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 文 年级 高 二 学期 春 季
课题 披文探幽感真情——《拟行路难(其四)》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揣摩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揣摩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诗句渲染的情感。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教材的美术编辑准备给《拟行路难(其四)》配一幅插图,但是在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基调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为愤懑,有人认为应为绝望。同学们,如果把配图任务交给你们,你们会怎么处理? 【活动一 披文入情定基调】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作家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么本诗表达的感情是愤懑还是绝望?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结合诗句内容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一)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二)小组代表回答。 可能出现的答案: 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①绝望。因为“命”指门第,一个人的人生是由与生俱来的门第决定的,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我们要认命,“行”时“叹”“愁”,坐时还是“叹”“愁”是没必要的,诗人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补充背景资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补充鲍照身世背景: “负锸下农,执羁末皂。”(《谢秣陵令表》) ②愤懑。鲍照出生寒微,却才华横溢;才华横溢,故而志向远大;志向远大,却被门阀制度阻塞;以“人生亦有命”来自我安慰,表面上是认命了,实际上是认为社会非常不公平,但无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懑的控诉。 补充鲍照介绍: ①“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慧,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南史·鲍照传》) ③曾担任王国侍郎、太学博士、县令、临海王刘子顼参军等低级官职。 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际遇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诗人从泻水的寻常现象引出对命运的不平,形象地揭示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泻”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激愤绝望的心情。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①愤懑。诗人想要通过酌酒来排遣自己愁绪,“酌”《说文解字》解释为“盛酒行觞”,“觞”指酒杯。我们常说“小酌怡情”,可见“酌酒”指少量饮酒,想要喝一点点酒来安慰自己,但是“三杯两盏淡酒”压不住内心浓重的悲愁,所以种种不平在心中激荡,又想高歌一曲,将一腔悲愤倾泻而出,但最终因为太过悲愤连歌也唱不下去了。 ②绝望。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愁绪满怀,想说却说不出。“举杯断绝歌路难”,诗人无奈绝望,想唱却唱不出。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踟蹰不敢言。” ①愤懑。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命运的不公,不可能无动于衷,“岂无感”用反问语气,使全诗的愤懑之情达到高潮。 ②绝望。诗人虽然内心激愤难平,但无论命运如何不公,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子里,愈愤懑,愈绝望。 【活动二 探幽显微渲情感 】 1.我们刚刚通过这首诗的文辞了解了诗人或绝望,或愤懑的情感,情感基调已经选择好了,那么这幅插图该怎么呈现?需注意哪些细节呢?请不同小组根据诗歌内容作出绘画解释。 思考路径: 根据……(诗句),我们组设计了……细节来渲染其愤懑/绝望之情。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愤懑 ①根据“心非木石岂无感”,我们组设计了诗人手捂胸口的细节来渲染其愤懑之情。 ②根据“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我们组设计了诗人手举着酒杯,仰天悲歌的细节来渲染其愤懑之情。 ③根据“吞声踯躅不敢言”,我们组设计了诗人欲言又止、举步不前的细节来渲染其愤懑之情。 (2)绝望 ①根据“举杯断绝歌路难”,我们组设计了诗人面前陈放一张机案,机案上摆放着酒杯的细节来渲染其绝望之情。 ②根据“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吞声踯躅不敢言”,我们组设计了诗人在机案边徘徊踱步的细节来渲染其绝望绝望。 ③根据“泻水置平地”,我们组设计了诗人低头看地上流水的细节来体现其绝望之情。 2.托物言志 我们通过“酒”“杯”“泄水”等事物设计了符合作者情感的细节,这种通过描写事物表明心迹、人生态度以及人生感悟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法。 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这一事物,根据其“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特点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又根据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特征表明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教师总结:在诗人笔下,花鸟虫鱼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活动三 我以我手绘真情】 1.接下来让我们根据刚刚设计的“有品”“有情”的细节画出这幅插图吧。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原有设计也可以整合其他小组的设计。 流程:①合作绘画。②上台交流。③评选“鲍照知音奖”。 【附录】学生成果展示 2.古语有云:“动情于画图,沉醉于诗篇。”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出词人或愤懑或绝望的内心世界。 提问两名学生朗读。 【课堂小结】 读诗篇辗转其间,感悟人生百味。诵读古诗,让心灵得到启迪。这堂课,我们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体悟了鲍照或愤懑、或绝望的情感。由鲍照的“才秀“而“人微”,我们明白了个人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作业设计】 1.请小组成员合力为配好的插图找好配乐,朗诵并制成MV,分享到班级群。 2.请观看易烊千玺2022年五四青年节的主题演讲视频《青春的可能》。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