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09:1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字 ,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 ”,
时期杰出诗人,与 并称为“ ”。
知人论世
牧之
杜樊川
晚唐
李商隐
小李杜
出身于名门世族,唐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中进士,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尤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他的文、赋、诗都颇负盛名,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著有《赤壁》《泊秦淮》等。
阿房宫赋
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
ē
páng
文体——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②语音上声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③文辞上夸张渲染,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多写宫苑游猎,篇末做一些讽喻。总之,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律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铺排渲染;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写作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màn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nì,弃脂zhī水也;烟斜雾横,焚椒jiāo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yán,缦màn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lì,弃掷逦lǐ 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学习任务一:读文正音,初步感知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cēn差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 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xiá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 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完结
统一,数作动
光秃
覆盖
向西,名作状
表顺承关系
通达
萦绕曲折
随着
学习任务二:解决字词,明确思路
遮蔽
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缓慢流动的样子。
像人的腰部
从北面,名作状




钩心
斗角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萦绕曲折如人的腰部,屋檐高耸如鸟仰首啄物;这些亭台楼阁各随地势建造,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有的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的样子
名作状,像蜂房一样,像水涡一样
所,量词
古今异义,本文指天气冷暖,词义缩小。
今指地区气象情况。
名作动,出现云彩;出现龙
名作动,出现彩虹
雨过天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曲折回环,象蜂房,如水涡那样稠密层叠,矗立着不知道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高高低低,分辨不清,不知道是东是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温暖;人们在大殿里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殿里,而气候冷暖截然不同。
课文第一段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什么特点?
蜀山兀,阿房出
用材之多,人力之巨
覆压三百余里
面积之广
隔离天日
建筑之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楼阁之密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宫室之多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排布之精巧
宏伟壮丽
主要手法:
夸张
探讨:
来历
总写规模
分写
不同凡响
宏伟壮观,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楼阁
廊檐

台殿歌舞


参差错落,豪华奇丽
生活奢靡
对偶,夸张
夸张
比喻,排比,反问
对偶,比喻,夸张
想象




雄伟壮观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第二段
离开
名作状,乘辇车
辞别,离开
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成为
名作动,唱歌;弹琴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突然
之,往
明亮的样子
同“青丝”指头发
深远
油脂
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头发;渭水涨起了一层油腻,原来是(宫人们)泼掉的漂满粉脂的洗脸水;烟雾弥漫,原来是(宫人们)点燃椒兰;疾雷忽然震响,原来是(皇上的)宫车驰过;辗辗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写宫女众多及她们的生活情境】
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比喻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比喻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夸张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夸张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夸张
综上:排比
作用:借写开镜、梳妆、弃脂水、焚椒兰等生活细节,极写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
这些文字是如何铺叙秦宫人梳妆这件事的?
请从内容、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研读。
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铺叙:照镜、梳头、洗脸、熏香。
②采用倒置式的暗喻,比如用璀璨晶亮的明星比喻宫女们打开的妆镜,并將喻体放在前面,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深刻。
③用四句排比的判断句式和夸张的手选,极力渲染宫中美女之多,生活之奢靡。铺排描写,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也显示了赋“铺来摛文”的特色。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久立
表顺承
……的人
数词作形容词,全部,所有。
尽,极:达到顶点。
宠幸,皇帝的到来
(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她们)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得到(皇上)的宠幸,有的宫人三十六年从未见到过(皇上)。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
经营:古义: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精华或出类拔萃的人。
摽掠:攻击掠夺。 倚叠:堆积。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运输
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秦人)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
连续不断,到处都是
占有
鼎、玉、金、珠:名词作动词“把……看作”
宫人
来历:妃嫔……为秦宫人
梳妆打扮:明星盈盈……焚椒兰也
命运: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揭示秦始皇的骄奢淫逸,表现宫女的悲惨命运
宫中的奢靡生活
珍宝
来历:
数量:
处置:
剽掠其人输来其间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用珍宝之富,谴责秦皇的穷奢极欲,以及践踏珍宝的罪行
排比
夸张
比喻
排比
结构梳理
穷奢极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心思
繁华奢侈
顾念
为什么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承担
田间
磷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谷仓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呀!秦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随便呢?让支承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布机上的织女还多;(建筑物上)颗颗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
第三段翻译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衣服上的丝线
直的栏杆,横的门槛。一说纵横的栏杆。
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音乐
声音嘈杂
被攻占
可惜
名作动,焚烧
参差不齐的瓦缝,比全身丝绸衣服的纱线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多。(终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满了愤怒,却不敢说话。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破,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因奢而灭
贪欲
挥霍
灭亡
常情
积怨
爆发
六个“多于”
统治者
百姓
叫 举 炬
对比
千万人之心
一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秦爱纷奢
结构梳理
表达作者对奢侈荒淫、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
第四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
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假使
爱惜
百姓
抵抗
依次传递
闲暇,空暇
即“哀自”,宾语前置
为……悲哀,为动用法
灭族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人民,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秦国;如果秦(取得天下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掉他们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重蹈覆辙)了。
译文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①秦之后的人
②唐朝统治者
③唐之后的人|④唐朝统治者
探讨:四个“后人”分别指什么?
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内容分析
杜牧写这篇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①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王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②六国因不爱民而“毕”;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③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 深入探讨,明确用意
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在写阿房宫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可怜”在这里应解释为“可惜”。作者用“可怜”二字,将无穷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间。
②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于作者胸中,作者目睹现实,感慨万端。
③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
学习任务四 归纳中心,总结主旨
文章通过对阿房宫的兴建,豪华、荒淫奢靡的宫内生活的描写,对人民被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出秦王朝统治者亡国的原因,借古讽今,讽喻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切勿重蹈覆辙。
第一部分( 1—2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雄伟壮观、精致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 3—4 ):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警戒唐统治者要戒奢爱民。
阿房宫赋
叙述
描写
议论
谏言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宏大宽广
宏伟瑰丽
统一建筑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由描写 转为议论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对比事例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戒奢爱民
借古
讽今
铺采摛文
体物言志




学习任务五 发散思维,观点争鸣
作者把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统治者自身,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观点一:同意。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不爱惜他们的百姓。而秦走了六国的老路,统治者也不爱惜百姓。在享受穷奢极欲的生活的同时,却不断地加重着百姓的负担。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观点二:不同意。一个国家存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地抓住一点而忽略了其余。六国和秦灭亡固然有统治者自身的原因,但亦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如六国时各国的频繁交流,百姓亦有统一的心理需求。古人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知识点总结:重要实词
1.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直走咸阳
4.各抱地势
5.为秦宫人
6.渭流涨腻
统一
构筑
通达
依,依着
成为

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相当于“然”
语气助词
萦绕
久久地

假使
往,到
它(指代秦的灭亡)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朝歌夜弦
4.朝歌夜弦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作状语, 从北边/向西
名词作状语 , 乘坐辇车
名词作状语 , 在早晨、在夜里
名词作动词 , 唱歌 弹琴
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
意动用法,以……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