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于对流层几乎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水汽、固体杂质,且由于对流运动旺盛,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选A。
C 3.C 4.B
【分析】2.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城市分布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上,城镇沿河、沿铁路线分布;新疆城镇分布多分散,不是集中分布;山上、山区平地少,水资源不足、温度变化大,不利于人居。选C正确。
3.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但新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太阳资源等。选C正确。
4.人口流动增多会加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口迁移会加强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经济联系,利于缩小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符合题意;人口外迁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利于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C正确,不符合题意;迁入地人口增加,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详解】返回器在“滑翔再入”阶段,穿过的大气垂直结构依次是从外到里的高层大气层、平流层和对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C 7.A
【解析】6.溪流在地表流动,流向各大江河湖海为地表径流,B错误、C正确;蒸发是地球上的液态水转化成水汽后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A错误;水汽输送发生在空中,D错误。故选C。
7.海水新生再次启程的第一个环节应为蒸发:海洋水通过蒸发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水汽输送被带到陆地上空,随着大气中水汽的不断增多或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逐渐达到过饱和,水汽凝结形成云,云滴增大,降落到地面便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重新汇入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散发。大气层中水汽的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海洋上空的水汽可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称为外来水汽降水;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水,称内部水汽降水。
8.A 9.C
【解析】8.甲是安徽,位于内陆省,经济水平较低,人口迁出务工。乙是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①③对。都在湿润区,水资源差异不大,②错。劳动力差异是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差异引起的,④错。A对,B、C、D错。
9.与甲省相比,乙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C对。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A错。有劳动力人口迁入,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减慢,B错。人口流入量增加,D错。
10.D 11.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该国2017年总人口数为320万人,印度总人口超过10亿,印度尼西亚总人口超过2亿,排除B、C。根据图中数据,甲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总人口超过140万,其他城市人口很少,说明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是英国,且2018年,英国总人口约为6000万,A错误。蒙古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最可能是蒙古,D正确。故选D。
11.a城市的人口总数是最多的,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a城市的发展是最好的,就业机会多,所以吸引青壮年前来就业,A正确。把前十名城市的常住人口总数相加,可以发现,这十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说明该国的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B错误。该国第一大城市人口数目达140万人,占了将近全国人口的一半,而其他城市的人口较少,中小城市更少,所以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小于大城市人口总数,C错误。无法从材料中获取该国的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和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因而无法判断增速高低,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C
【解析】12.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迁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为了减轻对市中心的影响,工业区有向城市外缘迁移的趋势,C正确;多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一般建筑高大稠密,AD错误;占城市面积最大的为居住区,B错误;故选C。
13.A 14.C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13.如果该区地价最低的区域为工业区,且布局合理,则该地工业区分布在东南部或西北部。可能盛行东北风,或是西南风,A对。东风、东南风 、西北风工厂污染气体都会污染住宅区大气,B、C、D错。
14.商业区地价最高,位于城市的中心,不可能位于东南,A错。交通干线两侧地价高,根据地价,图中没有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的交通线,B错。数字2区域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可能为住宅区,C对。该区域西南部地价高,大型汽车站占地面积广,不适宜,D错。
15.B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甲地工作日停车场饱和率较高,双休日明显降低,①正确;甲地饱和率高值和低值与乙地基本相反,两地饱和率变化呈负相关,②错误;丙饱和率变化比丁小,车辆平均停车时长短,③错误;丁地在双休日高峰时段饱和率超过1,存在停车场泊位饱和现象,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
16.乙晚上饱和率更高,甲、丙、丁白天饱和率更高,因此乙是住宅区;甲工作日饱和率更高,双休日饱和率更低,符合行政区特征;丙与丁双休日饱和率更高,但是丙停车时长短,与菜市场匹配;丁双休日饱和率更高且存在泊位饱和现象,而商业区人流量大,双休日泊车位紧张,符合商业区。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1)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数量增加等。
(2)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3)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各月发生次数差异大,集中分布于冬半年;
十一月发生次数最多,六、七、八月几乎无寒潮发生。
不利影响:寒潮带来低温,易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寒潮易带来暴雪,次年春季易发生渍涝;寒潮伴随大风天气,易吹走表层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寒潮造成地温过低,影响农作物春播等。
措施:农田内熏烟;农田内适当灌水;农田内覆盖秸秆等。
(3)寒潮发生时,多伴随大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沙土易被卷起;土壤水分含量低,黏性低,沙土易被卷起等。
19.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理由:城郊区之间存在由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布局在环流之外,可有效防止工业企业对城市的二次污染。
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口或者垂直方向。理由:减轻污染气体对城市的影响。
(2)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人工热源的使用;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比重;改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或材料;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等。
20.(1) 国内 国际
(2)政治因素:政策鼓励,抵御外敌,开垦边疆;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频发,耕地不足,人口密度大,地狭人稠。
(4)使人口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化。减少了山东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为东北开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能,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传播了儒家文化。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第三章)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6道题 ,每题3分,共48分 )
1.大气活动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新疆的城镇和铁路主要分布特点是( )
A.集中在平原地区B.集中在山上C.集中在河流沿岸 D.集中在盆地内部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新疆的地理环境是( )
A.降水丰富 B.资源贫乏 C.光照充足 D.河流众多
4.关于人口移动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5.2020年11月24日凌晨,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收官之战,“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12月1日在预定位置成功软着陆。在顺利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后,17日凌晨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下图)顺利返回地球。完成返回器在“滑翔再入”阶段,穿过的大气垂直结构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 D.高层大气层—平流层—对流层
水有多种面貌,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在极地和高山上,覆盖数千年的冰雪变化为转瞬即逝的云彩,或者是融化成流进山谷的溪水,最终奔向各大江河湖海。海水这种特殊的物质飞翔着、流淌着,新生的路上它在某处停留片刻,便会再次启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融化成流进山谷的溪水,最终奔向各大江河湖海”,该材料描述的水循环环节包括( )
A.蒸发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7.“海水这种特殊的物质飞翔着、流淌着,新生的路上它在某处停留片刻,便会再次启程”,材料中的再次启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下径流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理位置 ②水资源 ③经济水平 ④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与甲省相比,乙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剩余劳动力增加 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C.社会负担加重 D.人口流出量增加
城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实际居住超过6个月(含6个月)以上的人口。甲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17年底,甲国总人口达到320万人。下图为2010年和2018年甲国前十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该国家可能是( )
A.英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蒙古国
11.目前,该国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是( )
A.a城市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B.城市人口数量少于农村人口数量
C.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大于大城市人口总数
D.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低于农村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该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位于市中心 B.占城市面积最大
C.有向城市外缘迁移的趋势 D.建筑高大稠密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价图(单位:10万元),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如果该区地价最低的区域为工业区,且布局合理,则该地可能盛行
A.东北风 B.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4.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规划判断合理的是
A.商业区可能位于东南
B.有交通干线从东南向西北延伸
C.数字2区域可能为住宅区
D.该区域西南部有大型汽车站
城市中停车场的饱和率(当前车辆数/总泊位数)受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下图为浙江某县级市位于行政区、商业区、菜市场、住宅区的四个停车场甲乙丙丁某月7日-11日连续五天的停车场饱和率变化曲线(其中10-11日为双休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时间段内,关于停车场饱和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双休日比工作日降低明显 ②乙与甲饱和率变化呈正相关
③丙比丁车辆平均停车时长长 ④丁存在停车场泊位饱和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停车场与所在区域匹配的是( )
A.甲-住宅区 B.乙-商业区 C.丙-菜市场 D.丁-行政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四道题 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20年8月2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该区域面积占云南省的29%,人口约占44.02%。
材料二 下图为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示意图。
注: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城镇化的具体表现。(4分)
(2)简述建设滇中城市群的有利条件。(4分)
(3)简述该区域城镇化对当地的有利影响。(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2023年春节期间,寒湖蓝色预警持续鸣响,我国多地迎来入冬以来最冷一天,部分地区出现极寒天气。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实测最低温度-53℃,刷新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低气温。下图为1951~2020年我国各月累计寒潮发生次数统计示意图。
(1)说明1951~2020年我国各月累计寒潮发生次数的特点。(4分)
(2)简述春季寒潮频发对黑龙江省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指出为抵御寒潮可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我国北方寒潮多发月份常伴有沙尘天气,试说明其原因。(6分)
19.调查名称:城市热岛效应
调查资料: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繁忙等释放大量热量,从而导致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热岛环流”。
调查思考:(10分)
(1)城市规划时,指出大气污染严重工业企业布局的合理位置,并解释理由。(4分)
(2)提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6分)
20.“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以“闯关东”历时最长,迁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关东”指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以山东人为主、河北及河南人次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地狭人稠,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人民迫于生计,流入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垦殖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日俄加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放弃封禁,利用人口优势,改以保卫边疆的移民戍边政策。不仅沿途给予交通食宿帮助,迁入东北还分配土地和农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国内、国际)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国内、国际)人口迁移。(每空2分 共4分)
(2)结合材料,列举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4分)
(3)分析“闯关东”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