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这一节课学习“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部分。“日积月累”是一首古诗——李白的《赠汪伦》,整首古诗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教材还配有一幅李白和汪伦在岸边告别的插图,学习中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并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恰当的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和大人一起读”是《胖乎乎的小手》,文中的兰兰替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短文小中见大,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这个板块重在创设阅读的环境和氛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且通过群文阅读的整合方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虽然是刚刚开始识字,但大多数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认识了不少常用字,还有几位同学识字量不大;孩子们虽然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但是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大多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乐于接受新事物。
3.目标确定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 通过看插图、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意思,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体会亲子阅读的愉悦。 随文巩固识字,知道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小故事感受阅读的兴趣。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以诗引诗。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背诵过很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一首你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他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3.画出节奏,教师范读。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发音和节奏,注意“乘、行、声、情”等后鼻音的发音。 4.同桌之间相互练习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学生互相点评发音、节奏和语速,教师适时指导。 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再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思考,图片上这两个人是谁呢?这首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自由回答) 2.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体会古诗情感。 引导思考: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送别诗,那当我们的朋友将要离开,你去送他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4.有感情朗读。 大家对送别深有体会,那让我们带着这种难过和不舍的心情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5.背诵古诗。 我们学了这首古诗,也了解了古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背一背这首诗吧。 6.你和知道哪些有关送别的古诗?学生活动 1.背诵之前学过的古诗,如上学期学过的《古朗月行》。 2.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饱含热情地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一起大声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古诗,试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指生朗读,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3.用停顿符号,标注出古诗节奏,并认真倾听教师范读,关注老师的发音和节奏,如“乘、行、声、情”等后鼻音的发音要饱满浑厚。 4.同桌之间相互练习朗读古诗,互相点评。 观察插图,再读古诗,并思考,图片上这两个人是谁呢?这首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预设:李白和汪伦。 预设:他们在依依惜别。 2.读着这首诗,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 预设2: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 3.思考:当朋友将要离开,你去送他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预设:伤心、难过、不舍 4.有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带着这种难过和不舍的心情,再读古诗。 5.带着对诗句的感悟,背诵古诗。 6.离别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计意图 整个环节的教学,重在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渗透。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诗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古诗。环节二:共读美文,悦享心灵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过渡:李白的《赠汪伦》让我们感受友人惜别的感伤,《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让我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美好的情谊,而《怎么都快乐》又让我们感受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快乐的小伙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她有一双神奇的双手,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文《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2.分段进行朗读,师生正音。 3.小结:谁能说一说这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思考问题。 2.指导朗读 (1)自读第2自然段。 把兰兰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想象此时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兰兰说的话,师生互评。 (2)引导思考: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姥姥都会用怎样的语气和你说话? (3)自读3-5自然段,把爸爸、妈妈和姥姥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分段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4)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思考: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4.我会说:老师知道你们的小手也很勤劳,说一说你的小手为别人做过什么吧? 小结:课文中兰兰为爸爸、妈妈和姥姥做了很多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要向兰兰学习,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制作读书阅读卡 1.这是和大人一起读的一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阅读的感受和思考记录下来,是很棒的一段阅读历程,接下来我们一起学着制作阅读卡。 学生活动 1.跟随老师的讲解,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 2.认识兰兰小朋友,一起走进短文《胖乎乎的小手》。 3.并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说一说这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把下面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因为它帮爸爸、妈妈、姥姥做了很多事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思考问题。 全家人指的谁? 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幅画?具体说一说。 2.(1)自读第2自然段。把兰兰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想象此时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预设:用稚嫩、童真的语气 (2)思考: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姥姥都会用怎样的语气和你说话? 预设:用和蔼、亲切的语气说话。 (3)自读3-5自然段,把爸爸、妈妈和姥姥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4)分角色朗读课文。 3.思考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预设:勤劳、懂事、爱家人。 说一说小手为别人做过什么? 预设:帮妈妈洗碗。 预设:帮爸爸晒衣服。 预设:为妈妈捶背。 ......随堂检测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重点是利用兰兰的事迹启发学生做一个勤劳懂事、体贴家人的好孩子。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情感,感受兰兰的勤劳懂事,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小手帮助别人做过什么,由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环节三:群文阅读,扩展延伸教师活动 (一)自读《稻草人和他的小朋友》 1.老师也有几个小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把儿歌读完整读通顺。 (2)把“一”“不”的音调读准确。 (3)认识“鹭鸶”“稻穗”两个词语。 2.我是朗读家 (1)指生读。 (2)男女生合作读。 3.识字我最棒 (1)同学们读的真好,读出了白鹭鸶和小麻雀对稻草人的关心。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表示红色的词了吗? 鹭鸶 稻穗 (2)同学们借助拼音认识了这两个词语,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和记住这两个词语的呢? (3)那你还知道哪些字是这样的吗? 你知道的真多,那“稻穗”也是同样的方法。 4.再读文章,升华情感: 让我们在理解了部分词语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吧,注意把“一”和“不”的读音读准确。要读出白鹭鸶和小麻雀对稻草人的关心哦! (二)推荐阅读《给你写信》学生活动 自读《稻草人和他的小朋友》,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把儿歌读完整读通顺。 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理解鹭鸶和稻穗两个词语。 分享识记心得: 生:“鹭鸶”下面都是鸟。 生: 鸡、鸭、鹅等。 再读文章,读出白鹭鸶和小麻雀对稻草人的关心。 课下阅读《给你写信》。设计意图 通过群文阅读的整合,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识字的好习惯,并借助文章的整合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节奏,体会有朋友的快乐。环节四:总结教师活动 1.同学们,朋友们在一起多快乐,唱歌游戏笑声多。我们读了这么多文章,结识了更多的朋友, 下课后,给你的好朋友一个快乐的拥抱吧! 学生活动 回顾主题,拥抱伙伴。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回扣单元主题,体味伙伴对于成长的重要价值顺理成章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6.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整个环节的教学,重在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渗透。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诗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