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8课,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其中,第1、3、4、5、6课是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 生认识的延伸,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总之,整个单元,两条线索并进,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课标分析:
一、核心概念: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2)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3)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1) 5.2.2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 5.2.3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 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3)5.6.8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 5.6.9 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5) 6.2.3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6) 6.2.4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7) 8.2.4 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8) 8.2.5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动物共同特征。
(2)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3)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知道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列举相关实例。
(4)在认识常见生物、认识生物生存行为的过程中,认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
(5)能说出植物和动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认识到植物、动物的某些结构具有帮助其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6)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
(7)能分析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
(8)能记录、整理和描述常见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9)对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以及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饲养小动物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在年级“动物”单元观察蜗牛、鱼等常见动物的基础上,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观察蚕的生命需求、不同时期蚕的形态结构及与其相适应的动物的一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蚕的繁殖方式,建立生命周期的模型。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生及更 多动物的一生。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不同。
2.动物通过卵生或胎生方式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3.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4.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5.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动物类群都有自己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
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生长变化。(2)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发育变化过程。
探究实践
1.能制定计划,长期观察,研究蚕的生长变化和发有过程。
2.能从个别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3.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态度责任
1.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2.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3.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记录结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4.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5.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6.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7.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8.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难点:
1.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
2.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3.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4.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5.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6.掌握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7.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8.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2.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思维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蜗牛、金鱼等动物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平时也在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蚕的一生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探究实践
1.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3.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4.观察蚕卵孵化小蚕的过程,并按照计划做好记录。
态度责任
1.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小蚕。
3.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探究发现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准备:课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PPT、蚕宝宝图片]
1.PPT出示蜗牛、鱼的图片,提问:它们从哪里来?
2.PPT出示蚕的图片,提问:它是谁?它从哪里来?
3.PPT出示问题: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的哪些方面?
4.揭示探究主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二、探索
探究与研讨
[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一: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观察过蚕卵吗?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2.PPT出示放大镜和尺子的图片,提问:如果给你这些工具,能帮助你解决困难吗?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蚕卵的什么特征?
3.师生交流后,小组观察蚕卵并将蚕卵的特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为紫黑色或灰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下去的。
活动二: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
PPT出示并提问:蚕卵是怎样变成蚕宝宝的?
师生讨论交流中小结: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2.PPT出示提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1)PPT出示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师生交流: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场所。
活动三: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1.提问:养蚕是一件漫长的事,在此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
2.思考:
(1)观察蚕的一生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
(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
(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
3.出示观察计划表(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完善记录表。
三、研讨拓展
1. PPT出示刚产下的蚕卵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观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布置作业:养蚕活动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从观察蚕卵开始,并及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四、练一练
1.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 )。
A.水 B.温度和湿度 C.食物 D.无法确认
2.下列各种工具中,可以把蚕卵看得更加清楚的是( )。
A.放大镜 B.小刀 C.尺子 D.直接用肉眼观察
3.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天或夏天出生,说明( )。
A.蚕喜欢春天或夏天 B.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 C.人类的需要 D. 无法确认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思维
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探究实践
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态度责任
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
2.课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感受长期观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探究发现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
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二、探索
探究: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
1.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2.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
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
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
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
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
3.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4.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三、研讨拓展
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
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机动指导完成作业题。
四、练一练
1.鸡蛋的卵黄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是( )。
A.提供营养 B.提供水分 C.提供氧气 D.无法确认
2.动物的卵内部结构基本相似,但不同的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下列动物的卵外有硬壳的是( )。
A.蚂蚁卵 B.蛇卵 C.蛙卵 D.鱼卵
3.纵向切开一个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到里面有气室,它的作用是( )。
A.提供营养 B.保护 C.提供氧气 D.无法确定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蚕长大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描述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思维
1.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2.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3.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探究实践
1.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2.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态度责任
1.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课件。
学生: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小组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图片,小组记录]
PPT出示各小组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
提问:我们已经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蚕, 哪个小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小蚕农”的经验?
PPT出示几张不同时期的蚕的幼虫的图片。
提问: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
3.提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
二、探索
探索:蚕的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
[材料准备:四龄蚕、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蚕的活动视频、活动手册]
1.提问:从孵化到现在,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
(1)PPT出示蚕吃桑叶、排便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2)PPT出示正在蜕皮的蚕的图片和眠的图片。
2.提问: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
3. 小组活动观察蚕:
(1)观察蚕的身体结构。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口器。
(3)将蚕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4)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三、研讨拓展
[材料准备:蚕的活动图片、教学课件]
1. 小组交流汇报各自发现,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
2.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小结:
(1)蚕的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眼和口,胸部有三对胸足,腹部有四对腹足,最后面还有一对尾足,身后有一突起的尾角,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是用来呼吸的。
(2)蚕的眼睛长在头部,但视力非常不好。蚕是用口进食的,利用三对胸足协助把持住桑叶进食。
(3)蚕真正的足——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蚕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
(4)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不停扭动。
2.提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些什么?
3.适时小结: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材料准备:五龄蚕吐丝的图片、教学课件]
1.播放五龄蚕吐丝的视频。提问:一些蚕身体开始变透明了,而且不再吃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类似这种现象在成蛹之前会出现几次?
2.提问:为了让蚕能更好的吐丝结茧,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3. PPT出示各式各样的蚕房子图片。
4.小结拓展:我们将继续为蚕的生长发育做好积极准备,并及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像观察蚕这样去观察饲养生活中的其他小动物。
四、练一练
选择题
1.我们在饲养蚕时,最好给它们喂食( )
A.柳叶 B.杨树叶 C.桑叶 D.青菜叶
2.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蚕呈( )
A.细丝状 B.正方形 C.纺锤形 B.球形
3.蚕宝宝从卵里孵化出来了,我们应该( )
A.经常在小蚕身上喷水 B.保存小蚕“房间”清洁
C.经常喷洒杀虫剂 D.把小蚕放在密闭空间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3蚕长大了
【教学反思】
2.4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思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探究实践
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态度责任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 2.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
学生: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
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
二、探索
探索:蚕茧蚕蛹
活动一:观察蚕茧
[材料准备:学生的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教学课件等]
1.师出示蚕茧图片,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表述不是特别清晰可以借助视频进一步描述。
2.提问:蚕宝宝吐丝结茧时不断地把自己包裹再里面,此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3.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4.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呈现在板书或课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茧解决疑问。
5.提供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形状、看看颜色、量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
6.交流观察所得。
活动二:观察蚕蛹
1.师过渡:通过刚才对蚕茧的观察,似乎还有好多的疑问没有解决。特别是内部的情况还是不明显,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
2.师提供蚕茧。
3.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
研讨拓展
研讨:
1.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
2.PPT出示上节课展示的蚕宝宝幼虫的身体结构,比较蛹与幼虫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补充交流 “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问题的想法。
4.播放“蚕为什么吐丝结茧”视频,适时补充: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同时,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5.小结: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
拓展:
1.提问: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
2.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
3.推荐阅读《昆虫记》。
四、练一练
1.蚕蛹的形状像( )
A.花生 B.蚕豆 C.圆球 D.鸡蛋
2.下列动物一生中要经过蛹的阶段的是( )
A.菜粉蝶 B.蜻蜓 C.蝙蝠 D.青蛙
3.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成为5龄蚕,再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这个现象说明( )
A.蚕快死了 B.蚕要结茧了 C.蚕要冬眠了 D.蚕要生病了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4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反思】
2.5蚕钻出了蚕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指导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2.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知道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思维
1.本课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蚕蛾”,从“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出发,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以及“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等。
2.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探究实践
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2.能够基于观察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态度责任
1.愿意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敢于表达观察所得,乐于分享观察蚕蛾生命过程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 2.蚕蛾破茧羽化视频。
学生:蚕房(内含蚕蛹、蚕蛾)、放大镜、蚕蛹标本、蚕茧标本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PPT蚕蛾产卵图片]
1.PPT出示谜语,引出探究对象:这节课研究蚕的成虫阶段——蚕蛾。
2.提问:你们在蚕房看到它了吗?它是怎么样的?
二、探索
探索:蚕卵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材料准备:PPT、蚕蛾破茧羽化视频、蚕房、蛹、蚕蛾等]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PPT出示提问: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的蚕房有了怎么样新的变化?
(2)PPT播放“蚕蛾破茧羽化”视频:边看视频边仔细观察茧中钻出的蚕蛾。
(3)学生观察活动:蚕房里的蚕蛾在干什么?
(4)PPT出示提问: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
(5)小结: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干燥展开,蚕蛾振动双翅,不吃也不喝……
2.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
(1)小组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怎么样?有哪些器官?
(2)PPT出示图片,全班讨论梳理蚕蛾的外形特征。
(3)小结: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状;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三对足、两对翅,翅膀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两对翅、三对足。
(4)PPT播放雌、雄蚕蛾图片,讨论交流:如何区分雌雄蚕蛾?
3.比较蚕蛾与蚕蛹的外部特征。
(1)提问:茧里钻出来的蛾子是蛹变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2)出示蚕蛾的标本和蛹的标本,提问:蚕蛾的身体各部分可能是由蚕蛹的哪部分发育来的呢?
(3)PPT出示蚕蛹和蚕蛾的图片,将身体相对应部分连线。
(4)小结: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
三、研讨拓展
研讨:实验发现
[材料准备:PPT图片]
1. PPT出示提问:哪些动物的形态与蚕蛾相似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 PPT出示并小结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有些昆虫的翅膀退化。
拓展:这些动物是昆虫吗?
1.PPT出示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是昆虫吗?说说你的理由。
2. 阅读科普读本,认识更多的昆虫。
3. 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五、练一练
1.蚕在( )的时候,就要做茧了。
A.吐丝 B.休眠 C.蜕皮 D.化蝶
2.蚕的成虫阶段是指( )。
A.蚕卵 B.吐丝结茧追之前的蚕 C.蚕蛹 D.蚕蛾
3.蚕茧的茧壳对蚕起到的作用是( )
A.抽丝 B.保护 C.防寒 D.美观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5蚕钻出了蚕蛾
【教学反思】
2.6蚕的一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食物以及生活空间。
2.理解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3.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科学思维
本节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六课,也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总结课。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将话题聚焦到“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意在引领学生回顾并整理养蚕这段时间的所得。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也是对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整理通过蚕的一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保护动物的环境。
探究实践
1.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基于观察记录,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一生。
态度责任
1.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2.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3.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难点:掌握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2.蚕各个时期的图片、统计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表格
学生: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学生活动手册、蚕的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PPT]
1.PPT出示问题。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养了将近2个月的蚕了,从蚕卵直至蚕蛾死亡,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对蚕进行研究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总结蚕的一生所经历的过程。
3.PPT出示问题及四个阶段蚕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4.小结:根据每个阶段蚕的形态的不同,蚕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主要阶段。
二、探索
[材料准备:PPT、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学生活动手册、蚕的观察记录表]
探索一:召开一次展示交流会
1.PPT出示交流展示的图片。学生分组展示对蚕的观察记录资料。
2.结合各组展示的资料,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补充。
3.PPT出示“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全班各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资料,可根据“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准备汇报交流。
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征 运动情况 吃食情况 时间(天) …
蚕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注:“时间”这一列,小组内可填写一个时间范围。
4.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进行相互评价。
5.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中生长变化情况,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同学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其它的动物。
探索二: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
PPT出示书本上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是蚕的什么时候或者这些蚕在做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3.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养蚕经历,这几张图片的顺序应是如何的?
4.PPT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独立完成活动手册。
5.抽样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6.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蚕的一生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请将这几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体会蚕的生命历程。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三、研讨拓展
研讨一:蚕的寿命
1.PPT出示蚕的寿命计算。算一算:蚕的一生大约是多长时间?
2.提问:同学们对于蚕的一生有何看法呢?
研讨二:画一画蚕的一生循环图
1.PPT出示蚕的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提问: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提问: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长此以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大自然中的生物才得以不断地延续。
研讨三:蚕的生存条件
1.讨论: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是怎样满足它们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3.提问:有些同学的蚕在中途死亡了,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你的蚕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打算明年如何解决?
4.小结: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拓展
[材料准备:PPT]
1.PPT出示菜粉蝶和蜻蜓的生命周期图。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老师还带来了其它昆虫的一生,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3.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四、练一练
1.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大约为( )。
A.20天 B.35天 C.56天 D.48天
2.饲养蚕的正确做法是( )。
A.把蚕放在封闭的盒子里饲养
B.喂新鲜的桑叶
C.在蚕的身上喷防蚊液,防止它被蚊子叮咬
D.用手抚摸蚕宝宝
3.蚕是靠( )来感知食物的
A.视觉 B.味觉 C.感觉 D.听觉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6蚕的一生
卵 蚕(幼虫) 蛹 蚕蛾(成虫)
【教学反思】
2.7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2.了解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作为庇护场所。
科学思维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七课。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饲养蚕宝宝,已经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以及它的变化和繁殖。这一课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了更多的动物,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懂得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是建立和谐家园,创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探究实践
1.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态度责任
1.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通过交流调查发现,可以互通有无,分享探究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2.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
学生:课前收集的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PPT出示蚕宝宝的图片,提出问题:蚕是怎样出生的?
2.PPT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提问: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是怎样出生的?
3. 揭题:动物的繁殖
二、探索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认识卵生动物
1.提问:我们养过蚕,知道蚕是由卵孵化出来的。除了蚕,其他哪些动物也是靠卵繁殖后代的?有什么理由或证据吗?
2.交流后适时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二)认识胎生哺乳动物
1.PPT出示猫和狗的图片,提问:你们是否见过猫或狗生小宝宝,它们与蚕的繁殖后代的方式相同吗?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提问: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和猫、狗相似呢?请举例说明。
4.适时小结: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三、研讨拓展
研讨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
2.PPT出示12种动物的图片,提问: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卵生动物,哪些属于胎生哺乳动物? 你的理由是什么?
3.提问: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请说说理由。
4.提问: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5.适时小结:人类也是胎生的。
拓展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出示图片,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其他动物有家吗? 其他动物的家一般会建在哪儿呢?
2.出示PPT各种动物的家图片,学生欣赏。
3.提问:我们人类会“打扰”动物吗?有哪些不好的行为?我们可以怎样改正呢?
4.小结: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活,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积极保护动物、植物出一份力。
四、练一练
1.下面动物中,( )的生殖方式与金鱼的生殖方式不同。
A.蝗虫 B.乌龟 C.家兔 D.青蛙
2.( )不是卵生动物。
A.蛇 B.鱼 C.狗 B. 乌龟
3.分类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
A.青蛙、蚕、蜻蜓、苍蝇都是变态发育
B.鱼、青蛙、鸡、兔子都是由卵孵化而来的
C.狗、鸡、羊、猫都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
D. 鱼、蚂蚁和乌龟的卵都很硬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7动物的繁殖
【教学反思】
2.8动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奶汁长大(哺乳)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动物。
3.识别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感受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
探究实践
1.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基于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态度责任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动物的一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难点: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2.科学记录单、班级研究记录表。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明确问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出示蚕各阶段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2.出示蚕的生命历程循环图,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出示6种动物的图片
提问:其它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
4.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进行描述或者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动物一生的事例。
5.教师适时补充小结,揭示课题:动物的一生。
二、探索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
活动一:了解鸡的一生
1.PPT出示谜语。
2.提问:从谜语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关于鸡生命历程的信息?
3.PPT出示蚕的一生和鸡的一生的图片资料,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4.PPT出示关于鸟类这一种动物的特征,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5.PPT出示图片:“麻雀的一生”和“燕子的一生”
小结:鸟类的生命历程: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
6.小结:与昆虫一样,鸟类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活动二:了解狗的一生
1.播放视频 “狗的一生”,提问:看了视频,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狗的生命历程有哪些特点?
2.小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有毛、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3.PPT出示图片
提问: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4.小结:与昆虫和鸟类一样,哺乳类动物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活动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 PPT出示全家福图片,提问:我们了解了鸡、狗的一生,而我们人也是动物,我们的生命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2.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3.提问:在人一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没有明显的变化?跟前面研究的哪类动物更相似?
4.总结:人生命历程的主要阶段,同时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三、研讨拓展
研讨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科学记录单、班级记录表]
研讨一: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与动物的一生有关的词汇以及空白韦恩图,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完成对“蚕”与“鸟类”一生的异同点填写。
2.PPT出示空白韦恩图,让学生从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种类的动物中选择两类再次进行比较交流
研讨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1.提问: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2.提问:人生命历程中的哪些特殊信息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3.小结:人是一种(高等)哺乳动物。
研讨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1.PPT出示科学活动手册图片,提问: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大家对动物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动物、植物是生物,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建筑、汽车、玩具等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又有哪些区别呢?
2.请完成活动手册表格。
3.交流展示活动手册内容,适时补充小结:生物有许多共同之处:生长、繁殖后代、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对外界变化作出反应等。非生物往往不具有这些特征。
拓展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动物一生随环境变化,它们的身体特征及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你知道哪些关于动物一生中有趣的事情?
2.学生交流。
3.PPT出示关于动物的科学小报,小结:要积极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多学习多观察。
4.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练一练
1.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列描述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
A.手指变多了
B.手臂变长了
C.脚变大了
D.身高变高了
2.下列行为中,( )不是动物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的行为变化。
A.变色龙变色 B.兔子换毛 C.蛇冬眠 D.大雁南飞
3.“大部分会飞,身体长有羽毛和翅膀”是( )动物的显著特征。
A.鱼类 B.哺乳类 C.鸟类 D .昆虫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板书设计】
2.8动物的一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