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统编版)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改革的过程。 2.深入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认识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呈现的不同特点,理解这些运动对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及特点。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一战、十月革命、共产党的建立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 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最终结果各不相同:土耳其人达到了他们提出的大多数目标,而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只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这些起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 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endnoteRef:0] [0: ]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 师:材料中“革命的浪潮”指的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史纲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一、来龙之起:成因篇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今天要学习的事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中的核心概念,什么“民族民主运动”? 概念解析: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师:也就是说,民族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主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分析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高涨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在地图上分别标注具体标志性事件所发生的空间位置。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及其带给“南方”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增长,都为战后的革命运动开辟了道路。在两次大战期间“南方”地区成为全球性革命运动的重心,民族民主运动遍及亚非拉各洲。如中国先后发生了“五四”反帝运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反英斗争持续高涨形成华夫脱运动,尼加拉瓜桑地诺则领导了抗美游击战争。 ——摘编自高岱等《世界历史·殖民扩张与南北关系》 (请学生回答并讲解)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各国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成为领导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领导阶级;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力量。 二、走势绵延:概况篇 学习任务二:请同学们按历史学习小组,完成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三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特色代表性事件的概况介绍卡。(请各小组代表回答)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 亚洲时间阶段事件内容结果 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非洲领导者斗争对象与方式结果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埃塞俄比亚反侵略斗争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0 世纪二三十年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领导者斗争对象与方式结果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三、去脉之合:影响篇 学习任务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这次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二 这次革命浪潮虽然波及范围很广、持续时间较长,打击殖民主义势力也较为沉重,但这次革命运动基本上没有缩小殖民统治范围,也没有根本动摇殖民统治。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两次大战之间整个国际力量对比还不利于反殖民主义力量所决定的。 ——摘编自高岱等《世界历史·殖民扩张与南北关系》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1)形成了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回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斗争、争取民族民主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 (2)打击了殖民主义,冲击了殖民体系: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果来看,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都给殖民体系以沉重打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浪潮的兴起提供了范例、经验和教训。 (3)打击了帝国主义,冲击了国际体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了战略性通道,从而在国际关系旧格局的内部冲破限制。 局限性: (1)这次运动并没有缩小殖民主义的统治范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殖民统治。 (2)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将斗争方式限定在和平手段上,严重限制了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任务四: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三,完成材料中“ ”中的空缺信息。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统一性与多样性。 材料三 综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分以下五个类型③:第一个类型是以中国(和 A )为代表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第二个类型是以土耳其(和 B )为代表的、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第三个类型是以尼加拉瓜为代表的、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第四个类型是(以 C 为代表的,)由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五个类型是(以 D 为代表的,)由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些类型的多样性都具有时代的鲜明特色。无产阶级领导型的自不待言,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型的各种运动也无不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小资产阶级领导型比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型更激进、更靠近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就是贵族知识分子、封建国王和部落酋长,也不是20世纪以前的那个模式了。 ——摘编自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1)统一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着类似的共同原因和同样的历史任务,这就决定了其民族民主运动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即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2)多样性:亚非拉地区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情况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差异大)的多元体,这造成了其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 ①领导权的多样性:领导力量有共产党(印尼、朝鲜、越南等)、资产阶级政党(巴西等)、爱国的封建贵族(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部落酋长(摩洛哥等)。 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有革命斗争、有民主改革,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有的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例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③结局的多样性:埃及、墨西哥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功,而印度尼西亚、印度追求民族独立的运动却任重道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补充: (3)时代性:一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深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权为主;二战前夕的民族民主运动,被更多地赋予了反法西斯的内容。 (4)广泛性: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从孤立、分散、自发的斗争,走向普遍、集中、自觉的斗争。同时参加者也具有广泛性,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 四、未尽之路:总结篇 1925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一周年时,孙中山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而书写的哀悼词:“革命之真意义为求最大多数人类之解放与自由,列宁于此得大成功。” 历数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目前都可以概括为不甚乐观。但是前有为国捐躯先行者,后有慷慨悲歌后继人。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意义)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时间坐标轴,复习本课的中的相关知识点。 【板书设计】 来龙之起:成因篇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二、走势绵延:概况篇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概况 三、去脉之合:影响篇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与特点 四、未尽之路:总结篇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