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第15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第15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21:16: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5天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关于下图,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有细胞核,内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
B.乙图细胞上有突起,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C.丙图细胞中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丁图细胞上有鞭毛,便于运动。
【答案】A
【详解】A.甲图中细胞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容易与氧气结合也容易与氧气分离,因此有利于运输氧,符合题意。
B.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轴突,轴突末端是神经末梢。有利于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突起的作用是传导神经冲动。能把神经冲动有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部位。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D.丁中细胞是细菌,细胞上有鞭毛,依靠鞭毛的摆动来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10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A、B、C三个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体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左 B.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C.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为零 D.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答案】B
【详解】A.可将B与C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C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此时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因此A对BC有个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为10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ABC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两力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拉力,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以C为研究对象,C处于静止状态,C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受到摩擦力,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B.若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如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 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答案】D
【详解】A.脂肪只有在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在口腔和胃内都不能被消化,所以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A正确。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所以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B正确。
C.血液循环路线为:右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Ⅳ→Ⅱ→Ⅰ→Ⅲ,C正确。
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减弱并不是停止,D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画出的1kg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实验小组成员严格控制变量,使冰(水)单位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是4.2×103J/(kg·℃)。请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图像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冰和水升高温度相同
B.由图可知,第1分钟后冰全部熔化为水
C.0~1分钟时间内该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4J
D.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答案】D
【详解】A.从0~1min内冰吸收的热量与4~5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相等,但是冰升高了20℃,而水升高了10℃,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故B错误;
C.从0~1min内冰吸收的热量与4~5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故C错误;
D.冰升高了20℃,那么冰的比热容为
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详解】A. 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 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即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 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 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甲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C.装置丙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 D.装置丁验证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答案】C
【详解】A.装置甲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正确。
B.装置乙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C.装置丙形成2组对照实验,将装置丙置于温暖的环境中,最上面的种子由于没有一定的水而不萌发,最下面的种子因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而不能萌发,而中间种子由于满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种子萌发的条件会萌发;故装置丙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2个外界条件(水和空气),错误。
D.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1试管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植物油消失了,2试管中物质不变,此结果说明: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正确。
故选C。
7.下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结合图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答案】C
【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说明20g的水中最多能溶液氯化钠7.2g。而a中只加入了5g的氯化钠,所以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
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所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8g。所以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始终为饱和溶液。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D错误。
故选C。
8.在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将插头插入插座,打开电视,电视不工作:闭合开关,灯泡不亮;保持开关闭合,拔出插头,将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两孔时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
A.零线上保险丝烧断 B.火线上保险丝烧断 C.灯丝烧断 D.插座短路
【答案】A
【详解】将插头插入插座,打开电视,电视不工作;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若灯丝烧断,则电视机应该工作,故不可能是灯丝烧断;保持开关闭合,拔出插头,将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两孔时氖管均发光,插孔的左孔能使氖管发光,说明插座的左孔通过灯泡、开关与火线相连,插座的右孔能使氖管发光,说明火线是完好的,故可能是零线上保险丝烧断。
故选A。
9.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这类有机物是 。
(2)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 的食物进行治疗。
(3)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 次。
【答案】 维生素; 运输氧气; 铁和蛋白质; 4
【详解】(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即可直接经过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不经过过程①而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2)在图中甲细胞是红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血红蛋白的含量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医生建议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治疗。因此,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进行治疗。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氨基酸,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部的毛细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脑部的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部的毛细血管→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4次。
10.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a的数值为 。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0.1 根据表格可知,当第6次加入30g稀硫酸时,只多生成了0.1g氢气,这说明稀硫酸有剩余,而单质铁完全反应。
设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x,
解得:x=16.8g;
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每多加入30g稀硫酸,那么多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5g-0.3g=0.2g,那么a的数值:0.3g-0.2g=0.1g;
(2)见答案。
11.近年来,慈溪市对某些河道展开了生态修复,各处呈现出”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美丽的景象,请根据图回答:
修复完成后,该池塘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图乙表示图甲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池塘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答案】 群落 肉食性鱼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详解】(1)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草食性鱼→肉食性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等,图乙中E生物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可能是图甲中的肉食性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所以,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12.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答案】 过滤 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 NaCl、NH3
【详解】(1) “设备(I)”中的混合物 分离成为为碳酸氢钠固体和母液,因此操作的名称为过滤;
(2)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
(3)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 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其中氯化钠、氨气可再利用。
13.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重及之间的摩擦,物体M为边长 5cm、质量7.5千克的正方体,用三种不同方法拉动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1)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 3,则 F1∶F2∶F3= 。
(2)拉力F1、F2、F3的功率分别为 P1、P2、P3,则 P1∶P2∶P3= 。
【答案】 2∶1∶4 1∶1∶1
【详解】(1)[1]由题意知道,物体M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则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相同,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
甲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且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则此时拉力
F1=f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 =v0;
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则此时拉力
但是多费1倍的距离,则拉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 =2v0;
丙图中滑轮为动滑轮,但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一个费力杠杆,多费1倍的力,省一半的距离,因此F3 =2f,拉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
综上分析知道,所用拉力分别是 F1、F2、F 3的比值
(2)[2]拉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之比
由知道,拉力的功率之比为
P1 :P2 :P3 =F1 v1 :F2 v2 :F3 v3 =2×2:1×4:4×1=1:1:1
14.电瓶车因使用方便受到嘉兴市民喜爱。但随着电动车数量增加,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我市启动了“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进行集中整治电动车统一行动。
(1)酒后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会承担和酒后驾驶机动车一样的法律责任。酒后不能开车主要是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其具有调节人体平衡的作用。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6O,请列式计算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一位小数)
(2)我市规定,驾驶电动车最多载一名未满12周岁的小孩。这主要是因为 。同时驾乘电动车,必须佩带安全头盔。
(3)小红妈妈一天骑电动车下班,从公司匀速回家,刚到家发现当晚要完成的文稿忘记在公司,于是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公司。在这一情景中,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图象(不考虑图象端点情况)大致是 。
A. B. C. D.
(4)伦伦自称为“老司机”。伦伦在马路上驾驶电动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时,电动机实际功率为180W,此时,电动车骑行时受到的阻力有多大
【答案】 小脑 52.2% 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容易造成事故 A 36N。
【详解】第一空.人体躯体平衡的调节主要由小脑来完成的;
第二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碳在酒精中占有的比例为:

第三空.规定驾驶电动车最多载一名未满12周岁的小孩,因为电动车带人越多,其总质量就越大,电动车的惯性也就越大,越难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较容易发生事故;
第四空.由题意可知,小红妈妈骑电动车匀速回家,发现忘记带文件了,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公司 ,所以电动车的速度图像是两条水平的直线,且后一段的速度要大于前一段的速度;
第五空.电动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即电动车的牵引力等于其受到的阻力;再知道电动车的功率和速度时,可以根据P=Fv进行计算,所以,电动车的牵引力为:
电动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阻力f=F=36N。
15.甜叶菊苷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1)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小晴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①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②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反应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完全被吸收);数据分析: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从而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③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N2也能通过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该同学这样说的理由是 。
【答案】 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44 也可以通入A中产生的过量氧气来减小误差
【详解】(1)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7g+8.36g-4.02g=7.0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那么氧元素的总质量为:2.4g+6.08g=8.48g;
那么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48g-7.04g=1.44g。
③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N2也能通过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理由是:也可以通入A中产生的过量氧气来减小误差
16.Mg(HCO3)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①Mg(OH)2;②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等白色沉淀。已知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某同学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对其成分作如下实验探究:
(1)取适量白色固体,溶于稀盐酸,若可观察到有 产生,则不可能只有Mg(OH)2。
(2)经过实验知道该白色固体含Mg(OH)2和MgCO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需定量测量加热后产生不同气体的质量进行推算。则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需要缓缓通过图 (选填甲或乙)装置。
【答案】 气泡(气体) 乙
【详解】(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水。取适量白色固体,溶于稀盐酸,若可观察到有气泡(气体)产生,则不可能只有Mg(OH)2。
(2)经过实验知道该白色固体含Mg(OH)2和MgCO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需定量测量加热后产生不同气体的质量进行推算。加热后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将生成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然后再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否则会导致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又带出部分水蒸气,造成误差;所以选择乙装置。
17.在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否相同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压U恒为8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2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2.5V,额定功率小于1.2W,两个阻值分别为10Ω、20Ω的定值电阻R0可供选择。
(1)为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有一较大的调节范围,小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物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次数科学量 1 2 3 4 5
电压 / V 1.0 1.5 2.0 2.5 3.0
电流 / A 0.24 0.32 0.38 0.44
电功率 / W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数据还可判断出,小聪在实验中选用的是R0= Ω的定值电阻。
(3)完成实验后,爱动脑筋的小聪又想出一种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法,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所用电压表量程为“0~15V”,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将开关S1拨至“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
②滑片不动,再将开关S1,拨至“2”,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0;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U额、U0、R0表示)
【答案】 0.8 10 5.5V
【详解】(1)[1]由图知道,电流表选择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故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额I额=2.5V×0.32A=0.8W
(2)[2]由表中数据知道,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电流也增大,由P=UI知道,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增大,说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由表中数据知道,第5次实验电流最大,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小,由知道,第5次实验时电路总电阻
<20Ω
又因为R总=RL +R0 +R滑,且已知定值电阻R0 的阻值为10Ω或20Ω,所以,小聪在实验中选用的是R0 =10Ω。
(3)[3]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①闭合开关S,将开关S1 拨至“1”,小灯泡、R0 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
UV =U-U额 =8V-2.5V=5.5V
[4]②滑片不动,再将开关S1 拨至“2”,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U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即为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8.同学想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同学组装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图中线段Ⅰ和线段Ⅱ。其中一线段表示电压表V1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另一线段表示电压表V2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
(1)根据图数据,可得结论: 。
(2)分析图数据,可知该电路的电源电压是 V。
(3)同学又重新设计如图所示电路图,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若考虑电流表有一定的阻值,请分析所测阻值比真实值大的原因是 。
【答案】 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6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由欧姆定律可知,根据
可知,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详解】(1)[1]由图像可以看出:电压成倍增大,电流也成倍增大,且两者增大的倍数相同。所以实验结论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2)[2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所以电源电压等于两表示数之和;由图像中线段Ⅰ和线段Ⅱ可知,由图象知,当V1的示数为3V时,V2的示数也为3V,所以电源电压
U=3V+3V=6V
(3)[3]电流表有一定电阻,所以也有一定的电压,加上未知电阻的电压,电压表显示的是两者的电压之和比真实值大,而电流表值表示流过未知电阻的电流值,根据有,所以偏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5天
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关于下图,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有细胞核,内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
B.乙图细胞上有突起,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C.丙图细胞中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丁图细胞上有鞭毛,便于运动。
2.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10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A、B、C三个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体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左 B.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C.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为零 D.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3.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B.若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如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 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画出的1kg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实验小组成员严格控制变量,使冰(水)单位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是4.2×103J/(kg·℃)。请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图像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冰和水升高温度相同
B.由图可知,第1分钟后冰全部熔化为水
C.0~1分钟时间内该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4J
D.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甲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C.装置丙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 D.装置丁验证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7.下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结合图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8.在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将插头插入插座,打开电视,电视不工作:闭合开关,灯泡不亮;保持开关闭合,拔出插头,将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两孔时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
A.零线上保险丝烧断 B.火线上保险丝烧断 C.灯丝烧断 D.插座短路
9.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这类有机物是 。
(2)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 的食物进行治疗。
(3)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 次。
10.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a的数值为 。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近年来,慈溪市对某些河道展开了生态修复,各处呈现出”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美丽的景象,请根据图回答:
修复完成后,该池塘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图乙表示图甲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池塘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12.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13.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重及之间的摩擦,物体M为边长 5cm、质量7.5千克的正方体,用三种不同方法拉动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1)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 3,则 F1∶F2∶F3= 。
(2)拉力F1、F2、F3的功率分别为 P1、P2、P3,则 P1∶P2∶P3= 。
14.电瓶车因使用方便受到嘉兴市民喜爱。但随着电动车数量增加,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我市启动了“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进行集中整治电动车统一行动。
(1)酒后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会承担和酒后驾驶机动车一样的法律责任。酒后不能开车主要是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其具有调节人体平衡的作用。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6O,请列式计算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一位小数)
(2)我市规定,驾驶电动车最多载一名未满12周岁的小孩。这主要是因为 。同时驾乘电动车,必须佩带安全头盔。
(3)小红妈妈一天骑电动车下班,从公司匀速回家,刚到家发现当晚要完成的文稿忘记在公司,于是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公司。在这一情景中,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图象(不考虑图象端点情况)大致是 。
A. B. C. D.
(4)伦伦自称为“老司机”。伦伦在马路上驾驶电动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时,电动机实际功率为180W,此时,电动车骑行时受到的阻力有多大
15.甜叶菊苷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1)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小晴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①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②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反应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完全被吸收);数据分析: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从而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③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N2也能通过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该同学这样说的理由是 。
16.Mg(HCO3)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①Mg(OH)2;②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等白色沉淀。已知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某同学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对其成分作如下实验探究:
(1)取适量白色固体,溶于稀盐酸,若可观察到有 产生,则不可能只有Mg(OH)2。
(2)经过实验知道该白色固体含Mg(OH)2和MgCO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需定量测量加热后产生不同气体的质量进行推算。则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需要缓缓通过图 (选填甲或乙)装置。
17.在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否相同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压U恒为8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2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2.5V,额定功率小于1.2W,两个阻值分别为10Ω、20Ω的定值电阻R0可供选择。
(1)为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有一较大的调节范围,小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物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次数科学量 1 2 3 4 5
电压 / V 1.0 1.5 2.0 2.5 3.0
电流 / A 0.24 0.32 0.38 0.44
电功率 / W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数据还可判断出,小聪在实验中选用的是R0= Ω的定值电阻。
(3)完成实验后,爱动脑筋的小聪又想出一种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法,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所用电压表量程为“0~15V”,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将开关S1拨至“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
②滑片不动,再将开关S1,拨至“2”,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0;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U额、U0、R0表示)
18.同学想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同学组装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图中线段Ⅰ和线段Ⅱ。其中一线段表示电压表V1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另一线段表示电压表V2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
(1)根据图数据,可得结论: 。
(2)分析图数据,可知该电路的电源电压是 V。
(3)同学又重新设计如图所示电路图,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若考虑电流表有一定的阻值,请分析所测阻值比真实值大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