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09: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目标
1. 通过时间轴和各种主题的地图,了解冷战过程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位置,形成对冷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时空观念。 2. 通过阅读材料,解读图片,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综合国力、战略目标与战后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 3. 通过解读材料,提取信息,阐述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西欧、日本、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4. 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感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重要性,理解当前国际秩序呈现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掌握美苏冷战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材料展示活动(问题)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材料一:美苏二国领袖间的直接通讯联系——“热线”,已于昨天启用。这“热线”将在美苏元首间为了一些偶然之事件发生,必须直接及迅速磋商之时使用,双方希望借此能避免核战争的发生。 “热线”虽然使人增加了安全感,但双方不能永远有互相合适的时间,两大巨头精神与身体上的紧张程度所生的影响,及国家领袖更易后的政变等等。所以“热线”只是在许多安全设备上再加一种而已,并不能寄以全部的信赖。 ——金庸《明窗小札1963》问题1.1963年:金庸先生,在担心什么事情? 问题2.2023年:我们思考,美苏关系如此紧张,为什么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材料解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点明本课主题。教师过渡除了以上两个问题,本节课,我们要探讨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1.冷战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到底从苏联的行为中发现了什么样的威胁而要采取遏制政策? 2.对抗与共生:美苏关系如此紧张,时人如此担心,为什么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3.共生中发展:为什么说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还有哪些力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4.历史的启示:冷战给后人留下了哪些重要启示,当前中美关系如此紧张,如何避免“新冷战”?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各种历史事件形成合力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 美苏之间到底有哪些激烈斗争?这节课,我们通过还原历史情境,来探讨一下“二十世纪下半叶,对抗与共生的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冷战的起源问题3:根据材料及课本P109学思之窗,指出斯大林最关注什么问题? 问题4:乔治 凯南判断苏联扩张会造成什么后果? 问题5:造成美苏战略互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述】展示史料,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爆发的原因。 【教师小结】“美苏合力说”认为冷战爆发的主要责任国是美国和苏联,英国在旁煽风点火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丘吉尔、斯大林、杜鲁门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言论、行动,这些猜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双方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这也体现了冷战的特征——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抗与共生小组活动 步骤: 1.自主阅读课本110页; 2.和小组同伴讨论,进行怎样的知识梳理最能展示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 3.派代表展示你们讨论的成果; 4.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时间为3分钟左右。问题6:你倾向于哪一种梳理方式?为什么? 材料三 ■尼克松:这些设备都是最新的,而且很多美国家庭都在使用这些设备;使得美国妇女的生活更加舒适。 ■赫鲁晓夫:苏联不会用这种“资本主义”态度去对待女士 。 ■尼克松:这是一种全球普适性的观点 ,要让家庭妇女的生活更加便捷。 ■赫鲁晓夫:苏联人并没有因为这些设备而目瞪口呆 ,因为苏联也有这些设备;在美国只有花钱才能买到房屋,而在苏联只要是公民就有房子住。【教师讲解】更能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对峙!美苏对峙是常态,但也有比较缓和亲密的时刻。我们来品味两个历史细节! (1)缓和时刻 1959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访问苏联,顺便在莫斯科举行一场“美国家具、家电博览会”,以此向苏联人民展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厨房电器展厅前两者发生了一场辩论。我们来看一下两者的对话。 请同学们思考,双方表面上针对电器进行辩论,实质上是在争辩什么? 那么美国为何要举办举行一场“美国家具、家电博览会”,目的是什么? “软实力”——美国商品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渗透——是一种比军事力量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如果物质上的富裕是美苏冷战的一个战场的话,美国应该是稳操胜券的一方。对抗与共生 【教师讲解】(2)危险时刻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苏联为了扳回一城,1962年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是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核战争被毁灭的边缘。我们来看两国领导人的回忆。 问题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危机没有演变成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为解决危机而进行的秘密通信,是冷战结束后解密的。当时,双方都竭力控制危机升级,避免全面战争,这说明了冷战所具有的自我控制机制 。 问题8:危机最终以苏联妥协撤走导弹而结束,结合漫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所谓不对称,是指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实际上要比苏联集团强大。 苏联虽然仅在军事能力上与美国相当,但在整个冷战期间没有能力摧毁美国的西欧盟国。特别是核竞赛的持续攀升。鉴于苏联的经济实力始终远逊于美国,苏联解体部分原因是内部经济,再加上外部美国的和平演变等其他遏制政策。 所谓不完全, 是指即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 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说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中国,中国就没有加入华约集团,并且还与苏联断交过!共生中发展 问题9:还有哪些新兴力量在崛起?有何影响? 问题10:从中国外交政策的改变和逐步崛起,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11: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材料四:两极格局之中,本就孕育着多极的力量。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里存在着多个中心,近代西方一度成为世界霸主,但这个时间相对短暂,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两极格局,再到当今世界的多极化,重新回到多中心局面。 ——晏绍祥 【教师讲解】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尽管美国认为可以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但国际 形势的实际发 展是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均衡,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 问题12:冷战结束了吗? (注:图片出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教师讲解】中国智慧:超越意识形态,实现和平相处,结伴而不结盟 构建新型关系,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