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11:36:0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一家要去春游,爸爸妈妈和我都用心打扮了一下,花枝招展的,真是好看。
B.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C.看完电视剧《觉醒年代》,我对革命先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敬佩截然不同。
D.春天,公园里百花齐放,蜂蝶纷飞,真是美不胜收。
2.(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中考试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在“不合理”后加“的现象”)
B.为了避免白天上课不再打瞌睡,小顺同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将“调整”改为“调节”)
C.试飞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直面死神,他们翱翔长空、走进座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将“翱翔长空”“走进座舱”调换位置)
D.《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几个星期内销售量就超过10万册以上。(删掉“以上”)
二、语言表达
3.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所学的鲁迅作品,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就其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四本小书,寄托怀念感激。(《阿长与<山海经>》)
(2)【活动二:薪火相传】
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投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4.4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班上组织同学们寻找书店招牌。 右图是小丽找到的,它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 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其能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的原因。
三、综合题
5.(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你所在班级组织“文学部落”的实践分组活动,分享文学的诗意与美,分享成长的快乐。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分享推荐
(1)如果你们小组要读同一本书,请推荐一部你曾读过的名著,并简要写出推荐的理由。
书名:   
推荐理由:   
(2)为了使读书活动更有成效,请你推荐两种读书方法与大家分享。
读书方法:   
(3)【任务二】倾情贡献
在班级“启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如图)表示祝贺,请你借助此画,写一段祝福的话,来表达你对文学社的美好祝愿。(字数60字左右)
(4)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挂在一间小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书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B.室雅何须大 书香不在多
C.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D.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2同学们将小说《驿路梨花》改编为课本剧,拟于6月25日在社区魅力广场表演。请你协助完成海报设计。
6.甲处缺少海报的名称,请你拟写一个。
7.根据上联“重温经典走驿路”,请你撰写下联来宣传课本剧表演的目的与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提升
(一)菜 虎
孙 犁
①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莱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hū tuó)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dǔn) 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②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③ 一车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黝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
④A.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 ——吱扭——吱扭——吱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⑤ 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⑥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梁,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梁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作“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⑦ 人们很快就干黄干瘦了,年老有病的不断死亡,也买不到棺木,都用席子裹起来,找干地方暂时埋葬。
⑧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莱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作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 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⑨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
⑩“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 还挖野菜 ”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 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莱呀 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
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 ”
“人家说,说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莱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B.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选自《乡里旧闻》,有删改)
8.请根据下表提示,对文章进行梳理、概括。
故乡平凡 的小人物 琐碎的生活细节 令人唏嘘的命运故事(结局) 相似的形象特征
菜虎 菜虎推车卖菜、菜虎的老 婆为菜虎做饭…… ②    聪明灵活③   
盼儿 ①    被送去教堂
9.散文多于细微处传情达意。请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批注。
项 目 词 标 点
例句 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 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 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批注 ①加点的字用得好,好在    ②两个连续问号和句末叹号的使用,妙在   
10. 文中画线的A、B句都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请从内容的角度分别谈谈其表达作用。
11.回忆平凡的小人物,鲁迅带着怀念,本文作者孙犁可能带着特有的态度:温情、悲悯、赞许、冷静……到底是哪一种或几种 请联系上文内容及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他为乡里终生默默无闻、自生自灭的芸芸众生留下了一鳞半爪、咫闻管见,让子孙后代从其中窥视他们的先人是怎样度过或淡然超脱、或痛苦悲惨的一生。(摘自孙犁《乡里旧闻》简介)
材料二: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孙犁)
(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寒寒窣窒,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丛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修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巾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儿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她有很纯正的美感,有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点。
B.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的描绘出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的状态。
C.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她迷信,作者对此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D.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强调妈妈的行为早已成为“秘密习惯”,表现了妈妈独特的美感。
13.请结合文章第④到第⑦段,概括母亲为“我们”做的几件事。
14.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直线句。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15.读完全文,说说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有什么作用。
16.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 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对象错误,爸爸是男性。
B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褒贬错误,改为专心致志。
C 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使用错误,改为油然而生。
D 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2.【答案】B
【知识点】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否定不对,删去“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3.【答案】(1)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仿写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与相应题目的关系。如:一间酒店,蕴藏苦辣辛酸。《孔乙己》);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2)按要求选两篇鲁迅的作品,概括作品中鲁迅表达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写出“种子是什么”,并能结合两篇文章来谈“种子”的含义即可。“种子”的意义可以从精神引领、文学熏陶、情感共鸣等方面回答。如:生得一身傲骨,坚持理想信念,不迁就,不逢迎,不怕碰壁。不信邪恶,不向权贵低头,不因贫贱折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答案不唯一。如: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及感悟。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人物性格怎样,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4.【答案】示例:该招牌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是一本书 (或: 一探书)的轮廓,轮廓内的书页(或;众多的书籍)巧妙地融合了汉字“书”的繁体书写;图形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整个招牌既融合了书本的形状,又点明了“书店”这一主题,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本图由图形文字构成,图形是一本书,表明本店为书店,而内部则是繁体字“书”,这样布局富有文化内涵;图形的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 ”,再次说明这是书店。
故答案为:示例:该招牌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是一本书 (或: 一探书)的轮廓,轮廓内的书页(或;众多的书籍)巧妙地融合了汉字“书”的繁体书写;图形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整个招牌既融合了书本的形状,又点明了“书店”这一主题,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看清题干,所给的漫画大多都和题干有所关联,分析漫画时,注意联系题干。
5.【答案】(1)《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2)批注式阅读法、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圈点法、略读法、精读法、跳读法等
(3)示例:祝愿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的强音,描绘心灵的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中承载我们的文学骄子迎风破浪、扬帆远航,开启美好的文学之旅。
(4)B
【知识点】漫画释义;活动设计;文化特色;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理解名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拟写。示例:《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故答案为:《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2)示例:精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一事一物地深入理解,一遍一遍地反复琢磨、探究、品味,真正达到会意,寻到精华之处,以求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故答案为:批注式阅读法、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圈点法、略读法、精读法、跳读法等
(3)图片中,一只大船正扬帆远航,与文学社名称“启航”一致,寓意文学社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奔向理想彼岸。据此作答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今天,“启航文学社”成立了,让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是一条理想之船,满载着我们的文学梦想,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了!
故答案为:祝愿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的强音,描绘心灵的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中承载我们的文学骄子迎风破浪、扬帆远航,开启美好的文学之旅。
(4)题干指出选取的对联要挂在一间小阅览室里,所以对联的内容应与读书相关,并突出书多与“室”的大小无关。
A.对联指出书贵在内容好,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屋子只要“雅”就行,不在于占地的大小。突出的是下联“室雅”的要求,与选择要求不符;
B.对联指出屋子“雅”为重,不在于“大”,书在于内容好,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与文学社“小阅览室”相符;
C.对联突出的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阅览室要求不符;
D.对联突出的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阅览室要求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1)本题考查推荐名著及拟写推荐语。解答此题,要理解名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拟写。
(2)本题考查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方法一般包括:批注式阅读法、精读、略读、跳读等,选择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3)本题考查图片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答案】6.示例一:传承美好 
示例二:感恩有你
7.示例:再寻美好访梨花
【知识点】诗歌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6.本考查拟写海报名称。因为“驿路梨花”的深层含义是“乐于奉献、助人为乐”。所以可拟海报名称为“传承美好”或“感恩有你”等。
故答案为: 传承美好
感恩有你
7.本题考查对联。根据上联“重温经典走驿路”和“表演的目的与意义”及对联的基本要求拟写下联即可。
故答案为: 再寻美好访梨花
【答案】8.找野食时很能干(意对即可);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与老伴早死了;勤劳质朴、勤劳能干、乐观开朗、心灵手巧
9.“ 一 … …就……就……”这几个关联词,把菜虎和老伴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写出菜虎手推车的声音是一种特有的信息,告诉老伴,他快到家了。两个“就”写出菜虎老伴对菜虎回家的信息和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依赖,也可看出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充满美好和幸福。(意对即可);两个连续问号,带着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洪灾后当时环境的恶劣,老百姓生活的悲惨现状;再用叹号结尾,加强了控诉语气,表现出盼儿对生活的无助和强烈的不满。
10.A句,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B句,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1.示例:作者在回忆菜虎一家水灾前的生活时,是充满温情的。他将菜虎运菜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为“音乐”“歌”,并记录了菜虎妻子为他做饭的温馨细节。水灾发生后,菜虎一家陷入困境,对盼儿的开朗能干,作者也暗含赞许之情。然而,故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扑朔的命运却令人唏嘘。晚年的作者写作《乡里旧闻》,为他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凯歌的转瞬落 幕,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思考的,冷静的笔触后有巨大的悲悯与同情。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包括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①结构上的作用:作铺垫、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贯穿全文的线索、总结全文、点题。②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段落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突出了中心。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8.由第⑧段“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可知,第一空应填:找野食时很能干;
由第20段“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可知,第二空应填: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由文章第③段“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可知,菜虎勤劳能干;
由第⑧段“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和第 段“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可知,盼儿勤劳能干、质朴。由此第三空应填:勤劳能干。
故答案为:找野食时很能干(意对即可);
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与老伴早死了;
勤劳质朴、勤劳能干、乐观开朗、心灵手巧
9.“一……就……就”这几个关联词,写出了菜虎与老伴的生活轨迹,“菜虎一过河”,他的老伴就能听见声音,这是一种特殊的信
号;再结合两个“就”写出了老伴对菜虎的生活习惯和回家信息都了如指掌,两人之间已有很强的默契,也体现两人平凡生活中的美
好与恩爱幸福,过好了自己的小日子。
两个问号都是表示反问语气,“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夏菜呀?”意思是不能走人,更不用说推车去找夏菜了;
结合第⑥段“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
泥水浸泡着"可知,这里写出洪水灾害后的环境相当恶劣,突出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尾句再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了盼儿对生活的
得不到着落的强烈控诉和不满。
故答案为:“ 一 … …就……就……”这几个关联词,把菜虎和老伴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写出菜虎手推车的声音是一种特有的信息,告诉老伴,他快到家了。两个“就”写出菜虎老伴对菜虎回家的信息和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依赖,也可看出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充满美好和幸福。(意对即可)
两个连续问号,带着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洪灾后当时环境的恶劣,老百姓生活的悲惨现状;再用叹号结尾,加强了控诉语气,表现出盼儿对生活的无助和强烈的不满。
10.结合第⑤段“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可知,第一次写这种声音,表现了菜虎对生活充满着乐观和积极
的心态;结合第⑤段“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可知,第一次声音也体现了菜虎一家祥和、幸福的生活状态;结合第20段“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和第21段“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可知,第二次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深想念。
故答案为: A句,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B句,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1.由文章第③段“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可知,作者对菜虎勤劳能干的品质是充满着赞许;结合文章第 段“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和第@段“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可知,表达作者回忆菜虎和家乡生活往事时,是充满温情的;再结合材料一“让子孙后代窥视他们的先人是怎样度过或淡然超脱、或痛苦悲凉的一生”可知,作者对这样的小人物及其命运充满着悲悯之情;再结合材料二“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可知,作者以冷静的笔触写作,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衡量去思考的,有着同情之心。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作者在回忆菜虎一家水灾前的生活时,是充满温情的。他将菜虎运菜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为“音乐”“歌”,并记录了菜虎妻子为他做饭的温馨细节。水灾发生后,菜虎一家陷入困境,对盼儿的开朗能干,作者也暗含赞许之情。然而,故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扑朔的命运却令人唏嘘。晚年的作者写作《乡里旧闻》,为他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凯歌的转瞬落 幕,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思考的,冷静的笔触后有巨大的悲悯与同情。
【答案】12.C
13.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14.“妈微笑着”“笑意、暖意……漾在妈的脸上、心上”,都是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情态,表现了母亲为儿女操劳毫无怨言、满心欢喜的心理。
15.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俭持家和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标题的一般作用: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充当文章行文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概括。
12.C.有误,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妈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表现了妈妈的纯真善良;
故答案为:C。
13.结合④段“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可概括为: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
结合⑤段“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可概括为: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
结合⑦段“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可概括为: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故答案为: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14.示例: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同时“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故答案为:“妈微笑着”“笑意、暖意……漾在妈的脸上、心上”,都是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情态,表现了母亲为儿女操劳毫无怨言、满心欢喜的心理。
15.结合①段“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⑥段“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等内容可知,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标题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此外,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故答案为: 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结合①段“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可知,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母亲勤俭吃俭、艰苦朴素精神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俭持家和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一家要去春游,爸爸妈妈和我都用心打扮了一下,花枝招展的,真是好看。
B.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C.看完电视剧《觉醒年代》,我对革命先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敬佩截然不同。
D.春天,公园里百花齐放,蜂蝶纷飞,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 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对象错误,爸爸是男性。
B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褒贬错误,改为专心致志。
C 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使用错误,改为油然而生。
D 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2.(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中考试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在“不合理”后加“的现象”)
B.为了避免白天上课不再打瞌睡,小顺同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将“调整”改为“调节”)
C.试飞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直面死神,他们翱翔长空、走进座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将“翱翔长空”“走进座舱”调换位置)
D.《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几个星期内销售量就超过10万册以上。(删掉“以上”)
【答案】B
【知识点】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否定不对,删去“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二、语言表达
3.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所学的鲁迅作品,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就其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四本小书,寄托怀念感激。(《阿长与<山海经>》)
(2)【活动二:薪火相传】
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投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答案】(1)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仿写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与相应题目的关系。如:一间酒店,蕴藏苦辣辛酸。《孔乙己》);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2)按要求选两篇鲁迅的作品,概括作品中鲁迅表达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写出“种子是什么”,并能结合两篇文章来谈“种子”的含义即可。“种子”的意义可以从精神引领、文学熏陶、情感共鸣等方面回答。如:生得一身傲骨,坚持理想信念,不迁就,不逢迎,不怕碰壁。不信邪恶,不向权贵低头,不因贫贱折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答案不唯一。如: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及感悟。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人物性格怎样,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4.4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班上组织同学们寻找书店招牌。 右图是小丽找到的,它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 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其能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的原因。
【答案】示例:该招牌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是一本书 (或: 一探书)的轮廓,轮廓内的书页(或;众多的书籍)巧妙地融合了汉字“书”的繁体书写;图形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整个招牌既融合了书本的形状,又点明了“书店”这一主题,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本图由图形文字构成,图形是一本书,表明本店为书店,而内部则是繁体字“书”,这样布局富有文化内涵;图形的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 ”,再次说明这是书店。
故答案为:示例:该招牌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是一本书 (或: 一探书)的轮廓,轮廓内的书页(或;众多的书籍)巧妙地融合了汉字“书”的繁体书写;图形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大写字母 “BOOKSTORE”。整个招牌既融合了书本的形状,又点明了“书店”这一主题,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看清题干,所给的漫画大多都和题干有所关联,分析漫画时,注意联系题干。
三、综合题
5.(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你所在班级组织“文学部落”的实践分组活动,分享文学的诗意与美,分享成长的快乐。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分享推荐
(1)如果你们小组要读同一本书,请推荐一部你曾读过的名著,并简要写出推荐的理由。
书名:   
推荐理由:   
(2)为了使读书活动更有成效,请你推荐两种读书方法与大家分享。
读书方法:   
(3)【任务二】倾情贡献
在班级“启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如图)表示祝贺,请你借助此画,写一段祝福的话,来表达你对文学社的美好祝愿。(字数60字左右)
(4)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挂在一间小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书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B.室雅何须大 书香不在多
C.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D.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1)《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2)批注式阅读法、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圈点法、略读法、精读法、跳读法等
(3)示例:祝愿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的强音,描绘心灵的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中承载我们的文学骄子迎风破浪、扬帆远航,开启美好的文学之旅。
(4)B
【知识点】漫画释义;活动设计;文化特色;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理解名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拟写。示例:《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故答案为:《猎人笔记》;此著作被公认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值得一读。
(2)示例:精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一事一物地深入理解,一遍一遍地反复琢磨、探究、品味,真正达到会意,寻到精华之处,以求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故答案为:批注式阅读法、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圈点法、略读法、精读法、跳读法等
(3)图片中,一只大船正扬帆远航,与文学社名称“启航”一致,寓意文学社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奔向理想彼岸。据此作答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今天,“启航文学社”成立了,让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是一条理想之船,满载着我们的文学梦想,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了!
故答案为:祝愿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的强音,描绘心灵的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中承载我们的文学骄子迎风破浪、扬帆远航,开启美好的文学之旅。
(4)题干指出选取的对联要挂在一间小阅览室里,所以对联的内容应与读书相关,并突出书多与“室”的大小无关。
A.对联指出书贵在内容好,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屋子只要“雅”就行,不在于占地的大小。突出的是下联“室雅”的要求,与选择要求不符;
B.对联指出屋子“雅”为重,不在于“大”,书在于内容好,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与文学社“小阅览室”相符;
C.对联突出的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阅览室要求不符;
D.对联突出的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阅览室要求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1)本题考查推荐名著及拟写推荐语。解答此题,要理解名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拟写。
(2)本题考查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方法一般包括:批注式阅读法、精读、略读、跳读等,选择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3)本题考查图片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2同学们将小说《驿路梨花》改编为课本剧,拟于6月25日在社区魅力广场表演。请你协助完成海报设计。
6.甲处缺少海报的名称,请你拟写一个。
7.根据上联“重温经典走驿路”,请你撰写下联来宣传课本剧表演的目的与意义。
【答案】6.示例一:传承美好 
示例二:感恩有你
7.示例:再寻美好访梨花
【知识点】诗歌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6.本考查拟写海报名称。因为“驿路梨花”的深层含义是“乐于奉献、助人为乐”。所以可拟海报名称为“传承美好”或“感恩有你”等。
故答案为: 传承美好
感恩有你
7.本题考查对联。根据上联“重温经典走驿路”和“表演的目的与意义”及对联的基本要求拟写下联即可。
故答案为: 再寻美好访梨花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提升
(一)菜 虎
孙 犁
①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莱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hū tuó)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dǔn) 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②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③ 一车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黝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
④A.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 ——吱扭——吱扭——吱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⑤ 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⑥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梁,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梁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作“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⑦ 人们很快就干黄干瘦了,年老有病的不断死亡,也买不到棺木,都用席子裹起来,找干地方暂时埋葬。
⑧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莱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作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 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⑨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
⑩“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 还挖野菜 ”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 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莱呀 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
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 ”
“人家说,说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莱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B.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选自《乡里旧闻》,有删改)
8.请根据下表提示,对文章进行梳理、概括。
故乡平凡 的小人物 琐碎的生活细节 令人唏嘘的命运故事(结局) 相似的形象特征
菜虎 菜虎推车卖菜、菜虎的老 婆为菜虎做饭…… ②    聪明灵活③   
盼儿 ①    被送去教堂
9.散文多于细微处传情达意。请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批注。
项 目 词 标 点
例句 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 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 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批注 ①加点的字用得好,好在    ②两个连续问号和句末叹号的使用,妙在   
10. 文中画线的A、B句都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请从内容的角度分别谈谈其表达作用。
11.回忆平凡的小人物,鲁迅带着怀念,本文作者孙犁可能带着特有的态度:温情、悲悯、赞许、冷静……到底是哪一种或几种 请联系上文内容及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他为乡里终生默默无闻、自生自灭的芸芸众生留下了一鳞半爪、咫闻管见,让子孙后代从其中窥视他们的先人是怎样度过或淡然超脱、或痛苦悲惨的一生。(摘自孙犁《乡里旧闻》简介)
材料二: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孙犁)
【答案】8.找野食时很能干(意对即可);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与老伴早死了;勤劳质朴、勤劳能干、乐观开朗、心灵手巧
9.“ 一 … …就……就……”这几个关联词,把菜虎和老伴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写出菜虎手推车的声音是一种特有的信息,告诉老伴,他快到家了。两个“就”写出菜虎老伴对菜虎回家的信息和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依赖,也可看出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充满美好和幸福。(意对即可);两个连续问号,带着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洪灾后当时环境的恶劣,老百姓生活的悲惨现状;再用叹号结尾,加强了控诉语气,表现出盼儿对生活的无助和强烈的不满。
10.A句,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B句,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1.示例:作者在回忆菜虎一家水灾前的生活时,是充满温情的。他将菜虎运菜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为“音乐”“歌”,并记录了菜虎妻子为他做饭的温馨细节。水灾发生后,菜虎一家陷入困境,对盼儿的开朗能干,作者也暗含赞许之情。然而,故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扑朔的命运却令人唏嘘。晚年的作者写作《乡里旧闻》,为他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凯歌的转瞬落 幕,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思考的,冷静的笔触后有巨大的悲悯与同情。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包括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①结构上的作用:作铺垫、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贯穿全文的线索、总结全文、点题。②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段落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突出了中心。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8.由第⑧段“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可知,第一空应填:找野食时很能干;
由第20段“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可知,第二空应填: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由文章第③段“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可知,菜虎勤劳能干;
由第⑧段“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和第 段“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可知,盼儿勤劳能干、质朴。由此第三空应填:勤劳能干。
故答案为:找野食时很能干(意对即可);
因洪灾而无法趸菜失业,与老伴早死了;
勤劳质朴、勤劳能干、乐观开朗、心灵手巧
9.“一……就……就”这几个关联词,写出了菜虎与老伴的生活轨迹,“菜虎一过河”,他的老伴就能听见声音,这是一种特殊的信
号;再结合两个“就”写出了老伴对菜虎的生活习惯和回家信息都了如指掌,两人之间已有很强的默契,也体现两人平凡生活中的美
好与恩爱幸福,过好了自己的小日子。
两个问号都是表示反问语气,“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夏菜呀?”意思是不能走人,更不用说推车去找夏菜了;
结合第⑥段“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
泥水浸泡着"可知,这里写出洪水灾害后的环境相当恶劣,突出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尾句再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了盼儿对生活的
得不到着落的强烈控诉和不满。
故答案为:“ 一 … …就……就……”这几个关联词,把菜虎和老伴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写出菜虎手推车的声音是一种特有的信息,告诉老伴,他快到家了。两个“就”写出菜虎老伴对菜虎回家的信息和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依赖,也可看出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充满美好和幸福。(意对即可)
两个连续问号,带着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洪灾后当时环境的恶劣,老百姓生活的悲惨现状;再用叹号结尾,加强了控诉语气,表现出盼儿对生活的无助和强烈的不满。
10.结合第⑤段“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可知,第一次写这种声音,表现了菜虎对生活充满着乐观和积极
的心态;结合第⑤段“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可知,第一次声音也体现了菜虎一家祥和、幸福的生活状态;结合第20段“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和第21段“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可知,第二次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深想念。
故答案为: A句,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B句,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11.由文章第③段“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可知,作者对菜虎勤劳能干的品质是充满着赞许;结合文章第 段“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和第@段“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可知,表达作者回忆菜虎和家乡生活往事时,是充满温情的;再结合材料一“让子孙后代窥视他们的先人是怎样度过或淡然超脱、或痛苦悲凉的一生”可知,作者对这样的小人物及其命运充满着悲悯之情;再结合材料二“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可知,作者以冷静的笔触写作,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衡量去思考的,有着同情之心。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作者在回忆菜虎一家水灾前的生活时,是充满温情的。他将菜虎运菜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为“音乐”“歌”,并记录了菜虎妻子为他做饭的温馨细节。水灾发生后,菜虎一家陷入困境,对盼儿的开朗能干,作者也暗含赞许之情。然而,故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扑朔的命运却令人唏嘘。晚年的作者写作《乡里旧闻》,为他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凯歌的转瞬落 幕,是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去思考的,冷静的笔触后有巨大的悲悯与同情。
(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寒寒窣窒,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丛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修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巾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儿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她有很纯正的美感,有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点。
B.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的描绘出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的状态。
C.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她迷信,作者对此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D.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强调妈妈的行为早已成为“秘密习惯”,表现了妈妈独特的美感。
13.请结合文章第④到第⑦段,概括母亲为“我们”做的几件事。
14.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直线句。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15.读完全文,说说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有什么作用。
16.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2.C
13.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14.“妈微笑着”“笑意、暖意……漾在妈的脸上、心上”,都是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情态,表现了母亲为儿女操劳毫无怨言、满心欢喜的心理。
15.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俭持家和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标题的一般作用: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充当文章行文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概括。
12.C.有误,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妈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表现了妈妈的纯真善良;
故答案为:C。
13.结合④段“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可概括为: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
结合⑤段“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可概括为: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
结合⑦段“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可概括为: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故答案为: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裤子上的窟窿;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14.示例:句中的“满当当”“漾”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同时“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故答案为:“妈微笑着”“笑意、暖意……漾在妈的脸上、心上”,都是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情态,表现了母亲为儿女操劳毫无怨言、满心欢喜的心理。
15.结合①段“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⑥段“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等内容可知,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标题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此外,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故答案为: 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结合①段“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⑧段“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可知,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母亲勤俭吃俭、艰苦朴素精神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俭持家和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