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鲁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一鲁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04 21: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目标预览※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课前预习※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基本概念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地理环境整体性
  各组成要素相互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_________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性。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性,即一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地区。
※课堂生成※
【探究1】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w W w .x K b 1.c o M
2.描述某个区域地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般根据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其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生物分布,土壤分布和地貌特征,在描述时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它的土壤分布特征就不必要再描述了。
【典型例题1】
  下图表示的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________。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环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探究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材料一 教材P64活动 厄尔尼诺现象。
材料二 教材P64图3-2-3 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和P65图3-2-5 厄尔尼诺与全球性天气异常(1982年)。
1.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为什么会形成秘鲁渔场,说明了什么问题?
 
2.厄尔尼诺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对当地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3.厄尔尼诺目前已成为引发全球气候异常的诱因,结合图3-2-5说明厄尔尼诺对全球天气与气候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规律总结】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来说明如下表所示:
表现 举例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因秘鲁寒流和上升补偿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沿岸的荒漠地区多暴雨;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渔场鱼类死亡→经济受影响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厄尔尼诺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在其发生的年份,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典型例题2】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探究3】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地球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碳元素在各全层之间的循环过程
※随堂巩固※
1.“厄尔尼诺”发生时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变化是( )
  A.大气环流变得更加稳定 B.秘鲁寒流的势力加强
  C.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升高,使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增
  D.大气、海洋相互作用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近年来,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此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
3.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
  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4.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海陆分布与亚欧大陆轮廓,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
  B.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
  C.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D.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5.关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能量传输与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在信风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是海洋对大气作用的表现
  B.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在不停地进行热量交换
  C.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
  D.台风经过海面时,常常使海面变得更低
6.关于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明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
  B.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使矿质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表明水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D.生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变式测试※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少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减弱
  C. 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草原禁止挖发菜、甘草等药用植物,据此完成3-4题
3.国务院做出上述决策的原因是( )
  A. 上述植物属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
  B. 研究发现,食用发菜对人体健康有害
  C. 甘草、麻黄草属淘汰使用的药材
  D. 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尘暴产生
4.下列规定中,与国务院通告目的不同的是( )
  A. 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
  B. 禁捕杀藏羚羊
  C. 南方农田禁止捕食青蛙
  D. 上海市限制摩托车进入主要市内干道
  三峡水库最近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无论结果怎么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回答 5-7题。
5.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6.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7.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 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 土壤肥力下降 D. 洪涝加剧
8.结合下列资料及“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人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