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9:30:4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王安石认为孟尝君shōu lǎn   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材。
(2)他深深jū gōng   ,对众人表示感谢。
(3)鲁迅先生最厌恶那些伪君子,他用辛辣xī lì   的杂文,揭露了他们欺善怕恶的勾当。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②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二、语段阅读
3.(2024九下·宜丰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什么样的书能让人为之怦然心动?②【甲】是唯美词人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任性灵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格高韵远:是古典诗词美学星辰秩序发现者王国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人生三境;是心存山河的才女林徽因落诸笔端的至臻性情与天真理性;是追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汪曾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与人间草木□③【乙】一个人要是有了读书的癖好,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④
(1)对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怦然心动”中的“怦”应读成pēn
B.“癖好”中的“癖”应读成pǐ
C.“至臻”中的“至”应写成“致”
D.“丰富多彩”的“彩”应写成“采”
(2)文段中□处应填写的标点是(  )
A.; B.、 C., D.。
(3)下面的句子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浅显、低效的阅读,缺乏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的“唯美”“星辰”“钟爱”“甚至”四个词语的词性不一致。
B.“人生三境”“落诸笔端”“家人闲坐”“一食一味”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甲】句的主干是“是格高韵远”。
D.【乙】句为我们指出了读书的意义。
三、语言表达
4.(2024九下·宜丰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欲罢不能,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淄博烧烤“火”的根深在人民,淄博人民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为蝇头小利砸了招牌,所有食材讲究的就是真实;淄博烧烤“火”的茎繁在部门协作,如果说这个城市是星河,那每个部门齐心协力就是那点点星光;淄博烧烤“火”的叶茂在政府管理有方,淄博政府按照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的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以规范、温暖的烟火气报答那些千里遥遥来淄赶“烤”的旅人。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春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着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四、名著导读
6.(2024九下·榆树开学考)下面是对《水浒传》好汉们被“刺配”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梳理。请围绕图表内容,就人物命运的比较中,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好汉 刺配原因 刺配过程 刺配结果
林冲 误入白虎堂 受尽折磨 火烧草料场,上梁山
杨志 杀泼皮牛二 受到照顾 受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
武松 杀潘金莲和西门庆 尽享优待 与张青、孙二娘及施恩相识,并结为兄弟
宋江 杀阎婆惜 有惊无险 结识各路好汉,浔阳楼题反诗
雷横 杀白秀英 被朱仝义释 携母上梁山
朱仝 私放雷横 受到照顾 受知府厚爱,照管小衙内
五、诗歌鉴赏
(2023九下·孝感开学考)请你参与“求同探异品古诗”阅读活动,完成下题。
【甲】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唐)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乙】梅花绝句(其一)
陆游(宋)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②。
【注释】①坼(chè):裂开,此谓花朵绽开。②放翁:陆游的号。
根据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甲】诗将“尖山”比喻成“剑铓”,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尖峭奇特,【乙】诗也运用了比喻手法,① 7.  。
是啊,两首诗都是因录设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两首诗的第三句更为相似,都有“化身千亿”的奇妙想象。
两位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化身千亿”,但结合全诗来看,其中包含的情感是不同的:② 8.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为迎接玄武第二届戏剧节,九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排演话剧《屈原》。剧组成员分成了导演组、演员组、剧务组,大家为了演出成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导演组的小晖想帮助演员们正确理解演出《屈原》这个剧本的意义,他看了剧务组的资料受到启发,又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导演手记”上分条给出了答案:
材料一 屈原脑中,含有两种矛盾元素: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他独立山上,云雾在脚底下,用石兰、杜若种种芳草庄严自己,真可谓“一生爱好是天然”,一点尘都染污他不得。然而他的“心中风雨”,没有一时停息,常常向下界“所思”的人寄他万斛情爱。
屈原对于现实社会,不是看不开,而是舍不得。他看不过人类社会的痛苦,所以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社会为什么如此痛苦呢?他以为由于人类道德堕落。
(摘自梁启超《屈原研究》)
材料二 1941年是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一年。1942年元旦夜,郭沫若为剧本《屈原》画上了句号。他连连大叫:“真是快活!”完全陶醉于创作成功的喜悦里。过了几天,周恩来到郭沫若家里,郭沫若把《屈原》的剧本念给他听,用了4个多小时,周恩来听了很感动。1942年1至2月,重庆《中央日报》连载了《屈原》。很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看出了作者的影射笔法,大发雷霆,恶狠狠地说:“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立即下令撤销了编辑的职务。话剧上演后,观众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雷电颂》,从中汲取力量。
(摘自王鹏《郭沫若和五幕历史剧<屈原>》)
材料三 屈原的爱国情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的。屈原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把楚国带上歧路的楚国当权者,屈原关心楚国实际是关心楚国的人民,担心楚国人民在动乱形势中遭受迫害。屈原追求政治的向善,他把“美政”理想的实现当作爱国的目标。屈原把爱国与自己的价值受到尊重结合起来,当自己遭遇不幸时,他对自己的祖国提出批评,通过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鸣,体现他的爱国情怀。
(摘自方铭《屈原与爱国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9.从“导演手记”上看,演出《屈原》这个剧本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作答)
10.演员组的小宇和小钧分别扮演靳尚和郑詹尹,他们对台词和动作进行了认真的揣摩。请将他们的排练日记补充完整。
[排练段落] 靳 尚 罪人怎么处置了?
郑詹尹 还锁在这神殿后院的一间小屋子里面。
靳 尚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郑詹尹 (迟疑地)上官大夫,我觉得有点儿为难。
靳 尚 (惊异)什么?
郑詹尹 屈原是有些名望的人,毒死了他,不会惹出乱子吗?
靳 尚 哼,正是为了这样,所以非赶快毒死他不可啦!那家伙惯会收揽人心,把他囚在这里,都城里的人很多愤愤不平……
[排练日记] 靳尚在这一幕中一直称屈原为“罪人”“那家伙”,而不称其姓名,是因为   。读这两个词语时要读出   和   的语气。为表现郑詹尹的“迟疑”,可以这样设计:   (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
11.演员组的小林扮演屈原,他通过阅读“导演手记”和观看名家表演的视频,对《雷电颂》中屈原的感情和朗诵的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将他的排练日记补充完整。
[排练段落]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排练日记] 这一段独白表达了屈原      和      的情感。两处“劈”构成的反复句式在语调上的变化应该是   。选段中“   ”一句是全段的最强音。
12.郭沫若根据史料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是成功的改写,三个小组的同学在排练过程中不断学习体会,由此提炼了一些历史剧创编的原则和方法,打算运用于以后的历史剧创编中。请帮助他们总结并分条列出。(答出两点即可)
七、写作题
13.(2018九下·温州期中)微写作。
节日里,我们会用“仪式”传承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便有踏青、扫墓等习俗。清明假期,小瓯的父母也要去乡下扫墓,已是九年级的小瓯很想和父母一起去祭祖,但父母坚决不同意,怕耽误她的学习。请你写一封信帮助小瓯,说服她的父母。
要求:紧扣“传统习俗”的意义,语言恳切,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收揽
(2)鞠躬
(3)犀利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释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字形不写错,易错字有“揽、鞠、犀”。
故答案为:(1) 收揽
(2) 鞠躬
(3) 犀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答案】拟人;反复;比喻;反复;反问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①“咆哮”一词把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咆哮”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这句话把电比作是犀利的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烧毁”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是东君。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①拟人;反复;②比喻;③反复;④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3.【答案】(1)B
(2)D
(3)A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主谓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A.有误,“怦然心动”中的“怦”应该读成 Pēng 。
B.正确。
C.有误,“至臻”书写正确,不需修改。
D.有误,“丰富多彩”书写正确,不许修改。
(2)本题考查标点。“是追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汪曾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与人间草木”是列举的结束,应用句号。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浅显、低效的阅读,缺乏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与本文段论述的经典阅读语意形成转折,在于引出本段的内容,因此放在开头处最合适。
(4)ABD.正确。
C.有误,【甲】句的主干为:“是纯任性灵和格高韵远”。
故答案为:(1)B(2)D(3)A(4)C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4.【答案】淄博政府按照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或者:淄博政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他们按照以上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
【知识点】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化。长句变断句要找出句子主干:淄博政府开展工作,然后把“开展”前面的状语变成小句子。
故答案为:淄博政府按照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或者:淄博政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他们按照以上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
【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句式变换,指在一定的语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这种题型从语序、语气、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
5.【答案】(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着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 本题仿写时要注意句式、语言色彩和句子的连贯性。 围绕传统节日,表达人们之间的祝福和纪念等等意蕴。
故答案为:(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着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本题属于命题式仿写。解答仿写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6.【答案】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水浒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名著主旨。结合:杨志押送花石纲,结果船翻了,丢了官职,后来钱财花光,便卖祖传宝刀,遇到了无赖牛二,结果误杀牛吃了官司被刺配;两个押解武松的差人,敬武松是条好汉,况且又得了武松不少好处,发配的路上,并不为难武松可知,武松在刺配途中受到照顾;林冲到了沧州,但差拔和管营已被高衙内收买,当林冲要被关进黑牢时又被小旋风柴进救下,后来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但是高衙内派人引燃了草料场使得林冲犯下了重罪,林冲被逼无奈投奔梁山泊落草为运分析表格可知,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故答案为: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7.把“梅花”比喻成“雪堆”,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洁白、繁多的特点;8.柳宗元望着像剑铓一样的尖山,愁肠寸断,他幻想自己能够化成千亿个身子,分散到各座峰头去眺望故乡的山水和亲友,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陆游看到梅花迎风盛开,花繁似雪,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让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由此表达了对梅花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闻道梅花诉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意思是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故答案为:把“梅花”比喻成“雪堆”,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洁白、繁多的特点。
8.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甲诗中“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意思是: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作者由峭拔似剑铠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持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乙诗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
故答案为: 柳宗元望着像剑铓一样的尖山,愁肠寸断,他幻想自己能够化成千亿个身子,分散到各座峰头去眺望故乡的山水和亲友,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陆游看到梅花迎风盛开,花繁似雪,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让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由此表达了对梅花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
【答案】9.①有利于我们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爱民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理想、对高尚美德的追求;②能激励我们在艰苦环境中迸发出更强的爱国力量;③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民族文化遗产,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10.他鄙夷痛恨屈原;轻视鄙夷;得意;小心翼翼地盯着靳尚
11.痛恨黑暗;渴盼光明
12.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合理地创设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创新题型;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理解及概括能力。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或者”什么事怎么样“的格式,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情等的设计。结合人物此刻的身份背景,经历的事情,分析此刻人物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根据人物心态揣摩人物说话语气及面部表情。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找到情感倾向的句子、人物事件及作者评价等概括即可,答题格式是:通过写什么内容,表现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观点。
(4)本题考查历史剧创编的阅读感悟。历史剧前提是围绕历史展开,可以有个人想法,增加一些内容,但不可改变历史事实。
9.材料一:屈原看不过人类社会的痛苦,认为是道德堕落导致。写屈原对理想、高洁美德的追求,以及对遭受苦难的人类社会的同情。
材料二:《屈原》剧本在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岁月中给人以力量。
材料三: 屈原的爱国情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的。
概括整合下三则材料即可。
故答案为:①有利于我们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爱民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理想、对高尚美德的追求;②能激励我们在艰苦环境中迸发出更强的爱国力量;③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民族文化遗产,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10.”那家伙惯会收揽人心,把他囚在这里,都城里的人很多愤愤不平“,这里是屈原已被贬,成了罪人,政敌落马,靳尚自然心情愉快,此刻说话也是洋洋得意,当然说到仇人,也是痛恨的语气。詹尹的地位比靳尚低,所以他迟疑,小心的询问靳尚,看上级如何下达命令。
故答案为: 他鄙夷痛恨屈原;轻视鄙夷;得意;小心翼翼地盯着靳尚
11.”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是屈原迫切地希望冲破黑暗。”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写屈原渴盼光明。”劈开,劈开,劈开“重复强调,递增状态,写屈原对黑暗的愤激,对冲破黑暗的强烈渴望。“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是屈原热情地讴歌光明,语气最强。
故答案为:痛恨黑暗;渴盼光明;逐渐加强;哦,那多么奾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2.历史剧前提是围绕历史展开,可以有个人想法,增加一些内容,但不可改变历史事实。
故答案为: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合理地创设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13.【答案】示例:
敬爱的叔叔:
您好!我是小瓯的同学xx,清明节将至,听说您们怕影响小瓯的学习,让小瓯不用回乡扫墓了。叔叔,我认为您的做法不太合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便是有扫墓、踏青等习俗,既是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小瓯来说,参加扫墓这项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让小瓯能接近民俗文化,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又可以让小瓯在考前得到一个放松的机会。
我希望叔叔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此致!
敬礼!
署名:xx
日期:xxxx
【知识点】应用文;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写一封信,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符合书信的格式;②语言要得体,语句准确,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③内容要紧扣“传统习俗”的意义;④符合字数要求。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既要符合书信格式,又要符合语言要求,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王安石认为孟尝君shōu lǎn   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材。
(2)他深深jū gōng   ,对众人表示感谢。
(3)鲁迅先生最厌恶那些伪君子,他用辛辣xī lì   的杂文,揭露了他们欺善怕恶的勾当。
【答案】(1)收揽
(2)鞠躬
(3)犀利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释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字形不写错,易错字有“揽、鞠、犀”。
故答案为:(1) 收揽
(2) 鞠躬
(3) 犀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②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答案】拟人;反复;比喻;反复;反问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①“咆哮”一词把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咆哮”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这句话把电比作是犀利的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烧毁”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是东君。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①拟人;反复;②比喻;③反复;④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语段阅读
3.(2024九下·宜丰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什么样的书能让人为之怦然心动?②【甲】是唯美词人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任性灵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格高韵远:是古典诗词美学星辰秩序发现者王国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人生三境;是心存山河的才女林徽因落诸笔端的至臻性情与天真理性;是追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汪曾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与人间草木□③【乙】一个人要是有了读书的癖好,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④
(1)对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怦然心动”中的“怦”应读成pēn
B.“癖好”中的“癖”应读成pǐ
C.“至臻”中的“至”应写成“致”
D.“丰富多彩”的“彩”应写成“采”
(2)文段中□处应填写的标点是(  )
A.; B.、 C., D.。
(3)下面的句子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浅显、低效的阅读,缺乏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中的“唯美”“星辰”“钟爱”“甚至”四个词语的词性不一致。
B.“人生三境”“落诸笔端”“家人闲坐”“一食一味”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甲】句的主干是“是格高韵远”。
D.【乙】句为我们指出了读书的意义。
【答案】(1)B
(2)D
(3)A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主谓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A.有误,“怦然心动”中的“怦”应该读成 Pēng 。
B.正确。
C.有误,“至臻”书写正确,不需修改。
D.有误,“丰富多彩”书写正确,不许修改。
(2)本题考查标点。“是追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汪曾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与人间草木”是列举的结束,应用句号。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浅显、低效的阅读,缺乏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与本文段论述的经典阅读语意形成转折,在于引出本段的内容,因此放在开头处最合适。
(4)ABD.正确。
C.有误,【甲】句的主干为:“是纯任性灵和格高韵远”。
故答案为:(1)B(2)D(3)A(4)C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三、语言表达
4.(2024九下·宜丰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欲罢不能,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淄博烧烤“火”的根深在人民,淄博人民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为蝇头小利砸了招牌,所有食材讲究的就是真实;淄博烧烤“火”的茎繁在部门协作,如果说这个城市是星河,那每个部门齐心协力就是那点点星光;淄博烧烤“火”的叶茂在政府管理有方,淄博政府按照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的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以规范、温暖的烟火气报答那些千里遥遥来淄赶“烤”的旅人。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淄博政府按照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或者:淄博政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他们按照以上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
【知识点】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转化。长句变断句要找出句子主干:淄博政府开展工作,然后把“开展”前面的状语变成小句子。
故答案为:淄博政府按照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或者:淄博政府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他们按照以上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
【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句式变换,指在一定的语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这种题型从语序、语气、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
5.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春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着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答案】(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着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 本题仿写时要注意句式、语言色彩和句子的连贯性。 围绕传统节日,表达人们之间的祝福和纪念等等意蕴。
故答案为:(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着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本题属于命题式仿写。解答仿写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四、名著导读
6.(2024九下·榆树开学考)下面是对《水浒传》好汉们被“刺配”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梳理。请围绕图表内容,就人物命运的比较中,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好汉 刺配原因 刺配过程 刺配结果
林冲 误入白虎堂 受尽折磨 火烧草料场,上梁山
杨志 杀泼皮牛二 受到照顾 受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
武松 杀潘金莲和西门庆 尽享优待 与张青、孙二娘及施恩相识,并结为兄弟
宋江 杀阎婆惜 有惊无险 结识各路好汉,浔阳楼题反诗
雷横 杀白秀英 被朱仝义释 携母上梁山
朱仝 私放雷横 受到照顾 受知府厚爱,照管小衙内
【答案】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水浒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名著主旨。结合:杨志押送花石纲,结果船翻了,丢了官职,后来钱财花光,便卖祖传宝刀,遇到了无赖牛二,结果误杀牛吃了官司被刺配;两个押解武松的差人,敬武松是条好汉,况且又得了武松不少好处,发配的路上,并不为难武松可知,武松在刺配途中受到照顾;林冲到了沧州,但差拔和管营已被高衙内收买,当林冲要被关进黑牢时又被小旋风柴进救下,后来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但是高衙内派人引燃了草料场使得林冲犯下了重罪,林冲被逼无奈投奔梁山泊落草为运分析表格可知,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故答案为:同时被刺配,待遇不同,结果也不同。刺配的原因也决定了过程中的待遇。众好汉因各种原因以身试法,但得到的判决却轻重不一,可见法律准绳有失公平,仅凭判官主观情感好恶,可见官府黑暗。性格决定命运,而在乱世之中,个人命运还被时代、社会幕后操控者,这也是小说文本的功能和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诗歌鉴赏
(2023九下·孝感开学考)请你参与“求同探异品古诗”阅读活动,完成下题。
【甲】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唐)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乙】梅花绝句(其一)
陆游(宋)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②。
【注释】①坼(chè):裂开,此谓花朵绽开。②放翁:陆游的号。
根据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甲】诗将“尖山”比喻成“剑铓”,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尖峭奇特,【乙】诗也运用了比喻手法,① 7.  。
是啊,两首诗都是因录设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两首诗的第三句更为相似,都有“化身千亿”的奇妙想象。
两位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化身千亿”,但结合全诗来看,其中包含的情感是不同的:② 8.  。
【答案】7.把“梅花”比喻成“雪堆”,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洁白、繁多的特点;8.柳宗元望着像剑铓一样的尖山,愁肠寸断,他幻想自己能够化成千亿个身子,分散到各座峰头去眺望故乡的山水和亲友,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陆游看到梅花迎风盛开,花繁似雪,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让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由此表达了对梅花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闻道梅花诉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意思是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故答案为:把“梅花”比喻成“雪堆”,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洁白、繁多的特点。
8.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甲诗中“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意思是: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作者由峭拔似剑铠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持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乙诗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
故答案为: 柳宗元望着像剑铓一样的尖山,愁肠寸断,他幻想自己能够化成千亿个身子,分散到各座峰头去眺望故乡的山水和亲友,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陆游看到梅花迎风盛开,花繁似雪,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让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由此表达了对梅花近乎痴迷的热爱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为迎接玄武第二届戏剧节,九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排演话剧《屈原》。剧组成员分成了导演组、演员组、剧务组,大家为了演出成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导演组的小晖想帮助演员们正确理解演出《屈原》这个剧本的意义,他看了剧务组的资料受到启发,又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导演手记”上分条给出了答案:
材料一 屈原脑中,含有两种矛盾元素: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他独立山上,云雾在脚底下,用石兰、杜若种种芳草庄严自己,真可谓“一生爱好是天然”,一点尘都染污他不得。然而他的“心中风雨”,没有一时停息,常常向下界“所思”的人寄他万斛情爱。
屈原对于现实社会,不是看不开,而是舍不得。他看不过人类社会的痛苦,所以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社会为什么如此痛苦呢?他以为由于人类道德堕落。
(摘自梁启超《屈原研究》)
材料二 1941年是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一年。1942年元旦夜,郭沫若为剧本《屈原》画上了句号。他连连大叫:“真是快活!”完全陶醉于创作成功的喜悦里。过了几天,周恩来到郭沫若家里,郭沫若把《屈原》的剧本念给他听,用了4个多小时,周恩来听了很感动。1942年1至2月,重庆《中央日报》连载了《屈原》。很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看出了作者的影射笔法,大发雷霆,恶狠狠地说:“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立即下令撤销了编辑的职务。话剧上演后,观众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雷电颂》,从中汲取力量。
(摘自王鹏《郭沫若和五幕历史剧<屈原>》)
材料三 屈原的爱国情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的。屈原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把楚国带上歧路的楚国当权者,屈原关心楚国实际是关心楚国的人民,担心楚国人民在动乱形势中遭受迫害。屈原追求政治的向善,他把“美政”理想的实现当作爱国的目标。屈原把爱国与自己的价值受到尊重结合起来,当自己遭遇不幸时,他对自己的祖国提出批评,通过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鸣,体现他的爱国情怀。
(摘自方铭《屈原与爱国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9.从“导演手记”上看,演出《屈原》这个剧本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作答)
10.演员组的小宇和小钧分别扮演靳尚和郑詹尹,他们对台词和动作进行了认真的揣摩。请将他们的排练日记补充完整。
[排练段落] 靳 尚 罪人怎么处置了?
郑詹尹 还锁在这神殿后院的一间小屋子里面。
靳 尚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郑詹尹 (迟疑地)上官大夫,我觉得有点儿为难。
靳 尚 (惊异)什么?
郑詹尹 屈原是有些名望的人,毒死了他,不会惹出乱子吗?
靳 尚 哼,正是为了这样,所以非赶快毒死他不可啦!那家伙惯会收揽人心,把他囚在这里,都城里的人很多愤愤不平……
[排练日记] 靳尚在这一幕中一直称屈原为“罪人”“那家伙”,而不称其姓名,是因为   。读这两个词语时要读出   和   的语气。为表现郑詹尹的“迟疑”,可以这样设计:   (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
11.演员组的小林扮演屈原,他通过阅读“导演手记”和观看名家表演的视频,对《雷电颂》中屈原的感情和朗诵的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将他的排练日记补充完整。
[排练段落]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排练日记] 这一段独白表达了屈原      和      的情感。两处“劈”构成的反复句式在语调上的变化应该是   。选段中“   ”一句是全段的最强音。
12.郭沫若根据史料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是成功的改写,三个小组的同学在排练过程中不断学习体会,由此提炼了一些历史剧创编的原则和方法,打算运用于以后的历史剧创编中。请帮助他们总结并分条列出。(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9.①有利于我们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爱民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理想、对高尚美德的追求;②能激励我们在艰苦环境中迸发出更强的爱国力量;③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民族文化遗产,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10.他鄙夷痛恨屈原;轻视鄙夷;得意;小心翼翼地盯着靳尚
11.痛恨黑暗;渴盼光明
12.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合理地创设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创新题型;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理解及概括能力。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或者”什么事怎么样“的格式,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情等的设计。结合人物此刻的身份背景,经历的事情,分析此刻人物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根据人物心态揣摩人物说话语气及面部表情。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找到情感倾向的句子、人物事件及作者评价等概括即可,答题格式是:通过写什么内容,表现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观点。
(4)本题考查历史剧创编的阅读感悟。历史剧前提是围绕历史展开,可以有个人想法,增加一些内容,但不可改变历史事实。
9.材料一:屈原看不过人类社会的痛苦,认为是道德堕落导致。写屈原对理想、高洁美德的追求,以及对遭受苦难的人类社会的同情。
材料二:《屈原》剧本在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岁月中给人以力量。
材料三: 屈原的爱国情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的。
概括整合下三则材料即可。
故答案为:①有利于我们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爱民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理想、对高尚美德的追求;②能激励我们在艰苦环境中迸发出更强的爱国力量;③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民族文化遗产,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10.”那家伙惯会收揽人心,把他囚在这里,都城里的人很多愤愤不平“,这里是屈原已被贬,成了罪人,政敌落马,靳尚自然心情愉快,此刻说话也是洋洋得意,当然说到仇人,也是痛恨的语气。詹尹的地位比靳尚低,所以他迟疑,小心的询问靳尚,看上级如何下达命令。
故答案为: 他鄙夷痛恨屈原;轻视鄙夷;得意;小心翼翼地盯着靳尚
11.”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是屈原迫切地希望冲破黑暗。”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写屈原渴盼光明。”劈开,劈开,劈开“重复强调,递增状态,写屈原对黑暗的愤激,对冲破黑暗的强烈渴望。“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是屈原热情地讴歌光明,语气最强。
故答案为:痛恨黑暗;渴盼光明;逐渐加强;哦,那多么奾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2.历史剧前提是围绕历史展开,可以有个人想法,增加一些内容,但不可改变历史事实。
故答案为: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合理地创设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七、写作题
13.(2018九下·温州期中)微写作。
节日里,我们会用“仪式”传承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便有踏青、扫墓等习俗。清明假期,小瓯的父母也要去乡下扫墓,已是九年级的小瓯很想和父母一起去祭祖,但父母坚决不同意,怕耽误她的学习。请你写一封信帮助小瓯,说服她的父母。
要求:紧扣“传统习俗”的意义,语言恳切,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敬爱的叔叔:
您好!我是小瓯的同学xx,清明节将至,听说您们怕影响小瓯的学习,让小瓯不用回乡扫墓了。叔叔,我认为您的做法不太合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便是有扫墓、踏青等习俗,既是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小瓯来说,参加扫墓这项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让小瓯能接近民俗文化,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又可以让小瓯在考前得到一个放松的机会。
我希望叔叔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此致!
敬礼!
署名:xx
日期:xxxx
【知识点】应用文;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写一封信,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符合书信的格式;②语言要得体,语句准确,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③内容要紧扣“传统习俗”的意义;④符合字数要求。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既要符合书信格式,又要符合语言要求,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