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要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基础自测】见练习册
【课堂导学】
二、过程
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由盛而衰的转折——
后期防卫战
失败——1864年,
[要点补充]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洪仁?ǜ赏酰?
3、后期防御战
1858年 打垮江北大营 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合力
1858年 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主力) 合力 胜利
1860 年 攻破江南大营 合力
1860年 上海(李) 分力
1861年 安庆(陈) 分力 失败
4、失败
①标志:1864年天京的落陷
②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③天平天国运动性质:反封建(主要)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④天平天国运动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三、治国纲领
1856年《资政新篇》 洪仁?谝桓鎏岢鲈谥泄?⒄? 的主张
1、目的:重振太平天国
2、内容:
3、评价:
a.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c.《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要点补充]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主《天朝田亩制度》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平均分配
《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2、天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例题解析]
1、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领导者: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斗争方式:都采取武装斗争
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结 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影 响: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组织形式)
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斗争长达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仅仅一年,斗争区域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
经济
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
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
反映
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当堂检测】
1、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康輶纪行》
2、《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3.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相
4.太平军中曾流传“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的歌谣,与其出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变乱
5.(2003·上海·2 5)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日:闻兄
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夕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
成了( )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知识梳理】见练习册
【课后反思】
C D ADA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客观上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材料中的“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更能证明这一点,读清材料的题意才能正确做题,材料的主旨是在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关系,而不是其他的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才兴办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使中国融入世界,所以他这样说的理由只能是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催生了洋务运动
3.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具有片面性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观点是建立在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农民政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评价的,而《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故属于革命史观,但是他没看到太平天国实际是要建立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民政权,故运用了革命史观,但是具有片面性;蒋介石的观点中“以抗满清”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具有革命性,也是运用了革命史观,但是他也没看到太平天国还具有局限性的一面,所以也具有片面性,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4.《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B.主张效法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了思想上的启蒙
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资政新篇》最主要的新的地方是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故选B。A项是B项的表现;C项说的是启蒙运动;D项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期就已经实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比较
5.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主要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洪仁?岢觥蹲收?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不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也有保守性和落后性。 B D两项不对,这反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主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洪仁?摹蹲收?缕?肥侵泄?耸状翁岢鲈谥泄?⒄棺时局饕宓纳柘耄?虼搜?。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洪仁?岢?
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4分)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6分)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5分)
【答案】
(1)《资政新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2)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建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6分)
(3)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的认识落后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勾结。(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紧扣题干中的“历史发展方向”,从而联系所学知识,明确太平天国政权中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
(2)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明确这里是指“南京”;从而联系所学知识,明确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注意语言表述,一一对应即可。
(3)主要从主观与客观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明确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注意理清基本史实。
考点:近代史上与南京相关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迁移与分析能力,理清近代史上与南京相关的历史事件,明确基本史实的识记工作。
课件9张PPT。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一)天京事变1、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洪杨矛盾(直接原因)2、概况:逼杀责疑走杨韦石杀洪3、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洪仁? ——《资政新篇》 1859年1、内容政治经济文教
外交2、评价: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1)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进步性: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试谈谈你的看法。《天》: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平均主义《资》:发展私有制,资本主义色彩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矛盾之处,且《资》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结论: ①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不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而《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③从经济主张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三)太平天国的失败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2、失败的
原因:想一想(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2)战略上的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
客观(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意义2、教训: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作用)?
①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④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发展形势爆发T顶点1856D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形势示意图1851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颁纲领举北伐又西征1853s天朝田亩制度天京突围至顶峰天京变乱金田起义1、点“S”代表的事件是什么?对应的时间是哪一年?顶点“T”对应的时间是哪一年?请简要口述太平天国运动从点“S”发展到顶点“T”的过程。2、到达点“T”后,曲线又将如何运动?什么原因迫使它这样运动?3、下降到点“D ”后,曲线又将如何运动?为什么?时间:年新纲领新核心资政新篇1859U4、再次上升到点“ U ”后,曲线最终是怎样运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哪些事件反映了这种趋势?中外联合安庆失陷围攻天京天京陷落186418621、关于《资政新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BD、比《天朝田亩制度》进步A、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B、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A、没有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B、内部不团结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
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解析 太平天国是近代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大规模
农民战争,中外反动势力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
上勾结起来,剿杀了太平天国运动。D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③运用: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
【教学过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经过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也就在此时,内部争权夺势的矛盾激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最终导致失败。
五、天京变乱(板书)
1.原因(板书)
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板书)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
2.经过(板书)
师:关于天京变乱的过程,初中知识和上节的课前演讲都已涉及。请同学们看投影,随老师一起来回忆。(投影:《永安封王表》复合投影片)
生:(随老师一起回忆)
师:这是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分封的诸王。其中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在前期斗争中先后牺牲;(在相应的位置盖住)剩下的领导人都卷入了天京变乱中。变乱的焦点和起点是洪杨之争。洪秀全借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盖住)但韦昌辉在执行中肆意滥杀,继而被处死。(盖住)接着,石达开主持政务时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负气出走,在四川大渡河边全军覆没。(盖住)
3.影响(板书)
师:经过这场变乱,领导层就只剩下洪秀全一个人了。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此时,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并封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赏酰?芾沓??#ǜ春贤队埃┣胪??墙岷辖滩男∽掷戳私庹馊?唤?臁?
生:(阅读教材)
师:这三位将领中陈玉成、李秀成年轻有为;干王洪仁?恼?ㄔ蛟谟冢??岢隽撕苡忻?母母锬谡?徒ㄉ韫?业男路桨浮??蹲收?缕?贰#ㄍ队埃骸蹲收?缕?肥橛埃?蹲收?缕?诽岢龅母母锓桨干婕罢?巍⒕?谩⑽慕獭⑼饨桓鞲龇矫妗?
政治
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文教
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外交
和外国通商往来,但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强盛时期
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弱时期
经济主张
废除私有制,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私有制
群众基础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反应不积极
相同
?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六、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板书)
师:太平军在这一阶段进行了哪些斗争?请阅读第25——26页有关内容,同时在书上做出标记。(准备《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形势图》)
生:(阅读并思考)
师:请一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以标题形式将几次重大斗争写在黑板上。同时,请同学们在地图上迅速寻找涉及的地名。
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写出这一目的几个子标题,其余同学阅读地图)
师:(修改并讲解)
1. 破江北大营。
2. 三河镇大捷。
3.破江南大营。
4.上海战役
5.安庆保卫战
6.天京保卫战(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距离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它留给我们后人很多很多的思考。现在再来看历史上的这一幕,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呢?
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板书)
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请同学们看第27页注解。史学界有三种观点。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注意,你的观点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在这里给一个提示,性质的判定可以从斗争目标、纲领、口号、任务、成果等方面来考虑。同学们的见解不同可以辩论。
生:(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进行辩论)
师:(适时停止辩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只要能够以史实说话,且你的史实能够与论点一致,那你的观点就能立住脚。现在看来,不管哪一种观点,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是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即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有了这点共识,我们再分析其失败原因时就容易一些了。
2.失败原因(板书)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材已经做出了分析。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并作出标记。
生:(阅读并作标记)
师:从书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应怎样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
师:分析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也就是书上提到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我们先看主观方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其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找一找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归纳)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分析的《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狭隘、保守、自私、分散)。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没有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和保持内部团结。
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族、汉族地主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
3.历史功绩(板书)
师:教材将反封建作为首要的历史功绩。你们对这一点怎样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总结)因为推翻封建统治是历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国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太平天国革命是顺乎历史发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历史功绩。
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相关史实。
生:(翻阅教材)
师:(总结并引导)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是反抗的一个重要内容,前面在讲上海战役时曾经谈到过。除了武装斗争外,还有没有其它斗争的形式?(投影。材料“太平军占领宁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角直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既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之。”)
生:(阅读并思考)
师:从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国在对外贸易时所持什么态度?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小结)太平天国主张对外通商,平等贸易,否认外国侵略者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在中国的侵略特权。太平天国一方面严禁鸦片贸易。当鸦片贸易的消息传到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地后,鸦片贩子哀叹:“上等鸦片不断跌价!”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规定外商货物同样交纳税金。这样,外国侵略者原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印度的企图破产了。
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斗争,太平天国都使侵略者强烈感到中国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国坚持正当贸易,反侵略,以及维护民族尊严等主张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还在于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的影响。同学们所熟知的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从小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诩。
太平天国提出的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它所主张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还具有世界意义。请同学们回忆世界近代史上,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其中哪几次起义影响较大?
生:(回忆并作答)
师:这几次起义中,又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参加群众最广泛。这些斗争虽然缺乏联系,但反对的却是共同的敌人——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势力。太平天国和这些国家的革命斗争互相影响,互相推动。
至此,我们对太平天国革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去阅读有关书籍。其中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上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部书提供了有关太平天国的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呤俐是当时一个少有的“不顾个人利害并且怀着博爱精神来研究广大中华帝国的幸福和前途的欧洲人”。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这场伟大农民运动,或许你会有更新更客观的认识。
师:今天课后的练习内容是请同学们据自己的认识和逻辑思维方法设计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结构图。形式不限,但要让别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识的脉络,了解这一运动的概况。
【课堂小结】
本课时的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取得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第二,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后者,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最终导致失败。
【板书设计】
五、天京变乱
1.原因
2.经过
3.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六、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
2.失败原因
3.历史功绩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要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基础自测】见练习册
【课堂导学】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组织基础: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
3、理论来源:西方 、中国 、农民的
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特点: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4、领导核心
二、过程
开始——1851年初,
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9月,
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 (同清朝对峙)
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要点补充]
1、北伐、西征、东征概况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时间
1853年
1853年
赖汉英
1855年
石达开
1856年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
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2、北伐失败原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三、治国纲领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社会
3、社会核心思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4、评价
(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 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
(空想性) 思想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建立在 经济的基础上
【当堂检测】
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的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3、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北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击砣ノ?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知识梳理】见练习册
【课后反思】
D B A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有学者认为:近代“清廷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对这种论述最贴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清廷的注意力主要集中……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2.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取“王居”其中之意”可知,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称王是追求目标,所以A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3.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不符合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虽然正确。D明显错误,因为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因为它仍然强调三纲五常的等级思想,因此A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4.“他们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他们的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与天王,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反对封建礼教的决心与勇气
B. 具有了近代民主平等意识
C. 是农民阶层学习西方的救国探索
D. 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及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依然没有摆脱主观传统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明显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5.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C.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不相同,前者建立封建国家,后者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两者发布的文件都以“讨胡檄”为名,可联系两者的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即可判断两者都是在利用民族矛盾从而达到推翻清政府之目的,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前者,排除。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6.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近代中国某事件“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各省的秩序恢复了。”其中的叛乱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理解。材料中“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指的是晚晴代表地主阶级的曾国藩等人,他们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各省的秩序恢复了”不符,排除。故选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1分)
(2)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分析其原因。 (5分)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二指出,这本书的特点(3分)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2分)
【答案】
(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分)
(2)理想社会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2分)
不能实现。(1分)原因:这一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2分)
(3)作者:洪仁?#?1分)特点:中国近代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或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2分)
(4)《资政新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纲领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主要是紧扣材料,尤其是材料的注释“《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依据所学可知,这两个文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两个革命纲领。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一方面要联系所学,一方面要紧扣材料。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揭示了其目标。联系所学回答原因。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后期革命纲领《资政新篇》的分析与认识。联系所学可知,此书的作者是洪仁?A?邓?У摹蹲收?缕?返哪谌菘芍?涮氐闶牵褐泄???钤缣岢龅拇?凶时局饕迳?实母母锓桨浮?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近代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在《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中,前者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后者主张绝对平均主义,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15张PPT。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三: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探究: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阶级矛盾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兴起的原因2、准备—创立拜上帝会(1)特点: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 的民间宗教相结合。(2)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
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
──摘自梁发《劝世良言》
材料2: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
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摘自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材料3:天上有天国,地上有天国,天上地上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摘自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洪秀全的思想与《劝世良言》的主张的本质区别。
②由以上区别,进而指出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 《劝世良言》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以求死后进天堂;洪秀全则号召人民反抗,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间天国。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兴起:
(2)初步建立政权:
(3)正式建立与清王朝
对峙的政权: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金田永安全州长沙武昌南京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金田起义
1851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农民阶级之局限 4、军事上: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目的
结果意义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断绝清政府财源失败胜利
胜利
沉重打击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内容3、评价土地分配:原则
方法产品分配:原则
方法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1)革命性:它主张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2)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①革命性:
②空想性:
③落后性: ----反封建
----平均主义
----小农经济为基础 1.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课 堂 作 业【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概念,它的领导阶级是中国资产阶级,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太平天国运动虽是农民运动,但是却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我们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而完整意义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正确答案C。 2.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
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 )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害怕得不到尊重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法令的规定体现了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强化等级
制度,开始由农民运动的领袖向地主阶级统治者
转化的过程,摆脱不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B3.“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A【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立场。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A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应明确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材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③运用: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请一两位同学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他们描述的内容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再加上两广地区灾荒连年,饥民纷纷暴动,这是直接的原因。总之,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总结: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的影响(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板书)
1.革命的准备(板书)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19页节选资料;第24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他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2.革命的兴起(板书)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
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战死)——长沙(萧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曾经发生争论。那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否正确呢?请大家课下围绕此内容查找、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1.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指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 “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边巡视边启发学生)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生:(领会,继续讨论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施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板书)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目的、将领、结果和意义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师:(简单讲解三大军事行动)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白色曲线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形势。
【课堂小结】
本课时的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取得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第二,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后者,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最终导致失败。
【板书设计】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的影响(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板书)
1.革命的准备
2.革命的兴起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2.评价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