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1. 把握大航海时代的时空框架和特征,了解西欧社会变化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用唯物史观解释新航路开辟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概述全球航路开辟的史实,并能辩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3.感悟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之间差异,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遗憾中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
2.全球航路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2.新航路及其他航路的关系。 3.郑和之后,为何再无郑和?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世界上最早的邮筒:一只来自好望角的靴子 出示好望角靴子邮筒的纪念碑,指明:靴子的主人是迪亚士,邮筒竟然是新航路开辟的产物。提问:迪亚士之后,航海家们又做了哪些探索? 【设计意图】用“靴子邮筒”的故事将五个世纪前的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件拉进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2:【探究活动一】偶然?必然? 出示材料让学生体会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意义。并借迪亚士幸存返航以及哥伦布“迷路”,意外发现美洲的故事,与学生一起探究,新航路开辟是偶然?还是必然? 材料1: 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学习任务1.回忆初中所学,研读教材上的图文资料(2幅航路图)。绘制时间轴, 列出开辟全球航路的主要国家、开辟者、航线。 从中可知,如果将哥伦布首航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是偶然的。因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但如果将哥伦布远航放在时间轴上,就可以看到航海出行并不是个案行为,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个时代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学习任务2.时空聚焦,分析航线特点和出海动机。 国家主体:西欧国家为主,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率先行动,荷兰、英国和法国紧随其后。新航路的开辟为。 航线特点:新航路在中心位置,其他航路在外围。也就是说新航路的开辟为其他航线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出示材料,进一步探究出海动机: 材料2:“(1500前后的世界)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的不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而是西欧人;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 亨利王子纪念邮票 葡萄牙的航海纪念碑 材料4: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通常被称为“航海家亨利”,发起向西非探险的目的就是要开启黄金贸易,发现利润可观的新航路,打探穆斯林世界的土地情报,为基督教争取信徒,与任何一个他可能发现的季度教国家结成反穆斯林联盟。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提问: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归纳西欧人的出海动因? 材料5: 哥伦布首航纪念邮票 提问:从图中可得,当时具备出海条件了吗? 归纳动因和条件 【设计意图】基于时空,感受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开拓创新精神的同时,逐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与其他航路之间的特征,认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及需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环节3:【探究活动二】发现?相遇? 材料6: 一张是刚才出示过的邮票,后一张是现存美国国会大厦的著名油画《哥伦布登陆》。通过一正一反,可以将哥伦布和当地土著的神态、文化等进行对比。 材料7(教材 “史料阅读”)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朝,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8(教材 “学思之窗”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联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座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提问:哥伦布等人“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等人将通过这些“发现”得到什么? 材料9:哥伦布纪念邮票和哥伦布的“通缉令” 1992年10月12日,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提问:指出庆祝的内容和苦难的含义 材料10∶在今天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矗立着一对纪念碑,其中一块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另一块则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设计意图】引入上述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书本材料,如“麦哲伦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描写航海中的艰辛,宣扬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哥伦布《航海日记》片段”以及“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的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环节4 探究活动3:世界?中国? 材料11: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材料12(教材 “问题探究”)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提问: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追问:中国错过了一个历史机遇。面对今天的世界,中国还能有什么作为? 材料1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 材料14: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遗憾中产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时代潮流,宏观洞察“一带一路”战略这一伟大探索。立足历史,领悟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 环节5:项目活动:请你设计一张或一组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主题的邮票,并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项目活动,对“全球航路的开辟”展开个性化解读,更深层次习得提炼史识的方法,升华对历史的理解。从历史学习的本质来说,这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史料阅读——尝试解释——成果展示。 【小结】今天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和一个项目活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通过探究活动1:偶然?必然?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通过探究活动2:发现?相遇?辨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多元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探究活动3:世界?中国?回答了百年前梁启超的“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之问,并联系今日中国之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提出“一带一路”,新时期的中国方案;最后一个项目活动,请设计一组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主题的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