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3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8.3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1 10: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物理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 物理观念:(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2)知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意义 2. 科学思维:(1)了解动能概念的建立过程(2)提高动能定理推导演绎能力 3. 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的概念(2)明确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动能概念的理解。 动能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磁炮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磁炮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这是因为电磁炮具有了与运动有关的能量---动能。 学习任务一:物理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播放实验视频: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质量大的小球去碰,木块滑行较远。 2.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释放,高度高的小球去碰,木块滑行较远。 从而我们得到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较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 这节课我们就来定量研究动能的大小及动能的改变 新课教学 一、动能的表达式 物体动能的变化和功对物体做得功密切相关。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光滑水平面上,物体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了V2。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做怎样的运动?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位移可以用v1、v2怎样表示? (4)在这个过程中恒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用m和v表示) 合作交流:通过思考和推导,试图找到关于动能的表达式 通过对比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式,提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为动能。 学习任务二:物理动能的的理解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进一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这个物体的动能是不变的。此外由于动能是标量,它只能进行代数相加减,如3J+4J=7J。 ②单位:焦耳J,与功的单位相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速度的单位是m/s,根据定义式有平方 ,所以就是m2/s2 ,这样定义式右边为kgm/s2m,其中kgm/s2就是力的单位N,而Nm就是功的单位J,这跟能量的单位是相符的。即 1 kg ( m/s ) 2 = 1 N m = 1 J ③具有瞬时性。咱只能说某一时刻的动能,不能某段时间的内的动能。动能的瞬时性,是源于速度的瞬时性。动能与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是相对应的,它是一个状态量。 ④具有相对性。这同样跟速度的相对性有关,对同一物体的某个状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时速度可能发生改变,既然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了。那么不同参考系下,动能也肯不一样。 学习任务三:探究动能定理 二、动能定理 观察这个式子,前面的这个就是结束时刻的动能,可以用Ek2表示,后面的这个就是初始时刻的动能,可以用Ek1表示。则W=EK2-EK1 等式的右边就是动能的变化量,左边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功和动能的变化量仍然相等。 例如在刚才的例子力外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此时外力与位移同向做正功,速度在增加,所以末动能大于初动能,相减数值是正的,即动能增加。 如果把外力方向换成与运动方向相反,这个式子也仍然成立,只不过此时外力对物体做负功,速度减少,根据这里式子动能的变化也是负值。也就是动能减少了,也是符合理论分析的。 再比如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此时动能的减少就等于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综合这些情况,可以总结出,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Ek2-Ek1 这个结论叫作动能定理。 首先动能定理不仅是在只受一个外力时成立。 如果物体受到儿个力的共同作用,这个结论仍然正确。只不过此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动,是指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合=F合l。当然除了先求合力,以前我们学过的用每个力做功的代数和来计算它。即W合=W1+W2+W3+W4 另外刚才的例子是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功比较容易计算。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或者物体受到的外力时不断变化的,动能定理依然成立吗?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采用微元分割的方法,整个运动切成很多个小段,这样每一个小段都可以看成是受恒力作用的直线运动,于是就可以针对这一小段列出动能定理,把这些小段中力做的功相加,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因此动能定理仍然适用。 也就是说不论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动能定理仍然适用。因此它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非常有用。 课本例题 例题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为7.0×104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l达到2.5×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8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平均牵引力的大小。 解题提示:先对飞机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能量变分析。竖值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垂直无功,只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牵引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做正功。初动能为零,末动能不为零,知道它在滑跑过程中增加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增加等于牵引力做功和阻力做功的代数和。 并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二次解题。让学生总结动能定理的优势:1、应用动能定理优点: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 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① 明确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况,然后求出W总。 ③明确始末状态初动能Ek1 ,末动能Ek2 ,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W总=Ek2—Ek1 ④求解并检验。 小结:我们主要学习了动能和动能定理。知道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用EK=1/2mv2表示,并且学会了用动能定理初步解决问题。以上是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