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教材 必修下 版本 人教版
课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所属单元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揭示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一般特征,并通过与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比较,说明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本课一共三个子目,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丰富和完善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本课重点。“变化”和“多元”是本课的关键。从单元来看,欧洲文明也是当时世界“多元面貌”的具体“一元”。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城市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变迁和《查士丁尼法典》已有基本了解。初中阶段更多的是对史实的记忆,基础不是很好,对于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只停留在知识识记层面,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大脑的发育促使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长足发展,由于之前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乏深入认知,故而本节课更多的是需要构建中古时期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框架,联系古希腊罗马历史,进而理解世界发展历程。
学习目标 了解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东罗马帝国的发展与灭亡等重大史实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能够使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对中古时期欧洲多元发展的解答,提升史论结合的表达水平。通过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分析和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等,了解西欧封建制度与拜占庭、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古时期西欧、东欧多元并存的面貌。
教学重点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教学难点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理解近代一些制度和文化的历史渊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单元结构了解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图片导入 学生分析图片并回顾所学 大单元概念理解,构建整体架构思维,初高衔接
新课学习 任务一 探究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问题1:梳理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问题2:结合以下材料,请你自主创作一段封君的话。 问题3: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和生产生活的模式。 问题4:了解基都教会在中古时期的地位。 任务二 探究中古时期西欧的王权国家形成和城市兴起 问题1: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国家形成的因素。 问题2:以英国为例,了解其王权国家形成的大致历程及其制度的历史渊源。 问题3: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问题4:结合西欧城市自治相关史料(节选自《学探诊》),分析中古时期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任务三 了解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崛起和发展情况 问题1:拜占庭帝国发展强大的因素有哪些。 【史海探究】 问题2:梳理俄罗斯的崛起历程。 问题3:思考东欧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探究不同区域文明的特点。 《地图册》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西迁,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日耳曼人的一支部落,在首领克洛维的领导下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观看视频,了解封君封臣制度。 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特点一:土地被层层分封 特点二:权力被层层分割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封君和封臣的义务是相互的,尽管封臣的义务明显更重。 回顾九年级历史教材相关史事内容,学生自主创作封君的话并展示 了解庄园的分布、人员及耕地分配,通过史料了解封建庄园是中古时期欧洲基本政治单位。 展示庄园示意图,学生找到图中的信息,并能推论出庄园生活的自给自足情况。 拥有大量庄园、广袤的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王权服从于教权。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基督教化使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各部族、地区、居民拥有了统一的信仰体系,促成西欧成为独特的文明区域之一 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 国王是最高领主,享有相对的优势 封臣法理上必须服从国王 与5世纪末地图相比较的变化有 变化一:15世纪,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都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变化二: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机构(议会), 表达不同等级的呼声 学生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对王权的逐步强大的原因和影响有所认知。 通过历史纵横引出议会 教师根据每张图的情况,简要说明一些历史起源,学生能够联系现实进行分析理解近代后的制度的历史渊源。 回顾初中所学,思考国王对于城市自治的态度和做法,及其原因是什么。 通过史料分析,对城市兴起的作用有所了解。 结合教材P18内容、史料阅读内容和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地图,梳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思考:为什么要制定万民法? 适用对象:市民法用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虽然可以用于罗马人,但主要适用于非罗马人 圣索菲亚大教堂展示了拜占庭独特的文化,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并联系文艺复兴做了铺垫。 通过地图和史实,结合所学,了解俄罗斯的崛起历程及其领土扩张的情况。 教师完善板书后,学生进行阐述。 展示地图,通过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述,回顾初中所学罗马帝国分裂前后的相关史实,激发学习兴趣。 初高衔接 运用自主创作的形式提升学生课堂主动性,进一步理解封君封臣制度相关内容。 尝试从不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辨别和分析。 通过中古中后期王国的形成,了解王国的形成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历史纵横英国议会起源,并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议会,了解中古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对后世的影响。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出现,进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思想解放,王权与教权之争也是这一时期社会的特点。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通过法典、地图等多种史料,提取信息,结合背景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一度强大,俄罗斯逐步的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对比西欧和东欧的文明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并能够尝试着进行多角度的历史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课堂小结 (展示时间轴,做简单小结)在欧洲这一片土地上,源于一个帝国的两个区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原因,文明逐渐的发展出不同的样子,也就是我们说的文明多样性,但是在世界来说,这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元,下节课我们来探究亚洲的中古时期文化。
板书设计
拓展作业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现存中古时期欧洲的遗存,并简要写出自己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