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入学编班考试语文试卷三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35分)
1.拼一拼,规范书写下列词语。(5分)
yōu yǎ ( ) nuó yí ( ) miǎo shì ( )
dú chū xīn cái ( )
2.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jùn”的汉字。(2分)
严( ) ( )工 英( ) ( )马
3.用“/”划去括号内错误的字或读音(3分)
(辨 辩)认 纷至(沓 踏)来 (风 丰)华正茂
北风怒号(hào háo ) 梗(ɡěnɡ ɡènɡ)概 处 (chǔ chù)理
4.按要求写成语,并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赞美艺术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形容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 )以( ) 美( )美( ) 银( )素( )
任( )任( )( )( )共赏 应( )不( )
熟( )无( ) ( )舌如( )
5.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A.坚强 万众一心 众志成诚 共度难关
B.朗颂 兴高采烈 见义勇为 弄虚做假
C.脉搏 目不转睛 喜出望外 情不自禁
D.按装 金壁辉煌 面黄肌瘦 无可奈何
6.下列成语与其主角不一致的是( )( 2 分)
A.完璧归赵—蔺相如 B.望梅止渴—曹操
C.卧薪尝胆—勾践 D.三国演义—武松
7.课文回放。(2+1+2+2+3=10分)
(1)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芙蓉楼送辛渐》中比喻人清廉正直的诗句是: 。
(3)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王安石在《元日》中描写这种热闹非凡的节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看到老师默默地为教学工作奉献时,你想用“龚自珍”的那两个诗句来赞美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重(列举2人)。如:( )( )
8. 照例子仿写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着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在启示我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填补下列名句或按要求填空。(1+1+2+2+2=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为开。
(3)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如《墨子》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独特个性,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5)杜甫表达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不露一点痕迹,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那种喜悦之情见诸于行,见诸于色。
10. 亲情放送:据天气预报,明天将有寒流过境,我市平均气温会下降十度左右。如果你此时要给住在市郊的奶奶打电话,你应该怎么说?请把要说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句子大本营(6分)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严重事故,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
二、阅读(22分)
司马光救人(6分)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被刮跑以后(16分)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又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 谁还没把钱送来 【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8.给文中的【 】里加上合适标点符号。(2分)
19.文章前四个自然段先写( )然后写( )接着写( )最后写( )。(每空只填两个字)(4分)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⑴喜出望外: ⑵不约而同:
21.老大爷的钱被大风刮走后,焦急地说:“钱又要没了。”话中的“又”字,你怎么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