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0: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米 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译者信息,初步感受译本特色。 2.知道全书结构,了解知识类读本的阅读策略。 3.学会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知道全书结构,了解知识类读本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教学难点: 1.知道全书结构,了解知识类读本的阅读策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相见,览全貌 1.引新书。 同学们,这些问题你知道答案吗?它们都来自一本科普作品,猜猜书名。 为什么铁会生锈? 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 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 为什么穿上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行? …… ——《我们生活中的用水》目录(节选) 2.读封面。 拿到一本新书,我们怎样快速了解它? (1)猜想书名,了解创作由来 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有哪十万个问题呢? 书名中的“十万”是取自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十万”在这是虚指,用来形容许许多多,书中并不是真的罗列了十万个问题。 (2)了解作者与译者,精选译本 ①认识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的米 伊林。 可以利用网络或者其他资源了解这本书作家的信息,将查阅的资料做成作家卡片(见表2)。 表2 《十万个为什么》作家资料卡 作家姓名: 国籍: 出生地: 可能影响作者成为科普作家的儿时兴趣和经历: 他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他给我的印象: 我的资料来源: ②关注译者。 阅读国外作家的作品,还要关注译者。这本书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是一个小小的奇迹。现在,伊林《十万个为什么》译本就更多了。那么多的版本,该挑哪一种呢? 论生命力最旺盛、传播最持久,当属1934年董纯才译本。学者王春秋在《中国近代科普读物发展史》这样评价:“董纯才的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而且在中国化方面匠心独运,成效显著”其“作品善于运用艺术形象和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科学知识,把鸟兽动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3.读序言。 译者董存才在序言中,比较了本书与其它作家的科普作品。请同学们交流关键语句,梳理出重要信息。看看米 伊林作品与众不同之处。 普通科普读物米 伊林的作品没有涉及用历史的观点去看一切事物。每本都写出了人类生活进化 史的一面。读者所见到的世界只能是支离破碎 的部分,而不是完整的全体。常常描写出事物与事物的联系,浑然一体。记账式地叙述,抽象地说理,非常 单调无味,使人不愿意去亲近。用散文的笔法,借具体的形象来描写事物的现象和道理, 极其生动有趣。把奥妙复杂的事物,简单明白地讲出来。
通过阅读序言,我们了解了米·伊林的作品“立论非常正确,描写极其动人”,认识到作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修养的作家,所以他能用艺术的手法传布科学知识。” 4.读目录。 那让我们从目录开始悦读之旅吧! 读读目录,说说自己的发现。 原来在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中,是一次屋内旅行。目录的主要章节是居室内的六个家用物品: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这每一个物品成了旅行的“站点”。在每一个“站点”提出了一个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奇奇怪怪,不易回答,引人入胜…… 伊林站在一个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六个家用物品上。据说伊林在屋中行走了二十几步,就构思出了整本书,书的原名就叫《全屋旅行记》。 板块二 学知识,品语言 1.提问和解答。 (1)抢读尝鲜,读懂术语。 全屋旅行记的第一站是《自来水龙头》,围绕生活中的用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你对哪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就翻到哪里开始《十万个为什么》探索之旅吧! 交流:知道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小结:科普类的书籍充满知识的趣味,从中我们能寻求到许多问题的答案,阅读科普读物就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有时我们会遇到陌生的科学术语,该怎么解决呢? 回顾本单元《交流平台》的解决策略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查资料可以帮助理解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2)提出问题,及时记录。 阅读科普读物不仅要获得有趣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会提问,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读得深入。 当问题从我们的脑海闪过,有什么好办法抓住它? 总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留下思考的痕迹。我们可以在书旁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列出问题清单再逐个解决。(见表3) 表3:我的问题清单 我的疑问出处页码解决方法寻求到的答案
2.品读和欣赏。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写得通俗易懂又非常生动。 (1)读读下面这段话有什么新发现?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难道水是吃下去的吗?正是吃下去的。……“那为什么人不会淌一地板的水,就像果冻那样?”东西是用什么构成的并不怎么重要,最主要的是它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奥妙所在。如果我们拿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黄瓜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我们会看到许多饱含汁液的细胞。这些汁液是不会从细胞里流出来的,因为它四面都是封闭着的。秘密就在这里。 大家一定发现了,这本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连环问和自问自答。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开最后的答案。又像作者就站你的面前,与你侃侃而谈。 (2)再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到什么? 我们饶有兴味地读着那些遥远的未经考察的异国探险记,却没有想到近在咫尺就有一个不熟悉的、奇异的、谜一般的“国家”,名叫:我们的屋子。我们要是想去考察它,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前往。我们用不着带什么帐篷、枪支和向导,连地图也用不着。我们也不会迷路。 米·伊林富有奇思妙想,竟然将屋子想象成一个“国家”,将不同的角落想象成景点,还能从多个角度体会出全屋旅行的独特好处:随时出发、不带物品、不用地图、不会迷路。创意迭出,语言幽默。 像这样精彩的文字书中还有很多,阅读的时候注意勾画批注,积累语言。 板块三 学范例,定计划 1.学范例。 这么有趣的书,你准备多久读完?出示“阅读计划表”示例,思考:你看懂了什么?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自己的阅读计划又该怎样做呢?与同桌交流。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限月 日— 月 日(共 天)阅读时间阅读章节(页码)完成任务的满意度自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交流点拨:制定阅读计划不仅要考虑页码,也要考虑章节,每天尽量阅读到一章节结束的地方。每天要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以保证自己的阅读进度和阅读质量。 2.欣赏创意“阅读计划表” (左图)江苏省通州区实验小学四(2)班 奚齐作;(右图)江苏省通州区实验小学四(2)班曹若瞳作 奚齐和曹若瞳同学每天旅行一站,用了6天的时间读完了一本书。 请翻一翻目录,预估自己阅读每一章所需的时间,也来制定一份阅读计划表吧。请注意,一份合理周到的阅读计划表要有明确的章节分布和对应的阅读时间。制定科普类书籍的阅读计划时,可以按书上的章节顺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来重新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