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期中卷
考试范围:第1-2章;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净物
B.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C.水中N、P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引起赤潮
D.pH=0的水溶液,是中性的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常混入可溶、不可溶性的杂质,都不是纯净物,故A正确;
B、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故B正确;
C、水中N、P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引起赤潮,故C正确;
D、pH=0的水溶液,是酸性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2.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ā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C.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答案】B
【解答】解:A、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不能说明不存在其他粒子,只是可能存在的其他粒子质量比α粒子小很多,故A错。
B、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只有碰到质量比它大很多的物质才被反弹回来,故B说法正确;
C、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且带正电,故C说法错;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能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故D错。
故选:B。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答案】C
【解答】解;A、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图中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故说法正确;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固液不需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故说法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法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说法正确;
故选:C。
4.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 )
A.5:3 B.5:2 C.2:3 D.3:2
【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C═D,“若增加10gA,A与C恰好完全反应”可知,25gA与15gC恰好完全反应,
∴A:C=25g:15g=5:3;
那么15gA反应完,需要C 9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反应的B的质量为:30g﹣15g﹣9g=6g,
∴B:C=6g:9g=2:3。
故选:C。
5.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 B.CO2 C.Fe D.O2
【答案】C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B.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两个铜半环E和F跟线圈两端相连,它们彼此绝缘,并随线圈一起顺时针转动。M和N是电刷,它们跟铜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石墨材料来制作电刷M、N
B.电流的方向始终由电刷N到电源“+”极
C.只对调电源正、负极,线圈将逆时针转动
D.电动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C
【解答】解:A、电刷跟铜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所以电刷应用导体来制作,石墨是导体,故可用石墨做电刷。故A错。
B、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如图直流电动机中电流方向始终由电源“+”极流向电刷N.故B错。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导体受力方向改变,所以只对调电源正、负极,线圈转动方向将改为逆时针转动。故C对。
D、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
故选:C。
8.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质
B.1个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答案】C
【解答】解: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A、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B、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故正确;
D、每个中含有36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S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
B.小磁针将顺时针旋转
C.当P向左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暗
D.当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答案】D
【解答】解:
AB、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通电后,小磁针将会逆时针旋转,故AB错误;
C、闭合开关S1和S2,使滑片P向左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左侧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巨磁电阻的阻值减小,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大,所以指示灯的亮度会变亮,故C错误;
D、使滑片P向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左侧电路中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变弱,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大,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小,根据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
C.“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则该反应生成和的质量比(m+2):m
D.分子是由一个分子和两个“”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应表示如下:
。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分子生成两种新分子,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选项说法正确;
C.“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m。则该反应生成和的质量比为:(2am+4a):(2am)=(m+2):m,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分子是由两“”原子和两个“”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答案】D
【解答】解:A、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小滨想探究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其中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只有乙 D.乙和丙
【答案】C
【解答】解:甲:钢棒吸引小铁钉,说明具有磁性,故甲能说明;
乙:对于磁体而言,两极的磁性是最强的,钢棒靠近磁体时,钢棒能被吸引,可能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也可能是磁体吸引普通钢棒,故乙不能说明;
丙:钢棒的同一端靠近磁体的两个极,出现吸引和排斥的情况,说明钢棒具有磁性,故丙能说明。
故选:C。
13.在 CO、CH2O2、C2H2O3 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根据混合物中成分的组成元素的特点,可以把CH2O2的组成表示为CO H2O形式、C2H2O3的组成表示为2CO H2O形式;进行这种组成的重新表示后,可得到混合物可以表示为“CO”部分和“H2O”部分组成的混合物;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H2O”部分的质量分数==9X;
因此,混合物中“CO”部分的质量分数为1﹣9X,则混合物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9X)××100%=(1﹣9X);
故选:A。
14.近期,我国南方各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小明设计一种利用电磁继电器来自动控制抽水机工作的电路: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抽水机不工作;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抽水机开始工作。如图是小明还未连接完成的电路,小明接下去的电路连接应该是( )
A.M 接 A,N 接 B B.M 接 B,N 接 D
C.M 接 B,N 接 C D.M 接 A,N 接 D
【答案】B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两灯并联连接,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所在电路接通,绿灯亮,抽水机不工作;
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下,与下面的触头接触,此时红灯亮,抽水机开始工作,故连接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M接B,N接D符合要求,故B正确。
故选:B。
15.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
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
【答案】D
【解答】解:A、将磁铁放入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D、将磁铁放入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小磁针会发生转动,但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2013年5月9日,宁波一家面馆误把亚硝酸钠(NaNO2)当成食盐和进面里,导致多人中毒.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解答】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16×2)=7:16;
故答案为:(1)+3;(2)7:16.
17.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触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铜屑代替铁屑显示磁场分布。
(2)实验中“轻触”的目的 。
(3)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闭合开关。轻敲玻璃板,铁屑的分布情况 (填“会”或“不会”)改变,
(4)细铁屑之所以会有规律的排列,是因为被磁体 成无数个“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
【答案】(1)不可以;(2)克服摩擦力对铁屑的影响;(3)不会;(4)磁化
【解答】:(1)铜是非磁性物质,在实验中不可以用铜屑代替铁屑显示磁场分布;
(2)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铁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实验中“轻触”的目的是克服摩擦力对铁屑的影响;
(3)只改变电流方向,则磁场方向发生改变,但磁感线的形状不变,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铁屑的分布情况不改变;
(4)细铁屑在磁场中会被磁化为无数个小磁针,所以铁屑会有规律的排列。
故答案为:(1)不可以;(2)克服摩擦力对铁屑的影响;(3)不会;(4)磁化。
18.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的①②③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③是 元素(填名称),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化学符号),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序号);
(2)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核电荷数为117的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3)根据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推理,氟与 (填元素名称)化学性质相似;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 NMR现象,表中标号为①~③的三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填序号)。
【答案】(1)镁;②;①②;(2)117;(3)氯;(4)①②。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①号元素是锂元素,②号元素是氟元素,③号元素是镁元素,其中①③是金属元素,②是非金属元素,①②位于同一周期。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7;
(3)周期表的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看出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氟与氯化学性质相似;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①~③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有①对应的3号元素锂、②对应的9号元素氟;
故答案为:(1)镁;②;①②;(2)117;(3)氯;(4)①②。
19.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活塞筒外开启,S2只能向活塞筒内开启。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螺线管的左边是 (选填“N”或“S”)极,活塞柄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血液的流向是 (选填“从②流向①”或“从③流向②”)状态。
【解答】:已知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此时同名磁极相对,故活塞柄抽向右运动,使得阀门S2关闭,S1打开,则血液由②流向①。
故答案为:N;右;从②流向①。
20.如表是某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食用方法 储藏指南
氯化钠 碘酸钾 (20mg~40mg)/Kg 18个月 不要长时间 炖炒 避热、避光、 密封
(1)该“加碘食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加碘食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元素名称 .
(3)由食用方法和储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解答】:(1)该“加碘食盐”由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2)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碘酸钾中的钾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其元素为钠、钾;
(3)由不要长时间炖炒的食用方法及储藏时应避热的要求,可推测碘酸钾受热分解;由避光的储藏要求可推测碘酸钾见光会分解;
答案为:(1)混合物. (2)钠、钾 (3)受热或见光会分解(或受热或见光易反应).
21.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组成的新型交通工具,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结构如图甲示意。要使列车悬浮起来,车身线圈的上端是 (填“N”或“S”)极。图乙是另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图,A是磁性稳定的电磁铁,安装在铁轨上,B是安装在车身上(紧靠铁轨上方)的电阻非常小的螺线管。B中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B与电磁铁A之间相互 (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
【答案】S;如上图;排斥。
【解答】解:甲图是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车身和轨道脱离,车身必须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轨道线圈的下端是N极,把列车吸引起来和铁轨脱离,车身线圈上端是S极;
乙图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来是车身和轨道脱离,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上端是N极。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S;如上图;排斥;
22.(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个数被隐去,用x表示)。根据提供的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1)“Vc”化学式中x为 。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
维生素C(片剂) 化学式:CxH8O6 相对分子质量:176 规格:每片100mg,含Vc10% 用法与用量:一日3次,成人每次 片,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答案】(1)6;(2)2。
【解答】解:(1)12×x+1×8+16×6=176,x=6;故答案为:6;
(2)由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可知,每片质量为100mg,含“Vc”不少于10%,即每片至少含“Vc”的质量为100mg×10%=1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时,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的片数为:60mg÷10mg=6片;每日3次,故每次至少服用6片÷3=2片;故答案为: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0分,共30分)
23.信息:化学中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核电荷数,表示核外电子排布。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图B所表示的粒子的名称是 。
(3)图D表示的粒子是原子,则X的值是 ,该原子元素符号是 。
【答案】(1)BC;(2)氯原子;(3)8;Ar。
【解答】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粒子B和C的质子数相同,因此二者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答案为:BC;
(2)图B所表示的粒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有17个电子,所以该粒子的名称是氯原子;故答案为:氯原子;
(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18﹣2﹣8=8,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8,是18号元素,即氩元素,符号为Ar;故答案为:8;Ar。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小磁针、条形磁铁等按图a、图b的方法,探究了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及方向,接着他们又用相同的方法,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及方向,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c、图d、图e所示。
(1)分析比较图c、图d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d和图e的小磁针偏转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图b和图d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磁场;(2)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形状相似
【解答】解:(1)在图c中,开关断开,电磁针不发生偏转,而在图d中,开关闭合,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偏转,因此比较两图可以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磁场。
(2)在d与e中,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知,电流方向不同,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方向不同,由此说明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3)在b、d两图中,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指向情况与条形磁体周围小磁针的指向情况相同,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相类似。
故答案为:(1)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磁场;(2)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形状相似。
25.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 制成。
A.铜 B.铁 C.塑料 D.铝
(2)实验发现: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左/右)移动过程中,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偏大。断开开关后电磁铁磁性 。(有/无)
②将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可发现图中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是 。
【解答】解:(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物体B由铁质材料制成。
(2)①滑动变阻器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滑片左移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断开开关后,电磁铁无电流通过,电磁铁会失去磁性;
②在电磁铁中的电流不变时,将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使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3)由实验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中的电流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故答案为:(1)B;(2)①左;无;②变大;(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中的电流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26.(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甲、乙两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转动了。对于小磁针转动的原因,两同学有着不同的假设:
甲:是因为导线通电发热,造成导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对流运动使磁针偏转
乙:是因为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1)两同学讨论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闭合开关,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预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
(2)老师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将 (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3)得出实验结论后,他将四条彼此绝缘的通电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四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等,要使四根导线所围矩形中心处O点的磁场增强,电流被切断的应是 。
【答案】(1)磁针偏转的方向不变;(2)改变;(3)I4。
【解答】解:(1)如果乙正确,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磁场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磁针偏转的方向不变;
(2)由于电流产生的磁场在导线上、下方的方向相反,当小磁针从下方移到上方之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会相反;
(3)根据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以点代表磁场指向纸外,叉代表磁场指向纸内,各导线在各个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
导线1、2、3在中心O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垂直纸面向里,只有导线4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向外,根据磁场的叠加可知,要使O的磁场增强,应切断I4。
故答案为:(1)磁针偏转的方向不变;(2)改变;(3)I4。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18分)
27.人体意外触电时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
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5个等级(42伏,36伏,24伏,12伏,6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42伏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测电笔结构简图,用此测电笔辨别零线、火线时,除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外,手还要接触 ;
(2)乙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插座和控制插座的开关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
(3)如图乙,在使用测电笔接触家庭电路火线时,人体和测电笔串联。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答案】(1)笔尾金属体;(2)见解析;(3)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0.01A
【解答】解:(1)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但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2)为了安全,开关接在插座与火线之间,三孔插座的上面的孔接地线,左孔接入零线,右孔通过开关接火线,如图所示:
;
(3)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6V,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则人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大===0.01A。
故答案为:(1)笔尾金属体;(2)见解析;(3)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0.01A。
28.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曲线①表示 (填“块状”或“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最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填“块状多”或“粉末状多”或“一样多”)。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粉末状;一样多。
【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相等,所以最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一样多。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粉末状;一样多。
29.(2023秋 柯城区期末)2024年1月4日,我国第一架利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福建舰”三条电磁弹射滑轨铺装完毕,其弹射装置结构简图如图甲所示。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
(1)图乙实验中,与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2)若“福建舰”投入使用后,在某次训练中从密度小的海域驶向密度大的海域(航母在行驶过程中的消耗忽略不计),航母所受的浮力F和浸没在海水中的深度h如何变化?
(3)弹射起飞分两种: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下列支持电磁弹射技术的是 。
A.电磁弹射器的质量和占用空间小
B.电磁弹射器造价高,且耗电量大
C.电磁弹射器的加速均匀,弹射速度快
D.电磁弹射器维护成本比蒸汽弹射器低
(4)“福建舰”正式服役后,未来将组成航母编队,编队出行时各舰艇不宜靠得太近,请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解释。
【答案】(1)A;(2)F不变、h变小;(3)ACD;
(4)当两艘舰艇彼此靠近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水相对于船的流速比外部大,压强小于外部,两船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将两船向中间挤压,会发生碰撞。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即可受到强大的推力,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A、图中有电源,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即与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图中没有电源,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感应电流,使灯泡发光,这是发电机的原理,与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不一致,故B错误;
故选:A;
(2)“福建舰”航母从密度小的海域驶向密度大的海域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大小都等于自身重力,其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
海水的密度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以浸没在海水中的深度h变小;
(3)电磁弹射技术的优点有:
A、电磁弹射器的质量和占用空间小;
C、电磁弹射器的加速均匀,弹射速度快;
D、电磁弹射器维护成本比蒸汽弹射器低;
这些能支持电磁弹射技术,故ACD符合题意,而B是电磁弹射技术的缺点,故B不符合题意;
(4)当两艘舰艇彼此靠近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水相对于船的流速比外部大,压强小于外部,两船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将两船向中间挤压,会发生碰撞。
故答案为:(1)A;(2)F不变、h变小;(3)ACD;
(4)当两艘舰艇彼此靠近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水相对于船的流速比外部大,压强小于外部,两船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将两船向中间挤压,会发生碰撞。
30.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16g,然后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求:
(1)共收集到O2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MnO2?
(3)第一次加热后,有多少克KClO3分解了?
(4)第一次加热后剩余的26.16g固体中含有几种物质?各多少克?
【解答】:(1)根据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第一次加热后生成氧气质量为:30g﹣26.16g=3.84g,所以共收集到氧气:3.84g+5.76g=9.6g;
(2)设要生成9.6g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根据:解得X=24.5g,所以原混合物中MnO2质量为:30g﹣24.5g=5.5g;
(3)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产生氧气质量为3.84g,设要生成3.84g氧气需要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Z则: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Y Z 3.84g
根据:解得Y=9.8g,根据:解得Z=5.96g;
所以第一次加热后,分解的氯酸钾质量为9.8g;
(4)第一次加热后剩余的26.16g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还是5.5g,还含有生成的氯化钾5.96g,还含有没反应的氯酸钾:26.16g﹣5.5g﹣5.96g=14.7g.
故答案为:(1)9.6g;(2)5.5g; (3)9.8g;(4)二氧化锰5.5g;氯化钾5.96g;氯酸钾14.7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卷A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五.简答题(共4小题,共1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期中卷
考试范围:第1-2章;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净物
B.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C.水中N、P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引起赤潮
D.pH=0的水溶液,是中性的溶液
2.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ā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C.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4.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 )
A.5:3 B.5:2 C.2:3 D.3:2
5.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 B.CO2 C.Fe D.O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B.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两个铜半环E和F跟线圈两端相连,它们彼此绝缘,并随线圈一起顺时针转动。M和N是电刷,它们跟铜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石墨材料来制作电刷M、N
B.电流的方向始终由电刷N到电源“+”极
C.只对调电源正、负极,线圈将逆时针转动
D.电动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8.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质
B.1个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9.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S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
B.小磁针将顺时针旋转
C.当P向左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暗
D.当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
C.“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则该反应生成和的质量比(m+2):m
D.分子是由一个分子和两个“”原子构成的
11.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2.小滨想探究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其中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只有乙 D.乙和丙
13.在 CO、CH2O2、C2H2O3 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14.近期,我国南方各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小明设计一种利用电磁继电器来自动控制抽水机工作的电路: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抽水机不工作;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抽水机开始工作。如图是小明还未连接完成的电路,小明接下去的电路连接应该是( )
A.M 接 A,N 接 B B.M 接 B,N 接 D
C.M 接 B,N 接 C D.M 接 A,N 接 D
15.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
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2013年5月9日,宁波一家面馆误把亚硝酸钠(NaNO2)当成食盐和进面里,导致多人中毒.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7.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触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铜屑代替铁屑显示磁场分布。
(2)实验中“轻触”的目的 。
(3)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闭合开关。轻敲玻璃板,铁屑的分布情况 (填“会”或“不会”)改变,
(4)细铁屑之所以会有规律的排列,是因为被磁体 成无数个“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
18.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的①②③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③是 元素(填名称),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化学符号),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序号);
(2)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核电荷数为117的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3)根据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推理,氟与 (填元素名称)化学性质相似;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 NMR现象,表中标号为①~③的三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填序号)。
19.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活塞筒外开启,S2只能向活塞筒内开启。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螺线管的左边是 (选填“N”或“S”)极,活塞柄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血液的流向是 (选填“从②流向①”或“从③流向②”)状态。
20.如表是某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食用方法 储藏指南
氯化钠 碘酸钾 (20mg~40mg)/Kg 18个月 不要长时间 炖炒 避热、避光、 密封
(1)该“加碘食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加碘食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元素名称 .
(3)由食用方法和储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21.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组成的新型交通工具,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结构如图甲示意。要使列车悬浮起来,车身线圈的上端是 (填“N”或“S”)极。图乙是另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图,A是磁性稳定的电磁铁,安装在铁轨上,B是安装在车身上(紧靠铁轨上方)的电阻非常小的螺线管。B中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B与电磁铁A之间相互 (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
22.(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个数被隐去,用x表示)。根据提供的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1)“Vc”化学式中x为 。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
维生素C(片剂) 化学式:CxH8O6 相对分子质量:176 规格:每片100mg,含Vc10% 用法与用量:一日3次,成人每次 片,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0分,共30分)
23.信息:化学中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核电荷数,表示核外电子排布。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图B所表示的粒子的名称是 。
(3)图D表示的粒子是原子,则X的值是 ,该原子元素符号是 。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小磁针、条形磁铁等按图a、图b的方法,探究了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及方向,接着他们又用相同的方法,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及方向,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c、图d、图e所示。
(1)分析比较图c、图d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d和图e的小磁针偏转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图b和图d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5.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 制成。
A.铜 B.铁 C.塑料 D.铝
(2)实验发现: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左/右)移动过程中,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偏大。断开开关后电磁铁磁性 。(有/无)
②将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可发现图中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是 。
26.(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甲、乙两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转动了。对于小磁针转动的原因,两同学有着不同的假设:
甲:是因为导线通电发热,造成导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对流运动使磁针偏转
乙:是因为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1)两同学讨论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电流的方向,闭合开关,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预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
(2)老师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将 (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3)得出实验结论后,他将四条彼此绝缘的通电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四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等,要使四根导线所围矩形中心处O点的磁场增强,电流被切断的应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18分)
27.人体意外触电时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
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5个等级(42伏,36伏,24伏,12伏,6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42伏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测电笔结构简图,用此测电笔辨别零线、火线时,除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外,手还要接触 ;
(2)乙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插座和控制插座的开关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
(3)如图乙,在使用测电笔接触家庭电路火线时,人体和测电笔串联。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21400欧,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28.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曲线①表示 (填“块状”或“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最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填“块状多”或“粉末状多”或“一样多”)。
29.(2023秋 柯城区期末)2024年1月4日,我国第一架利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福建舰”三条电磁弹射滑轨铺装完毕,其弹射装置结构简图如图甲所示。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
(1)图乙实验中,与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2)若“福建舰”投入使用后,在某次训练中从密度小的海域驶向密度大的海域(航母在行驶过程中的消耗忽略不计),航母所受的浮力F和浸没在海水中的深度h如何变化?
(3)弹射起飞分两种: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下列支持电磁弹射技术的是 。
A.电磁弹射器的质量和占用空间小
B.电磁弹射器造价高,且耗电量大
C.电磁弹射器的加速均匀,弹射速度快
D.电磁弹射器维护成本比蒸汽弹射器低
(4)“福建舰”正式服役后,未来将组成航母编队,编队出行时各舰艇不宜靠得太近,请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解释。
30.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16g,然后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求:
(1)共收集到O2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MnO2?
(3)第一次加热后,有多少克KClO3分解了?
(4)第一次加热后剩余的26.16g固体中含有几种物质?各多少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