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功与功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功与功率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1 08: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知道多个力对物体做功,求总功的方法。 4.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能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4. 理解瞬时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能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2. 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 2.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顾知新 引导学生复习在初中学过的功的初步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桌面上静止着一个重力为G的箱子,现用细绳拉动箱子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右移动了l的距离,那么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呢?在求功之前,请大家先回顾下,初中讲到的,力对物体做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回顾初中做功的条件:力对物体做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这个力要作用在物体上,第二个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出示图片:马拉雪橇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 思路一:将L 分解,用L1 和L2 等效替代L。 教师提示:将位移L 分解为F 方向上的位移L1和垂直于F 方向的L2,发生L1位移F 做功,发生L2位移F 不做功。 WF=F L1=F Lcos α 思路二:将F 分解,用F1 和F2 等效替代F。 教师提示:F1和F2与F 是等效替代关系,F1和F2做功的效果和F 做功的效果相同。所以F做的功等于F1和F2做功之和。 物体在 F2 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即: WF2=F2·0 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等于力F1做的功,W=WF1=F1·L=F Lcos α 环节二:新课教学 归纳总结: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计算 (1)公式:W = FL 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适用条件:适用于恒力做功。 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1J=1N×1m=1N·m 引导学生思考:功是标量还是矢量? 通过表达式,推断出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提问:既然功是一个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但是它有正负。那么,功的正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思考讨论:由w=F L cosα你能说出力与位移成不同的角度时,力的做功的情况吗? 1、当 α= 时,cos α=0, W = 0。力 F 的方向与位移 L 的方向垂直时,力 F 不做功。 视频:同学提着重物在水平路面上行走,重力 G 和支持力 FN 都与位移方向垂直,这两个力都不做功。 2、0 ≤ α < 时,cos α > 0, W > 0。这表示力 F对物体做正功。 观看视频,说明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此力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物体获得了能量。 < α≤ π 时,cos α < 0 , w < 0。这表示力 F对物体做负功。观看视频,说明负功的意义: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此力的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物体对外转移了能量。 归纳总结,并引出求总功的需求:我们如果把正功比作是存入银行账户的钱的话,那么负功就是从那儿取出的钱。因为能量是比较的抽象的存在,所以能量转化的度量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做的功,计算出有多少的能量和外界发生了转化。而现实中,物体往往受到不止一个力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计算出所有力做的总功的话,那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些力做功时,对应的能量总共发生了多少的转化。 环节三:例题讲解 一个质量为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大小为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m。地面对雪橇的阻力为100N,cos 37°= 0.8。求 (1)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3)物体所受的合力 (4)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教师解析:据这个例题,把情景简化成一个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了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还有斜向上的拉力,对拉力往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分解成FX和FY,由于FY和位移方向垂直,所以FY不做功,那么拉力做的功就等于水平方向的分力做的功,即WF= Fx l =Fl cos 37°=2 000J。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阻力做的功Wf = f l cos180°=-500J。而重力和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重力和支持力都不做功。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可以把每个力所做的功进行代数相加,算出W=1500J。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呢?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合力是等于0的,在水平方向的合力就等于物体此时所受到的总的合力F合= Fx-f= 300N,最后,合力所做的功可以直接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合= F合 l =300N×5m=1500J。 总结出求总功的两种方法,第一是分别求出每个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所有功的代数和。第二种方法就是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然后再求出合力的功。这就是计算总功的两种方式。 环节四:新课教学 情境回顾: 教师讲述:当箱子在粗糙的桌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5m。 拉力做了250J的正功,如果你花了2秒钟移动箱子,那就相当于你每秒钟对箱子做功125J.而如果你降低了初速度慢慢推,以同样的力移动同样地距离,花了5秒钟,那就相当于你每秒钟只对箱子做功50J。那就是说,你做功比之前更慢了,也可以理解成,你每秒钟向箱子传递的能量变得更少了,做功的效率更低了。 概念引出:用力做的功W和所花时间t的比值,来描述力做功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新的物理量叫做功率。功率用字母P表示,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功率反映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 教师介绍:当年瓦特为了推销他花了十年时间改良的蒸汽机,把马拉物体的效率和他的蒸汽机做比较,以马力为单位,提出了功率的概念,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大成就,便以瓦特作为功率的国际单位。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1W=1J/s, 功率是标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导功率、力和速度的关系。 由w = F L 得: 提示:功率与力、位移、时间相联系,这种联系在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 进一步推导得到: P=Fv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式。 1、关系式: P = Fv (1)若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若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教师提示:通常用计算平均功率,用计算瞬时功率。 思考与讨论:汽车开上一个较大的斜坡时, 为什么要把档位调低一些呢? 提示:当发动机功率不变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挡来降低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公式P=FV,此时发动机就可以提供更大的牵引力. 小结: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是一个标量,公式、W=F·l·cosθ。 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1.先求出每个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所有功的代数和。2.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然后再求出合力的功。 功率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