)。 18.示例一: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断,态度恶劣;元方必须“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表现,也是给友人一个教训。
示例二: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19.道理:为人一定要守信;启示:能围绕守信谈感想即可。
20. 约定 离开 才 舍弃 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22.无信 无礼;做人要言而有信,要懂得礼貌,要知错就改等(符合本文内容即可)。
23. 谁遇到了不知种属的鲸鱼? 他们遇到这个不知种属的鲸鱼时,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最后搞清楚了鲸鱼的种属了吗?(紧扣小说“不知”的核心内容,围绕叙事要素提问,意对即可) 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并企图向阿罗克纳斯教授们发起进攻。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示例1:尼摩艇长是一个危难面前,身先士卒,无所畏惧的人,比如遭遇章鱼袭击时,章鱼的两只触手抓住了尼摩船长身边的水手,尼摩船长大叫一声冲了出去和章鱼决一死战。尼摩船长还是一个善良仁慈的人,他不仅救了采珠人的命,还把黄金送给贫困的人。
示例2: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
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有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
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半富,重情重意。
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连求自由的心理。
24.例文
遇见
遇见,遇见,是人生的遇见;人生也就是遇见,一场短暂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遇见……
踏上了回家必经的小径,我仔细地打量着这所有的一切。这亦是一些遇见,但遇见的很平凡。每个人眼中都有着这些遇见,但每个人的内心则不同:有的内心平静如水,认为太平凡不过,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有的内心微波荡漾,平凡的事物有些也很美,外表令人赞叹;再有的内心波澜起伏,比如我。
这只是一次意外的遇见,当时我散步于楼下的野草园附近。一边用刚学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赞叹野草,一边则东张西望,环顾四周。待我像一个飘飘欲仙的诗人走进野草园,却蓦然停步,眼盯野草园:草园中央,似乎无中生有地冒出了一株向日葵!这才忆起已好久未至野草园,而那黄色的衣衫则给这野草园平添了无限生机。
然而,自我当日与它遇见后,我却心中总觉得有什么怪异未解之处。于是便天天去看望它,如同是它的哥哥,每天关心它,爱护它,我心中莫名其妙的对它产生了亲密感。
一天,我手持雨伞,孤零零的回来了。我没有去看它,只是默默地一个人待在房间,竭力屏蔽外面轰隆隆的雷声与雨滴溅打的声音,愣愣地望着桌上一张“不省人事”的将要四分五裂的试卷,兀自出神。愤愤地,一股作气地,把一瓶可乐喝了下去。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气之下,我从伞架夺过雨伞,“扑通”一声冲到雨中。
雨愈下愈大,隐隐约约地瞧见,几朵被打击得低头示弱的无力的小花与它,它依旧似平常:昂首挺胸,坚毅挺拔地伫立在雨中,似一尊高大的佛像。我看见了,它在笑;我听见了,它说:“不要为过去而悲伤,人生唯有挫折才愈精彩,要面对困难,迎头向上,向刘禹锡一样,“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离开了。
之后,我搬家了,我亦不知它现在如何。我知道,要像它一样永远抬头向着阳光,驱散心中的阴霾——毕竟,那是我与它最美的一次相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