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1 17:15:3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宁江开学考)(中考新考法·引用教材图片)小玉将课本上诗歌的配图——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登飞来峰》打印出来,同学们据此进行了赏析和讨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落有致,轻重混搭,上下贯穿。
B.用笔简省,以圆转代替方折。
C.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D.字形方整,横平竖直,点画完整,结构合理。
【答案】D
【知识点】图表信息;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屋舍(shè) 俨(yǎn)然
豁(huò)然
B.邑(yì)人 垂髫(tiáo)
缤(bīng)纷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yì)太守
D.刘子骥(jì) 间(jiàn)隔
平旷(kuà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缤纷( bīn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二、语言表达
3.(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答案】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我们应当形象地描绘了参与诗词大会的过程,就像在古诗的园林中漫步,富有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 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点评】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4.(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你是学校举行的诗词大会的主持人。当上一位表演者退场后,你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还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你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     ”
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答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被上一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所“倾倒”,我甚至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如,我们一起用掌声表达对表演者的肯定,并欢迎下一位同学登场。
【知识点】续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解答此类题要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文提供的“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下文“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的语境进行分析,主持人不但化解了尴尬的处境,还赢得了掌声,从而合理地推断出主持人的话幽默风趣。
故答案为: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被上一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所“倾倒”,我甚至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如,我们一起用掌声表达对表演者的肯定,并欢迎下一位同学登场。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三、综合题
5.市教科院大力推行“翻转课堂”,倡导以学定教,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一位同学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课前自学《桃花源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疏通文意后,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文章内容,但他区分不出上下联。根据提示,你认为上联和下联的正确排序是(填字母) (  )
提示 1: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联和下联的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提示2:从上下联关系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串对,下联的内容往往是紧承上联而发的。
(选自《名联鉴赏辞典》,有删改)
A.武陵渔夫捕鱼偶入桃源 B.秦时村民避乱久居绝境
(2) 在自学的过程中,他对陶渊明所处的东晋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你帮他想想办法,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满足他的需求
【答案】(1)B
(2)示例:可以上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查询东晋相关知识;询问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知识点】诗歌对联;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源”是平声,为下联;“境”是仄声,为上联。故上联和下联的正确排序是BA。
⑵本题考查查询知识的方法。根据知识经验,可以上网搜索。具体做法是: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东晋社会(或:东晋)”,点一下“搜素”即可。除此以外,还可以向相关学科的老师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故答案为:⑴B
⑵ 示例:可以上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查询东晋相关知识;询问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⑵本题考查查询知识的方法。查询知识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上网、查询相关书籍,查询专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1)研学小组拍摄了三个亭子的照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可以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
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A.方亭 B.六角亭 C.伞亭
我选   。   
(2)请你参考示例,用古诗文名句给你介绍的亭子拟一个雅称。
示例:爱晚亭——源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示例: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 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即可。
如A 方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中心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四面斜坡,四个角,四根方柱,三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亭子如其名,造型方方正正,简洁大方,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B 六角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六面斜坡,六个高翘的檐角,六根圆柱,五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六角亭造型精巧,极具美感,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C 圆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圆形的茅草盖,一根支撑的圆柱子,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下面是四个木墩子,对称摆放,行人可以坐在这里歇歇脚。造型简单,富有野趣。
(2)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亭子名字出自古诗即可。如赵孟頫的“一夜松涛枕上鸣,五华山馆梦频惊”,可以取名为松涛亭。
故答案为:(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
【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亭子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亭子取名。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参考给到的例句格式,为亭子拟雅称,注意语言合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 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c 70.4% 6l%e
7.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C.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8.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9.“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0.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请问你是否赞同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为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建议。
【答案】7.B
8.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
9.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0.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1.示例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示例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知识点】图表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5)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7.ACD.正确;
B.有误,“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表述有误。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李克强总理针对上网流量费用高提出的建议;材料二主要讲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及各国的限制规定;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小学生上网的情况;三则材料并未涉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属于无中
生有。
故答案为:B
8.从表格内容来看,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82.9%,很多人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可概括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10岁以前“触网”占到61%,可概括为: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从条形统计图上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占49.8%;玩游戏占40%;聊天交友占29.3%;学习查阅资料占16.3%。据此分析,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聊天交友也有很大比例,学习查阅资料的人很少。
故答案为: 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
9.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一般起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中国城市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手机。删去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非常确定的中国城市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说法则绝对,不实事求是。“几乎”一词可以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0.根据画线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可知,句中把一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采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时也列举了“10%”“40%”这一类的具体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以突出强调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故答案为: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1.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便于学生与家人保持联系。丰富了学生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形式。体会科技发展的便利,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手机的自身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好处。例如,学习劳累时,可听听歌进行精神调节,舒缓压力;可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可用闹钟装置,叫醒自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挂QQ,玩游戏,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又浪费金钱。不良短信,危害身心;短信诈骗,容易受骗。滋生攀比心理,增加经济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为男女生的早恋提供便利。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增加考试作弊的行为。手机对人有辐射。
故答案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
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云霞畔下来
刘成章
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好风阵阵,每座山都像老虎似的肌肉涌动,庄稼像鸟儿意欲展开双翅。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向北,经过子长、绥德、榆林能一直扭到毛乌素大沙漠的里面。而有时候,滚雷碾着满天的云彩,战车样狂碾,有的云彩被碾破了,露出闪电巨大的眼睛,那眼睛一眨一眨,白炽的光芒一耀千里。天上下的雨再不是春雨一样泛着绿光蓝光紫光,它成了豪爽的老白雨。老白雨每一滴都是一个小瀑布,无数的小瀑布洒下来,让万物都洗了个痛快澡。河流便浪涛汹涌地跑起了马,你追我赶,(  ),鬃毛在艳阳下啸成猎猎旗帜。赶路的人们(  ),头上都戴着含有小麦香的新草帽。“嘿!桃儿下来了!”这虽是一句普通话语,说的是桃儿熟了,上市了,然而在这时候说出来,就使人浮想联翩。
想起这时候青蛙蹬腿乱跳,想起这时候野兔纵腿乱窜,想起这时候鸟儿也会落下用脚走一走,更想到,这时候的桃儿也是长了腿的。它到底长着几条腿,可以不去追究,重要的是它长着腿。
其实绝不止桃儿。这时候陕北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野果都是长了腿的。不是吗?你听人们不时说的话吧:西瓜下来了!小瓜下来了!罐梨下来了!豆角下来了!马茄子下来了!一个一个都下来了!
其实河也是长了腿的,偶尔会跳上岸来。其实树和草也长了腿,它们从卸下它们的火车站走起,一直走到各居民小区。汗珠也长了腿,从额头跳到地上;衣裳也长了腿,从身上走到一边;爱意也长了腿,一路飞跑,从后生的意念中,倏地就跑进了姑娘的眼里。连每片花瓣也长了腿,它们都想到处看看,枝叶却拼全力阻止,不过劲大一些的还是挣脱跑了。看到它们,长了腿的绊脚石就鼓足信心,打算自动离开,只是缘于牛顿的定律死拽着,它壮志难酬。这时候陕北的一切都是长了腿的,都是走的、跑的、蹦的、跳的,一切都不再安分。这时候的陕北无物打盹,无物静睡。七八月的陕北是腿的舞台,奔忙的舞台,欢欣亢奋的舞台。冥冥中,管乐紧奏弦乐忙,锣鼓也在急急地敲,所以天气总是酷热不退。
夜里终于静下来,枕着日间的种种入梦,梦见两个人关于桃儿“下来了”的议论:
下来了?
从什么地方下来的?
山腰?
不对。
山顶?
还不对。
猜不到了。
你想想李白是怎么写黄河的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
咳,对了,它们就是来自天上,是从云霞畔下来的,如果你有灵性,会看见它们腿上云气缭绕。从梦中收获的这个意象太好了,真是秉承着伟大诗人李白的思维,浪漫、大胆、奇特。瓜果蔬菜们都如同出自李白的游仙诗,如同云中君兮纷纷而下来!
我反复扫视陕北的原野,这原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八面来风,连渠畔放的铁锨都想跳上几跳。风吹着我心里的文字,我感到那些文字哗啦啦响了一阵之后,都有了脉搏,有了呼吸,好像还睁开了眼睛,都准备紧张而有序地走进一篇我正在构思的散文里。而高高的云霞之畔,还有一些东西正在接二连三地跳下,我感到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响,它们都跳进我的心里了,变成文字了。我的心室本来够大的,现在已经拥满了,(  )地像几十个候车的人合在一起。无数文字在说话在喧哗。我低头向它们喊叫,让它们肃静一些。然后我说,如果暂时不需要哪个,很对不起,为了文章的简洁,哪个就暂且休息休息吧,以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吵什么,不相信吗?这片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惊喜和感动,我哪能只写一篇小文就草草了事?
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乐乐呵呵 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B.浩浩荡荡 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C.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乐乐呵呵
D.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浩浩荡荡
13.结合语境,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
14.作者说“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请阅读全文,概括出七八月的陕北的特点。
15.本文题目“从云霞畔下来”省略的主语是什么?本文标题有哪些好处?
16.文学评论家刘锡庆说:“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请结合本文,试分析刘成章在写陕北的散文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答案】12.B
1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草在陕北大地迅速蔓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14.田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八面来风; 河水上涨; 人们生活忙碌、欢欣、亢奋。
15.省略的主语既是指瓜果蔬菜,又指生长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的物和人。通过省略,写出了这片士地给作者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写出了作者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为文章增添了诗意、浪漫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赞美陕北人的精神面貌:赞美黄土高原的生机与活力:对丰收的喜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词语的使用(搭配);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5)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1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依据“河流便浪涛汹涌地跑起了马,你追我赶……紫毛在艳阳下啸成猎猎旗帜”,选“浩浩荡荡”合适;依据“赶路的人们.头上都戴着含有小麦香的新草帽”,选“乐乐呵呵”合适;依据“我的心室本来够大的,现在已经拥满了地像几十个候车的人合在一起”,选“挤挤挨挨”合适。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表现的是七八月的陕北,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故答案为: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草在陕北大地迅速蔓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1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1段写了七八月的陕北草木茂盛、暴雨闪电的生机。第3段“这时候陕北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野果都是长了腿的”表现出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的特点。第4段“其实河也是长了腿的,偶尔会跳上岸来”写河水上涨。“七八月的陕北是腿的舞台,奔忙的舞台,欢欣亢奋的舞台”表现了七八月陕北忙碌、欢欣的特点。“我反复扫视陕北的原野,这原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八面来风,连渠畔放的铁锨都想跳上几跳”这句话集中写了陕北一切事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征。可据此分析逐条回答。
故答案为: 田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八面来风; 河水上涨; 人们生活忙碌、欢欣、亢奋。
1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标题省略的主语,从梦里的议论看,指的是“桃儿”,结合全文,尤其后文“而高高的云霞之畔,还有一些东西正在接二连三地跳下”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所有陕北充满生机的瓜果蔬菜和各种的物、人。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标题包含着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暗示了文章中心;标题又给人以浪漫的想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省略的主语既是指瓜果蔬菜,又指生长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的物和人。通过省略,写出了这片士地给作者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写出了作者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为文章增添了诗意、浪漫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掌握。“这片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惊喜和感动,我哪能只写一篇小文就草草了事?”“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陕北的热爱之情,展现了陕北人生机蓬勃的精神面貌。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活力。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赞美陕北人的精神面貌:赞美黄土高原的生机与活力:对丰收的喜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宁江开学考)(中考新考法·引用教材图片)小玉将课本上诗歌的配图——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登飞来峰》打印出来,同学们据此进行了赏析和讨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落有致,轻重混搭,上下贯穿。
B.用笔简省,以圆转代替方折。
C.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D.字形方整,横平竖直,点画完整,结构合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屋舍(shè) 俨(yǎn)然
豁(huò)然
B.邑(yì)人 垂髫(tiáo)
缤(bīng)纷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yì)太守
D.刘子骥(jì) 间(jiàn)隔
平旷(kuàng)
二、语言表达
3.(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4.(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你是学校举行的诗词大会的主持人。当上一位表演者退场后,你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还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你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     ”
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三、综合题
5.市教科院大力推行“翻转课堂”,倡导以学定教,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一位同学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课前自学《桃花源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疏通文意后,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文章内容,但他区分不出上下联。根据提示,你认为上联和下联的正确排序是(填字母) (  )
提示 1: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联和下联的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提示2:从上下联关系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串对,下联的内容往往是紧承上联而发的。
(选自《名联鉴赏辞典》,有删改)
A.武陵渔夫捕鱼偶入桃源 B.秦时村民避乱久居绝境
(2) 在自学的过程中,他对陶渊明所处的东晋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你帮他想想办法,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满足他的需求
6.(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1)研学小组拍摄了三个亭子的照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可以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
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A.方亭 B.六角亭 C.伞亭
我选   。   
(2)请你参考示例,用古诗文名句给你介绍的亭子拟一个雅称。
示例:爱晚亭——源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现代文阅读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 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c 70.4% 6l%e
7.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C.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8.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9.“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0.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请问你是否赞同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为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建议。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云霞畔下来
刘成章
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好风阵阵,每座山都像老虎似的肌肉涌动,庄稼像鸟儿意欲展开双翅。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向北,经过子长、绥德、榆林能一直扭到毛乌素大沙漠的里面。而有时候,滚雷碾着满天的云彩,战车样狂碾,有的云彩被碾破了,露出闪电巨大的眼睛,那眼睛一眨一眨,白炽的光芒一耀千里。天上下的雨再不是春雨一样泛着绿光蓝光紫光,它成了豪爽的老白雨。老白雨每一滴都是一个小瀑布,无数的小瀑布洒下来,让万物都洗了个痛快澡。河流便浪涛汹涌地跑起了马,你追我赶,(  ),鬃毛在艳阳下啸成猎猎旗帜。赶路的人们(  ),头上都戴着含有小麦香的新草帽。“嘿!桃儿下来了!”这虽是一句普通话语,说的是桃儿熟了,上市了,然而在这时候说出来,就使人浮想联翩。
想起这时候青蛙蹬腿乱跳,想起这时候野兔纵腿乱窜,想起这时候鸟儿也会落下用脚走一走,更想到,这时候的桃儿也是长了腿的。它到底长着几条腿,可以不去追究,重要的是它长着腿。
其实绝不止桃儿。这时候陕北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野果都是长了腿的。不是吗?你听人们不时说的话吧:西瓜下来了!小瓜下来了!罐梨下来了!豆角下来了!马茄子下来了!一个一个都下来了!
其实河也是长了腿的,偶尔会跳上岸来。其实树和草也长了腿,它们从卸下它们的火车站走起,一直走到各居民小区。汗珠也长了腿,从额头跳到地上;衣裳也长了腿,从身上走到一边;爱意也长了腿,一路飞跑,从后生的意念中,倏地就跑进了姑娘的眼里。连每片花瓣也长了腿,它们都想到处看看,枝叶却拼全力阻止,不过劲大一些的还是挣脱跑了。看到它们,长了腿的绊脚石就鼓足信心,打算自动离开,只是缘于牛顿的定律死拽着,它壮志难酬。这时候陕北的一切都是长了腿的,都是走的、跑的、蹦的、跳的,一切都不再安分。这时候的陕北无物打盹,无物静睡。七八月的陕北是腿的舞台,奔忙的舞台,欢欣亢奋的舞台。冥冥中,管乐紧奏弦乐忙,锣鼓也在急急地敲,所以天气总是酷热不退。
夜里终于静下来,枕着日间的种种入梦,梦见两个人关于桃儿“下来了”的议论:
下来了?
从什么地方下来的?
山腰?
不对。
山顶?
还不对。
猜不到了。
你想想李白是怎么写黄河的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
咳,对了,它们就是来自天上,是从云霞畔下来的,如果你有灵性,会看见它们腿上云气缭绕。从梦中收获的这个意象太好了,真是秉承着伟大诗人李白的思维,浪漫、大胆、奇特。瓜果蔬菜们都如同出自李白的游仙诗,如同云中君兮纷纷而下来!
我反复扫视陕北的原野,这原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八面来风,连渠畔放的铁锨都想跳上几跳。风吹着我心里的文字,我感到那些文字哗啦啦响了一阵之后,都有了脉搏,有了呼吸,好像还睁开了眼睛,都准备紧张而有序地走进一篇我正在构思的散文里。而高高的云霞之畔,还有一些东西正在接二连三地跳下,我感到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响,它们都跳进我的心里了,变成文字了。我的心室本来够大的,现在已经拥满了,(  )地像几十个候车的人合在一起。无数文字在说话在喧哗。我低头向它们喊叫,让它们肃静一些。然后我说,如果暂时不需要哪个,很对不起,为了文章的简洁,哪个就暂且休息休息吧,以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吵什么,不相信吗?这片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惊喜和感动,我哪能只写一篇小文就草草了事?
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乐乐呵呵 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B.浩浩荡荡 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C.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乐乐呵呵
D.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浩浩荡荡
13.结合语境,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
14.作者说“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请阅读全文,概括出七八月的陕北的特点。
15.本文题目“从云霞畔下来”省略的主语是什么?本文标题有哪些好处?
16.文学评论家刘锡庆说:“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请结合本文,试分析刘成章在写陕北的散文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图表信息;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缤纷( bīn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3.【答案】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我们应当形象地描绘了参与诗词大会的过程,就像在古诗的园林中漫步,富有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 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点评】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4.【答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被上一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所“倾倒”,我甚至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如,我们一起用掌声表达对表演者的肯定,并欢迎下一位同学登场。
【知识点】续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解答此类题要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文提供的“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下文“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的语境进行分析,主持人不但化解了尴尬的处境,还赢得了掌声,从而合理地推断出主持人的话幽默风趣。
故答案为: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被上一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所“倾倒”,我甚至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如,我们一起用掌声表达对表演者的肯定,并欢迎下一位同学登场。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5.【答案】(1)B
(2)示例:可以上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查询东晋相关知识;询问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知识点】诗歌对联;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源”是平声,为下联;“境”是仄声,为上联。故上联和下联的正确排序是BA。
⑵本题考查查询知识的方法。根据知识经验,可以上网搜索。具体做法是: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东晋社会(或:东晋)”,点一下“搜素”即可。除此以外,还可以向相关学科的老师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故答案为:⑴B
⑵ 示例:可以上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查询东晋相关知识;询问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⑵本题考查查询知识的方法。查询知识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上网、查询相关书籍,查询专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答案】(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示例: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 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即可。
如A 方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中心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四面斜坡,四个角,四根方柱,三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亭子如其名,造型方方正正,简洁大方,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B 六角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六面斜坡,六个高翘的檐角,六根圆柱,五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六角亭造型精巧,极具美感,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C 圆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圆形的茅草盖,一根支撑的圆柱子,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下面是四个木墩子,对称摆放,行人可以坐在这里歇歇脚。造型简单,富有野趣。
(2)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亭子名字出自古诗即可。如赵孟頫的“一夜松涛枕上鸣,五华山馆梦频惊”,可以取名为松涛亭。
故答案为:(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
【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亭子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亭子取名。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参考给到的例句格式,为亭子拟雅称,注意语言合理即可。
【答案】7.B
8.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
9.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0.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1.示例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示例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知识点】图表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5)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7.ACD.正确;
B.有误,“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表述有误。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李克强总理针对上网流量费用高提出的建议;材料二主要讲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及各国的限制规定;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小学生上网的情况;三则材料并未涉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属于无中
生有。
故答案为:B
8.从表格内容来看,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82.9%,很多人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可概括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10岁以前“触网”占到61%,可概括为: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从条形统计图上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占49.8%;玩游戏占40%;聊天交友占29.3%;学习查阅资料占16.3%。据此分析,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聊天交友也有很大比例,学习查阅资料的人很少。
故答案为: 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
9.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一般起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中国城市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手机。删去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非常确定的中国城市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说法则绝对,不实事求是。“几乎”一词可以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0.根据画线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可知,句中把一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采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时也列举了“10%”“40%”这一类的具体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以突出强调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故答案为: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1.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便于学生与家人保持联系。丰富了学生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形式。体会科技发展的便利,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手机的自身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好处。例如,学习劳累时,可听听歌进行精神调节,舒缓压力;可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可用闹钟装置,叫醒自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挂QQ,玩游戏,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又浪费金钱。不良短信,危害身心;短信诈骗,容易受骗。滋生攀比心理,增加经济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为男女生的早恋提供便利。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增加考试作弊的行为。手机对人有辐射。
故答案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
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答案】12.B
1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草在陕北大地迅速蔓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14.田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八面来风; 河水上涨; 人们生活忙碌、欢欣、亢奋。
15.省略的主语既是指瓜果蔬菜,又指生长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的物和人。通过省略,写出了这片士地给作者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写出了作者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为文章增添了诗意、浪漫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赞美陕北人的精神面貌:赞美黄土高原的生机与活力:对丰收的喜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词语的使用(搭配);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5)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1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依据“河流便浪涛汹涌地跑起了马,你追我赶……紫毛在艳阳下啸成猎猎旗帜”,选“浩浩荡荡”合适;依据“赶路的人们.头上都戴着含有小麦香的新草帽”,选“乐乐呵呵”合适;依据“我的心室本来够大的,现在已经拥满了地像几十个候车的人合在一起”,选“挤挤挨挨”合适。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表现的是七八月的陕北,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故答案为: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草在陕北大地迅速蔓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勃勃生机的喜爱、欣赏、赞美。
14.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1段写了七八月的陕北草木茂盛、暴雨闪电的生机。第3段“这时候陕北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野果都是长了腿的”表现出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的特点。第4段“其实河也是长了腿的,偶尔会跳上岸来”写河水上涨。“七八月的陕北是腿的舞台,奔忙的舞台,欢欣亢奋的舞台”表现了七八月陕北忙碌、欢欣的特点。“我反复扫视陕北的原野,这原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八面来风,连渠畔放的铁锨都想跳上几跳”这句话集中写了陕北一切事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征。可据此分析逐条回答。
故答案为: 田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八面来风; 河水上涨; 人们生活忙碌、欢欣、亢奋。
1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标题省略的主语,从梦里的议论看,指的是“桃儿”,结合全文,尤其后文“而高高的云霞之畔,还有一些东西正在接二连三地跳下”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所有陕北充满生机的瓜果蔬菜和各种的物、人。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标题包含着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暗示了文章中心;标题又给人以浪漫的想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省略的主语既是指瓜果蔬菜,又指生长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的物和人。通过省略,写出了这片士地给作者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写出了作者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为文章增添了诗意、浪漫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掌握。“这片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惊喜和感动,我哪能只写一篇小文就草草了事?”“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陕北的热爱之情,展现了陕北人生机蓬勃的精神面貌。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活力。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赞美陕北人的精神面貌:赞美黄土高原的生机与活力:对丰收的喜悦: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