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0:01:51

文档简介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A.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心理
B.侧重于对军事才能的讴歌
C.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
D.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一、单选题(共60分)
8.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
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据此可知()
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
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
D.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C.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互补
2.“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9.据记载,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其中一项内容为实施租庸调制;10世纪初,朝鲜半岛的高丽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独立后的越南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3.小秦同学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罗列出以下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现的主题应该是()
A.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B.早期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①秦朝设立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唐朝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实行集体宰相制
10.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
③宋朝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等,分散相权
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A.丞相制度兴衰
B.郡县制度沿革
A.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
C.科举制度演进
D.君主专制哀落
B.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
4.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C.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
D.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11.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是
C.宋代王安石变法
D.明代张居正改革
从美洲州传入欧洲的有()
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①番茄②燕麦③南瓜④橄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安抚使司(帅司)
12.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
中央
转运使司(漕司)
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导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B.重新阐释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提点刑狱司(宪司)
C.代替了传统产业和已有产品
D.深刻改变人们交往交流方式

提举常平司(仓司)
13.如图是1865-1919年中国茶对英国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茶)统计图,导致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知州(或知府等)
千担
2000
通判
知县(或县令)
1500
A.唐代完善中央集权
B.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1000
C.元代发展君主专制
D.明代强化君主专制
6.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上书道:“外患之来,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病,不问
500
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由此可见,李鸿章()
A.认为传统的改革已无法解决面临的危机B.主张中国应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C.意识到列强的侵略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D.是近代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7.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亚城堡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
木马计..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祭神奇物,把它拖进城里。夜间希腊兵将从木马肚中杀出,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
合,攻陷特洛亚。希腊军队得胜班师,但奥德修斯因遭海神波塞冬忌恨,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中国茶叶竞争力减弱
第1页共6页 第2项共6页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B 6.A 7.A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D 15.A 16.A 17.C 18.D 19.A 20.B
21.A 22.B 23.D 24.D 25.D 26.A 27.B 28.C 29.C 30.C
31.(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32.(1)特点:历史悠久;具有阶段性,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相关;以亚洲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文明交流与进步。
33.示例一观点: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
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及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义务。可见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政治的基础。
示例二观点:各国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既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又如,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和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同时,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也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这种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可见,各国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起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
示例三观点: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作出判断
论证:分封制是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社会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自己的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边远地区得以开发,统治范围得以扩大。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直到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因此,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它的出现顺应了统治的需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也会暴露无遗。(以上示例仅供参考)
同课章节目录