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背诵清单】+单元复习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背诵清单】+单元复习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09: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背诵清单】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背诵清单与思维导图】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我国建立了哪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 在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分为哪几级?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
5.第一个设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①政治: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经济:采取优惠政策,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加强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④综合措施: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代表性的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中,28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全部整体脱贫。)
2.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易错易混】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重难点突破】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地方行政区域,自治区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法律规定的地方机关职权。
【活学巧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构想
1、“一国两制”基本内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什么港澳能回归?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全国人民的支持;
④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启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发展才是硬道理。
5.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区别?港澳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家内政问题。
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领导人 时间 政策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邓小平 改革开放后 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 1995年 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胡锦涛 2005年 《反分裂国家法》
习近平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稳定繁荣:
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2003年,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待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到兴的新阶段。
五、港澳回归的认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六、为了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坚决拥护祖国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②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易错易混】
1.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区别:香港、澳门问题是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国家内政问题。
2.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把“一国两制”的构想付诸实践的是香港回归。
3. “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制”既坚决维护了中国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尊重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4. 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社会制度不同。香港、澳门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而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制度上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5. 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不要误以为仅仅是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重难点突破】
1.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1)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有专门的区旗、区徽。
2.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认识。
(1)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经济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繁荣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历史比较】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设立的目的不同: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外资而设立的;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是为维护祖国统一,推进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而设立的。
(2)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各自权限不同: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活学巧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时空概念)
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意义: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二、日益密切地交往
1.表现:人员往来频繁;经济交流密切;文化交往频繁;举行政治会谈。
2.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唯物史观)
(1)有利因素:①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理论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③群众基础: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渴望实现统一;④历史条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⑤现实情况: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交往日益密切⑥其他: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2)不利因素: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 ②国际: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美、日)
【易混易错】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
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港澳的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重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朝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
(2)近代以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侵略势力对台湾的侵占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如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
(3)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款必须实施。因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结合台湾与祖国的两次分离、两次回归和现今台湾问题的产生,由此得到什么认识?
(1)台湾与祖国的两次分离、两次回归:
分离 回归
第一次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台湾问题: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看图学史】
名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变化:由用武力解放台湾变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两岸关系出现缓和的契机
名称:汪辜会谈
一个共识:“九二共识”
一个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历史意义: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活学巧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思维导图
【单元复习设计】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训练掌握本单元主线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2.通过构建单元知识脉络,形成单元知识的整体观,加深记忆。3.通过填空题训练,强化常考点知识,补充课标新增知识训练,加强以课标为主的知识练习。4.通过选择题和材料题的难易、分层设置,扩大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基本史学素养。5.二选一选做题拓展学生横向知识,培养对比分析能力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解决国家的安定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及祖国统一大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台湾回归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时 1
教学重点 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 党和政府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一国两制”的内涵与意义;台湾问题及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的发展
阶段特征 总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民族团结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祖国统一方面: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海峡两岸关系也不断发展交往日益密切。
教学方法 通过列表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对比的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教辅书、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提前布置主要知识点任务一、民族团结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____,现在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个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个民族自治州,__________个民族自治县(旗)。它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对维护民族团结、______和______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__________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_________,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中央实施_________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大发展。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进入______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_______和_______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制度。这为实现______指明了前景。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______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_________。中葡两国政府于______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____月_____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_____月_____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 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 ”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中国停止对 地炮击,倡议两岸实现三通,即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了“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 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1990年,台湾成立 (海基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 (海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 商谈和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1995年, 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 和 。6.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 与 的坚定决心。7.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 ”,反对“ ”,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8.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 、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一页。10.2022年发布的《 》白皮书全面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11.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持支持 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 ,坚定反“独”促统。 自主学习: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课程理念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通过这种自主复习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的评价。通过自主复习让学生首先对于自我的学习效果有简单的了解,以便在接下来的复习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以及更加精准地了解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和空缺点, 方便查漏补缺。此外,采用这种知识梳理式的自主复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课内容从整体上有更好地把握,方便日后的复习工作。
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视频片段,重温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历史时刻? 提示:澳门回归祖国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民族一家亲 一:【知识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史料实证】根据七八年级所学,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件。2.【历史解释】通过课本与课外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多角度分析为何我国大力发展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并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语言流畅、字数 200-300 字。【知识拓展】中国现代史上的政治制度创新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二:【知识探究2】共同繁荣发展3.【历史解释】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政策角度等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族团结的。4. 民族一家亲(家国情怀)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 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歌词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理解。(2) 近年来,有极少数人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分离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 提示:1.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件: 能够按照朝代进行分类; 内容无史实性错误。提示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开始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民族封建国家,之后汉、唐、元、清等朝代不断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的交往以及对其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统 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提示3.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政策 扶持等方面进行列举,结论正确;能够准确地进行分类,阐述清晰明了。提示4:(1) 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 56 个民族共 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2) 坚决反对。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和祖国其他各族有 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藏独”分子应该立即放弃分裂活动, 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和 主权完整,同其他各族人民和谐共处。 八年级学生在信息的提取,史料的理解,特征的概括,事情间的比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考量,这个阶段的学 生形象思维相对突出,理性地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还有待 提高。通过此题培养时空观念,树立唯物史观;建立史实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列举史事建立归纳整理能力;锻炼主题概括能力。通过梳理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二、国家必统一 一:【知识探究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4 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邓小平大智慧处理香港回归》依据下列材料,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二:【知识探究2】祖国统一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处理香港问题的态度,始终保持低调,始终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维护对于我们“有用”、“有利”“暂时保持现状不变”的战略决策的稳定和严肃性。材料二: 1983 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陷入了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前首相希思来访,9月10 日,邓小平会见希思,并通过这次会见高调喊话英国政府: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 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 题的方针政策。——摘编自《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 领,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 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 还是由于“一国 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据材料三,概括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 3.据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共两代领导集体处理香港问题的相同出发点? 2.台湾问题:材料:提示:时间轴呈现。“事实证明......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4、史实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5、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6、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点拨】从人民情感、历史发展趋势、实现方法考虑。【知识拓展】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第一次: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第三次: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尚未统一。 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提示:1.从低调转变为高调;或由“暂时维持现状不变”转变为积极收回。 2.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中英双方 的共同努力;国家领导人坚定的态度。(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4.提示:①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琉球(今台湾);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⑥1898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台湾光复。5.提示:阻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6.提示:面对这些因素,国家实现统一:(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制度保证)“一国两制”构想及其成功实践;(民心所向)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交往)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密切;(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通过史料和图片的设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提取有 效价值的能力,增强“历史解释”,锻炼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问题感悟到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体会到落后就会 挨打,认识到祖国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紧密相 连,增强“家国情怀”。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贺匾”——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大会(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写出这一政策确立的最早的法律依据。 材料二: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只有和衷共济、共同努力,“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2) 依据材料二指出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理论构想。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关系的认识。 提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国两制。(3)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 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 记题词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贺匾、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二 年新年贺词两则材料入手, 以直接设问、材料分析等形式考查民族关系、国家统一。 着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
【破难点】(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纵横比较】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目的不同
地区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权限不同

【参考答案】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目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或祖国统一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地区不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社会制度不同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不同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同 ①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②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知识整合】祖国统一进程:
时间 史实 意义
1951年
1987年
1992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2008年11月
2015年11月
认识:
【参考答案】祖国统一进程:
时间 史实 意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8年11月 两岸实现“三通”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完成
3 .【唯物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祖国各地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
4 .【历史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对接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难点突破二 :祖国统一
1.【历史解释】“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及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背景:(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
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重要影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唯物史观】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
【参考答案】
异:(1)性质: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它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内政问题。(2)军队: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驻澳部队行使防护责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对接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家国情怀】学唱《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祖国颂》等反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一的歌曲 (任选其一) ,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评价标准】
精神面貌:大方得体、精神饱满、富有朝气。
艺术表现: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咬字清晰;节奏把握到位;能大胆、自信地 歌唱,投入情感,表情动作自然;演唱完整。达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目的。 综合上述要素按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唱红歌,学生要做到“大胆自信、投入情感、切合主题”,是一种 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歌曲的选择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特长不一,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唱红歌的作业设计, 一是注意到了作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 业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可以熏陶情感,增强爱国情感,培养 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三是扩宽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红歌是爱国主义教 育的好教材,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既有助于传承红色历史基因,也 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家国情怀】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摘自《中国民族报》
材料二: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第一组
第二组
相关时事中新网 1 月 15 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 晓光 15 日表示, 2019 年两岸人员往 来、各领域交流合作发展的势头与民 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形成强烈反差。 两岸交流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保持了 基本稳定,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维持 在 900 万人次规模。——摘自 2020 年中国经济网报道
资料图: 2019 年 12 月 10 日,10 位来自 海峡两岸的漫画家,会聚吉林长春,以“山海经”为题,挑战 24 小时漫画马拉松。
(1) 材料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的高度浓缩,是对中华文明特征的高度凝练,请简要概括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 根据第一组图片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根据第二组图文说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迅速的基础是什么?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评价实施主体】 教师
【评价标准】 (1) 多元一体;(2) 名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影响:对维护民 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 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3)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基础: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 (4)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涉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搞好 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我们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并相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问题分析】第(1)题,学生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找到一句核心句即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中可以提取出“多元一体”这一核心特征,形成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2)题中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民族特色制度, 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第二问题要求写出这一制度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即可。第(3) 题中第一问,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难度适中,也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的重要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不难回答。第二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高位运行,人员往来人次达900万之多, 加之两岸人员举行文化活动,说明两岸联系紧密,是割不断的血脉相连的关系,两岸一家亲, 其前提是两岸同胞均认可,一个中国原则。故不难得出答案。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两大主题的理解认知程度,学生要从民族团结和祖国 统一两个角度思考,既要看到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根本利益的重要性,也要分别表达出各自的侧重点,这样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就比较全面。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两大主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本题选择了三则材料包括图片资料,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设计的,学生要有材料阅读和读图的能力,通过此题设计,考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图”“史”综合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5.【唯物史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论述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按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论述。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众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形成制度,载入宪法。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这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也有利 于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实施各种具体措施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比如,政治改革、经济援助、文化保护、政策扶持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一体的大家庭,各族群众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宣传党 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题要根据论从史出原则,要求写出具体论据来论证,可参考上述要素、要点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 本题属于历史论述题,既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程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 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是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缔造的,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提升“唯物史观”素养。
课后感悟(谈感想) 本单元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史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一家亲、祖国必然统一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亮点:教学环节设计较为科学合理,既突出了学习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先围绕历史素养目标设计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整体把握重要知识点;然后精讲点拨,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主要探究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以及港澳回归的原因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最后拓展提升,情感升华。不足:本课内容多,应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课件 PPT容量较大,可以有选择地删除一些。进一步加强教法、学法研究,落实好师友合作学习小组,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
【单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7 年 5 月 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 年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1954 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思想
1955 年 10 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 年 3 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 年 10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 年 9 月 西藏自治区成立
1971 年 10 月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1972 年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形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79 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 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
198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84 年 12 月 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87 年 4 月 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87 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87 年底 “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20 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1990 年 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 年 11 月 达成“九二共识”
1993 年 汪辜会谈
1995 年 1 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港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澳门回归
2005 年 “胡连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
2006 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8 年 11 月 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2011 年 6 月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
2015 年 11 月 “习马会”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2020 年 全国脱贫攻坚战,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 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020 年 6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 护国家安全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