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七年级练习(九)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 ① 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 ② 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③ !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jì rǎnɡ B.jì xiānɡ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篮 ②纹 ③气 B.①蓝 ②文 ③乞
C.①篮 ②文 ③乞 D.①蓝 ②纹 ③气
二、综合性学习
2.班级开展“天下国家”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文同学想在活动上朗诵岳飞的《满江红》,下列选项中感情基调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忧郁感伤 B.雄浑豪迈 C.含蓄委婉 D.慷慨悲壮
(2)下面是小语同学搜集的两则名言,请任选其中一则把你的理解或感悟批注在横线上。
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②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注])
[注]李家钰:抗日名将。他多次率部重创日本侵略者,最终血染沙场、为国捐躯。
批注:
(3)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两条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三、诗歌鉴赏
木兰诗(节选)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4.结尾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6.文中对白求恩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这样称呼的原因。
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
对同志 对人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丹麦·安徒生
①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②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③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④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的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⑤“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⑦“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⑧“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9.根据朗读的重音、停连、语气、感情基调等知识,参照示例,为划线句做朗读设计,并归纳童话的艺术特点。
示例: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朗读设计:重音落在“不惜”“所有的”和“都”上,同时语气延长,突出皇帝对新装的极度痴迷。
(1)朗读设计: 。
(2)在朗读这些句子的同时,我们发现 是童话的艺术特点之一。
10.结合语境,发挥联想与想象,以第一人称补上下面句子中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他并没有穿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11.选文中出现了四次“后裙”。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借这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群体?
12.安徒生说:“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结合文本和生活体验,说说作者让小孩子揭穿真相的意图。
五、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3.翻译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意与日去
③嗤其朴陋
④尔与诸弟戒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1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B.【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珍时这三个条件。
D.【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影响学习与做事的效果。
16.【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节俭的习惯?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 三十而立
18.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六、名著阅读
22.下面是某同学阅读名著时对所读语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原文 批注
原文 A.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②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③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 B.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④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①这是小说中祥子去车行买第 辆车的情形。 ②句可以看出祥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 ③处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祥子内心 的情感。 ④心爱的 被逼自杀,使“他”“坠入那无底的深坑”,精神彻底地垮了。
七、作文
23.请从以下五个成语中任选三个,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中心,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80字左右。
不求甚解 神采奕奕 美不胜收 刨根问底 精益求精
参考答案:
1.(1)B
(2)D
2.(1)D
(2)示例一: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我们中学生应该向古代的仁人志士学习,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示例二:李家钰将军对祖国、对人民爱得深沉,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的钢铁誓言!(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材料内容亦可)
3.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 4.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5.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6.白求恩: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白求恩医生: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白求恩同志:从共产党员的角度来说。 7.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感动。改后,句子的语气没有原句强烈,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不能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8.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9. A 重音落在“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上,“都要”延长语音,语调上扬,突出皇帝换新衣的次数之多,读出讽刺意味。 10.示例:哎呀!我怎么就脱口而出说了真话?这太危险了,我得赶紧找个理由保住自己的面子!对啊,我只是在重复小孩子的话罢了! 11.游行前,内臣在皇帝后面拾后裙、托后裙,极力掩饰自己看不见新装;揭穿真相后,仍跟随皇帝后托着不存在的后裙,继续装模作样地演戏;塑造了一群愚蠢、虚伪、阿谀奉承、自欺欺人的内臣。 12.本文用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揭露并讽刺了皇帝、骗子、大臣等成人的丑陋虚伪的本质。同样的故事也常发生在现实中,如在他人违背事实的夸奖中沉迷,被人点破的那一刻却又尽力地维持自己可笑的尊严。作者借小孩子的口揭穿成人世界的谎言,将小孩子的纯真与成人的虚伪形成对比,既呼唤孩子内心的美好,又引导成人审视自我、净化灵魂。
13.①振奋。②意志。③讥笑。④引以为戒。 14.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 15.C 16.培养节俭的习惯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中所说,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习以为常,就靠近奢侈而远离节俭了。我们要做到不攀比吃穿,不铺张浪费,发扬节俭美德。
17.C 18.D 19.D 20.①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②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2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22. 一 激动、兴奋中夹杂着紧张 小福子
23.示例:春光正好,切莫辜负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读书正好!少年正是读书时,不求甚解,却能领略美不胜收的文字之美;学贵有疑,若遇疑惑,不妨深入探究,刨根问底,以求精益求精的学问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